微博传播:“弱关系”与群体智慧的力量

更新时间:2024-02-07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31704 浏览:145478

【摘 要 】微博体现了第二代门户网的理念和特质,以个体及网络社群为中心,彰显个性化,强调个体信息和思想智慧的呈现、交流与平等交往;它发掘大众的智慧,体现了网络社会以人为核心的思想;微博等社交媒体改写了社会文化和传播观念,其对传播的革命性变革是自下而上和“去中心化”.这些都是中国微博得以崛起的主要原因.同时,在借鉴国外社交媒体经验的基础上所进行的中国特色的创新,对中国微博的勃兴也起到了重要的作用.此外,微博还正在改变着社会关系,使原有的未受重视的社会“弱关系”的作用得以凸显,这种“弱关系”甚至还建立起了一种新型的信任关系.微博群体力量需要用合理的引导、宽松而有度的条件去孕育,以让它成为社会发展的正能量.

【关 键 词 】微博;Web2.0;分享弱关系

微博是一种最重要的社交网站,社交网站得以在21世纪到来的前几年就已经出现在美国,主要是第二代门户网Web2.0技术的运用.第二代门户网如今已经成为互联网的主流形态,它不只是技术上的升级换代,更是人类社会面貌和互联网思想体系的革新,它带来生产关系的变革,使生产力得到解放;它使信息传播充分个性化、自组织化;它达成了更广泛的信息共享.第二代门户网不仅是技术、软件、怎么写作,更是一种理念:以个体及网络社群为中心,彰显个性化,强调信息和思想智慧的分享,提倡在网络社会里平等交往.它带来了以人为核心的时代,其重要体现就是利用网络来发掘大众的智慧;同时,它改变了社会关系,使原有的未受重视的社会“弱关系”的作用得以凸显.它目前最广受欢迎的形态是社交网站(Social Networking Site),如中国各大门户网建设的微博平台,是众多人可以使用的,又是可以个性化的网站.

微博何以在中国崛起

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2013年1月15日发布的《第31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截至2012年12月底,我国微博用户规模为3.09亿,较2011年底增长了5873万,网民中的微博用户比例达到54.7%.手机微博用户规模达2.02亿,占所有微博用户的65.6%,接近总体人数三分之二.[1]微博在中国迅速发展,在2012年媒体甚至纷纷以“微博大国的崛起”来描述其盛况.新浪微博、搜狐微博、腾讯微博、网易微博,还有饭否、嘀咕之类,以及人人网等社交网站,来势凶猛、发展快速,广受国际瞩目.2010年,美国《纽约时报》专文报道新浪等微博的蓬勃发展及其对社会带来的冲击[2];2012年伦敦奥运会期间,美国CNN在报道中甚至以“忘了Twitter吧,在中国是Weibo”为题,报道史上“最社交化”的奥运会在中国网络上的盛况.[3]新浪Weibo几乎成了西方语言中的一个外来词.

微博为何能在中国发展如此迅猛?其中国特色的创新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以新浪微博为例,该微博于2009年推出,2011年4月启用的weibo全拼国际域名,逐渐进入国际媒体.新浪微博初创时被认为是Twitter的翻版,之后进行了“中国特色的互联网创新”,具备了讨论组、虚拟会议和市场等社交网络功能,增添了类似于Foursquare的基于位置的怎么写作(LBS)和即时通信工具,丰富的功能使得新浪微博成为较Twitter和Facebook更完善、更多样化的社交媒体平台.[4]新浪的微博API号称是完全开放的,任何开发组织或者个人,只需通过简单的注册信息填写,就可以完全使用这套API的所有功能,如图片、视频和音乐分享功能,用户可以发微博、传照片、加关注甚至搜索等,成为永不散会的新闻发布会、信息交互平台.新浪还推出了各种手机、浏览器终端.据研究,新浪逐渐把微博当作“核心战略”,并且在改变互联网行业的格局.[5]新浪微博的推广策略,是邀请明星和名人加入开设微型博客,并对他们进行实名认证.

