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典诗歌的可译性问题

更新时间:2024-01-16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15549 浏览:68863

中图分类号:I227.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925X(2011)11-0167-01 摘 要 :本文从音乐美、形式美以及表达方式三个层面通过风骨、音韵和文化的移植方面了解中国古诗的可译性,提出中国古诗依然是可以翻译的,并希望翻译者继续努力,更好地扩大古诗的可译性,促进文化间的交流和发展. 关 键 词 :中国古典诗歌 可译性 不可译性 移植1 中国古诗与英文诗歌的特点区别 中国古诗与英文诗歌具有三大不同特点:①音乐美.每个汉字都有一个独立的音节,而且中文的声调变化也使字与字间有了强弱的不同;而英文诗歌有其自身的韵律特点.②形式美.无论唐诗宋词,中国古诗或韵律严格或体现均衡的美感;而英文诗歌每行诗所用单词数都不一样.③意象与意境美.中国诗人将“意象”带入诗歌,诗歌便被赋予了诗人美学体验及个人兴趣;而英文诗歌没有任何“意境”的概念,它更注重朴素而直接地描述真实世界. 2 诗歌的可译性和不可译性之争 诗歌的“不可译论”最早可以追溯到意大利诗人但丁,他说:“为了谐和而建筑在诗歌的音韵原理之上的任何东西,如果不破坏它整个的谐和优美,就不可能把它从一国语文译为另一国语文.”朱光潜也在他的《诗论》中说:“凡诗都不可译为散文,也不可译为外国文,成功的译品都是创造而不是翻译.”诚然,诗歌翻译中存在很多障碍,但诗更重要的是阐释意义,传达诗人的精神和感情,从这个层面来说,译诗可行!成仿吾先生曾对译诗的可能性做了明确肯定的论述,同时指出有时为了使译诗“是诗”,或为了传达原诗的情绪,内容的小小变更或诗形的改变也是可以原谅的. 3 古诗的可译性研究 翻译家的大量实践证明,诗歌翻译中虽然存在很多不可译性,但应该认识到对不可译处进行变通处理,诗歌也是可译的.以下主要从风骨、音韵、文化三个方面讨论中国古诗的可译性. 3.1 风骨的移植:其实,汉英两重语言存在共同的风格标记,都具有表感功能,而由表感功能产生的风格感应力也大同小异.因此中国古诗的风格是可译的.如李白的《早发白帝城》:“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翁显良将其翻译为: Homeward! Good-bye to the city high in the rosy clouds of dawn. Homeward, out the ges, out today! Let the apes wail. Go on. Out shoots my boat. The serried mountains are all behind. 翁译大胆地改变原作的形式,采用自由体.译诗致力于突出李诗跌宕起伏的气势.诗行中间断开,有效地控制了译诗的节奏,造成奔腾直下的气势.三个“out”传神地再现诗人欣喜畅快的心情. 3.2 音韵的移植:统计表明,汉语旧诗中约有半数是能够以适当的变通韵式来译的.试看杜甫《登高》诗:“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许渊冲译为: The wind so swift, the sky so steep, sad gibbons cry, Water so clear and sand so white, backward birds fly, The boundless forest sheds its lees shower by shower, The endless river rolls its wes hour after hour. Far from home in autumn, I’m grieved to see my plight, After my long illness, I climb alone the height. Living in hard times, at my frosted hair I pine, Pressed by poverty, I give up my cup of wine. 许译利用双行押韵,轻重节奏和呼英诗的格律,既传达了原诗的音美、意美,也传达了原诗的形美,而且解决了“对仗”这一不可译的问题. 3.3 文化的移植:在中国古诗英译过程中,译者可以采用不同方法进行文化移植,但重要的是在翻译过程中意识到两种文化的异同,酌情采用不同视角再现原诗的精神.试看李白的《清平调三首》之二:“一枝红艳露凝香,云雨巫山枉断肠.借问汉宫谁得似?可怜飞燕倚新妆.”许渊冲的译诗: She is a peony sweetened by dew impearled, Far fairer than the Goddess bringing showers in dreams. Who could equal her in palace of ancient world Not e’ en the newly-dressed “Flying Swallow”, it seems. 许将“云雨巫山”译作“Goddess bringing showers in dreams”并在Goddess加注,“飞燕”直译为“Flying Swallow”并加注,使读者一目了然. 4 结语 诗歌的翻译是文学和文化交流的重要组成部分.然而,由于不同语言和不同文化,翻译还是存在许多困难的.在本文中我们首先剖析了中国古诗和英文诗歌的不同特点,表明翻译诗歌的困难重重,但通过对诗歌风骨、音韵及文化的移植,本文引用大量例子证明在困难重重的诗歌翻译道路上我们依然能找到很好的翻译诗歌的范例,找到希望.而我们也不应该对现在的研究满足不前,翻译者应该继续研究怎样增强诗歌的可译性,缩小不可译性,如此,翻译便可以胜任文化交流的媒介,使不同民族更加融合、和谐、丰富多彩. 参考文献 [1] 辜正坤. 中西诗鉴赏与翻译. 湖南人民出版社,1998 [2] 黄新渠. 中英诗歌格律的比较与翻译.外国语,1992(4). [3] 王守义.约翰诺弗尔.唐宋诗词英译.黑龙江人民出版社,1989 [4] 袁行霈.中国诗歌艺术研究(增订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6 [5] 张保红.汉诗英译的意象再现.外国语.1994年第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