除了技术带来的即时性、易操作性等特征外,主要还是社会性因素产生了重要影响.首先,微博是以个体为中心,同时兼具媒体功能的平台,这既填补了长期以来中国个体主义文化的缺失,又具备了传播条件相对更自由的组织化媒体的功能,它使网民个体有了发表话语和信息的空间.其次,它是民间信息源与舆论场的汇集地,改变了长期以来信息源与舆论场由控制的格局.它在中国开启了自下而上和“去中心化”的传播模式.再次,它是一个互动性、分享性很强的空间,民众在中国转型期社会急剧变革的不适应中,在这个空间抱团取暖、倾诉互助,通过互联网技术应用,网民建立了微博社会关系.

微博等社交媒体改写了社会文化和传播观念.其对传播的革命性变革是自下而上和“去中心化”.另外,中国人过去倾向于封闭自己,现在却在微博上开放自己,越来越多的人不介意提供自己各方面的信息,热衷于在社交网站上展示和分享自己的生活.

在微博蓬勃发展的同时,其他社交网站的用户却在流失,这些用户对微博的使用比例达到56.4%,并且其中约40%的用户表示自己使用微博的时间更长,反映出微博已经抢走了相当一部分其他类型的社交网站用户的使用时间.其他社交网站流失的用户中,近40%转向了使用微博.[6]与其他类型的社交网站相比,微博“人气”更高,即受关注度更高,“弱关系”的建立更容易.其他社交网站与Facebook形态和功能类似,基于用户的真实社交关系,从而为用户提供一个沟通、交流平台的社交网站,这些网站一般鼓励用户尽可能提供真实信息,如朋友网、人人网、开心网、搜狐白社会等.这些网站的用户多数是建立在“强关系”基础上的,而微博动辄成千上万、数十万上百万的粉丝群,主要是一种并非亲朋好友的“弱关系”,它在传播中有强大的吸引力,并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弱关系”成为网络社区的核心关系

有关“弱关系”的“弱连接威力理论”是美国斯坦福大学的马克·格兰诺维特(Mark Granovetter)教授所做的开创性研究.格兰诺维特在1974年的研究成果《获得一份工作》中发现,通过个人关系谋得工作的人占了他研究对象的56%,而且他们利用的个人关系大多数属于“弱关系”,超过83%的人是通过偶尔认识、难得见到的人找到工作的.在传统社会,每个人接触最频繁的是自己的亲人、同学、朋友、同事,这是一种十分稳定但传播范围有限的社会认知,是一种“强关系”(或“强连接”,Strong Ties)现象;同时,还存在另外一类更为广泛的社会关系、认识比较肤浅的社会关系,即所谓的“弱关系”(或“弱连接”,Weak Ties).[7] 格兰诺维特的研究发现,在信息的扩散和传播上,“弱关系”和“强关系”起着同等作用.在一个“强关系”的社会网络中,人与人之间彼此熟悉、充满信任、感情友好,但是在这样的圈子中,他人提供的交流信息总是冗余而有限的.要想了解一些新的信息、新的想法,比如一份新职业的情况,弱连接关系其实比强连接关系发挥的作用更大,“弱关系”可以创造社会流动机会和工作变动.朋友或亲戚所知道的信息,可能与你了解到的情况差不多,而弱连接关系与你的生活圈子不一样,可能知道一些你并不了解的情况.“弱关系”往往充当了个体与其他社会圈子的桥梁、不同网络之间的桥梁,从中得到的信息是不可能从自己的圈子里获得的.为了得到新的信息,我们必须充分依靠“弱关系”的作用.“弱关系”能够避免在一个熟人网络中高度的、同质化的互动,因而为创新提供了机会.“弱关系”更多传递信息与知识等资源,“强关系”则更多传递信任感与影响力等资源,并带来感情支持.“弱关系”还是连接社会微观与宏观结构的相似度检测,将社会学中宏观层次和微观层次的互动模式连接了起来.

当代“最聪明的年轻科学家”之一、美国康奈尔大学克莱因伯格(Jon Kleinberg)教授①的研究称“弱关系缩小了这个世界”,如Facebook上的好友这种“弱关系”很有价值,如果我们了解了哪些信息能够通过“弱关系”传递,会非常有意义.另外,著名的“六度分隔”理论也说明,社会中普遍存在的“弱关系”发挥着强大的作用.美国圣母院大学巴拉巴斯(Albert-Laszlo Barabasi)教授在2003年出版的《链接:网络新科学》(Linked:The new science of works)一书中认为:过度依赖“强连接”(亲友)的人多半较孤立,无法得到有价值的资讯,因而难以改善生活;穷人对“强连接”的依赖远远超过富人或中等收入的人;要完成一项艰难的任务时,泛泛之交(“弱连接”)的作用是朋友的3倍;“弱连接”不需耗费太多的时间和精力,却能带来巨大的收益.《美国科学院院刊》上曾发表论文指出:在网络社区里移除“弱关系”,会导致整个社会关系网快速破碎成很多小碎片,而移除“强关系”,就不会发生这样的情况[8] ——也就是说,“弱关系”带来的多样性社会关系,对社会关系的建设是非常重要的.

可以说,中国用户在使用微博中,已经较充分地认识到它是缔结有价值的社会关系、大多数是“弱关系”的重要平台,并重视这样的“弱关系”.甚至这种“弱关系”还建立起一种新型的信任关系.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2013年2月19日发布的《2012年中国网民社交网站应用研究报告》,中国用户消费行为受社交网站友人推荐的影响很大,而且这种信任关系会产生“被信任的信息”.好友分享、商品评论等“被信任的信息”会对用户的购写心理和行为产生多重影响.


个体能量集聚的群体智慧

微博还充分体现了群体的智慧.它是个体能量在微博这个分享平台上的发挥和集聚,也是第二代门户网功能的集中体现.个体的积极参与、用户创造的内容(UGC),全民织网,都是以人为核心的.

目前那些成功的巨人级网络公司,几乎都深深认同一个核心原则,就是借助网络开源从而获取大众的智慧.互联网上的链接——当用户添加新的内容和新网站时,会限定在一种特定的网络结构中,由其他用户发现内容并建立链接,这样互联的网络就有机地成长了.例如Google成为Web2.0时代的旗帜,其搜索方面的突破在于PageRank技术——一种利用了网络的链接结构来实现更好的搜索效果的技术.eBay的产品就是其全部用户的集体活动,并随着用户的活动而有机地成长,竞争优势几乎都来自众多的写家和卖家双方.中国的淘宝网也是这类模式.Amazon则是一个关于激发用户参与的科学的创造者.

群众的智慧是无穷的,就看如何激发、管理和利用好这样的智慧.群体智慧是从大量看似无序的个体行为中涌现出来的,人类社会也是如此,特别是在互联网时代.我们甚至可以通过研究群体的行为,而寻找到社会许多深层的现象.一条短短的微博很难包含太多的实际意义,但通过转发、评论的群体行为,从大量杂乱无章的短信息中,就会涌现出意味深长的社会现象.凯文·凯利认为,这就是社会化媒体的本质所在.②

但是正如许多人所关注的,微博群体力量也明显存在松散、无序、乌合之众的特征,需要用合理的引导、宽松而有度的条件去孕育,才能让它成为正能量.

注 释:

①美国《探索》杂志2008年评出美国20位40岁以下最聪明的科学家.

②凯文·凯利在他的《失控》一书中,反复强调互联网的自下而上和去中心化的结构.

;Did Barboza, Despite Restrictions, Microblogs Catch on in China,The New York Times, May 16,2011

[3]Steven Jiang,Fet Twitter,in China it’s the Weibo Olympics,CNN,August 2, 2012.

[4]席佳琳.中国特色的互联网创新[EB/OL].英国《金融时报》中文网,http://.ftchinese./story/001037508

[5]席佳琳.微博争霸战[EB/OL].英国《金融时报》中文网,http://.ftchinese./story/001037507?page等于2

[6]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2012年中国网民社交网站应用研究报告[EB/OL].http://.nic./hlwfzyj/hlwxzbg/mtbg/201302/P020130219611651054576.pdf

[7]Mark S.Granovetter,The Strength of Weak Ties,The American Journal of Sociology,Vol.78,No.6(May,1973), pp.1360-1380.

[8]JP Onnela,etc,structure and tie strengths in mobile munication works,Proceedings of the National Academy of Sciences of the United States of America, http://.hks.harvard.edu/didlazer/files/papers/Lazer_PNAS_2007.pdf

(陈昌凤为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教授、副院长,博士生导师;仇筠茜为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博士生)

编校:赵 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