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戏在数学教学中的作用

更新时间:2024-01-24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10279 浏览:43431

《数学新课程标准(实验稿)》提出:“教师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我认为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运用游戏能有效地提高教学效率.

一、游戏能激活学生的内驱力


1.创设游戏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通过特定的情境,激活学生的问题意识,使数学问题与学生的已有经验产生联系,从而展开学习活动.如我在教学一年级上册数学实践活动《数学乐园》时,就利用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游“儿童乐园”,于是就在课堂上进行“游数学乐园”,让学生在数学乐园中进行“排队”、“对口令”、“送信”等数学活动,这样的游戏活动激活了学生的问题意识,学生对学习的内容产生了浓厚的兴趣,积极参与到数学实践活动中,从而使数学实践活动课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2.通过游戏活动,鼓励学生自主探索

学生在参与教师设计的游戏中,能主动地进行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与交流,在这一系列的数学活动中自主探索出解决问题的思路、途径和方法,从而完成学习任务.例如,在教学“分类”一课时,安排了3个游戏活动,游戏一:整理同桌的书包.让学生在整理同桌书包的过程中,自觉探索出了解决问题的思路是要把书包里的文具分类放好,使其既好看,又方便,解决问题的途径就是动脑、动手分一分,自主探索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就是把一样的东西放在一起,从而初步感知简单的分类就是把一样的东西放在一起.游戏二:把学具进行分类.让学生在学具操作的过程中自主探索出可按颜色进行分类,也可按形状进行分类,体验到分类标准不一样,分出的结果也不一样.游戏三:教材41页第5题,让学生自定分类标准,把图中的人物分成两组.只要分类标准清楚,按这一标准分成了两组,都要给予肯定.通过这三个游戏活动,学生完成了相关的学习任务,自主探索的能力得到培养.

3.通过游戏活动,增强学生合作意识

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游戏,在游戏活动中交流讨论,自主探索学习成果,共享群体智慧,拓展个体的知识视野,培养学生交往、评价能力.如在教学“10的加减法”时,用同桌“摆小棒”的游戏就能起到促进学生合作学习的目的.如学生甲说“我出6”,摆6根小棒;学生乙说“我出4”,摆4根小棒.然后学生分别说出“6+4等于10”,“4+6等于10”,“10-4等于6”,“10-6等于4”.如果一个学生说错了,另一个学生就纠正,并且对表现好的同学进行表扬.这样既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又巩固了10的加减法.同时游戏中也增添了交流、讨论的氛围,培养了学生交往、评价的能力.

二、游戏使学生的个性得到展现

新课程改革的理念是“以学生发展为本”.学生的“发展”除包括全体学生、全面和谐的发展,终身持续的发展,还包括个性特长的发展.学生是发展的主体,学生存在的个别差异是教师应挖掘的教育资源.发展学生的个性与创新精神既是个体成长的需要,也是未来社会对建设人才的需要.个性与创新是21世纪的“通行证”,我们就要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把这张“通行证”交到每一位学生手中.因此,使学生的个性得到充分的发展十分重要,而我们可以通过游戏使学生的个性得到充分展现.

三、游戏使学生更生活化

教育的外延等同于生活,我们的课堂教学要向生活回归.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之上,要贴近学生的生活世界,关注学生的生活经验,从而让学生在生活中感知数学,在生活情境中学到数学知识.如我在教学“11――20各数的认识”时,在课堂上开展“打”的游戏.我做着打的姿势,对学生说:“我这个打给冯乐,请问19里面有几个十,几个一.”冯乐也做着打的姿势回答说:“19里面有1个十,9个一.”然后生生之间再做.这样,学生在已有的生活经验中游戏,既学会了11―20各数里面有几个十和几个一,又从游戏中掌握了数的组成规律.还可以在游戏中比比谁打打得好,增强学生的竞争意识.这样的游戏使学生从所熟悉的生活经验出发,学习数学知识,学得轻松愉快.

总之,游戏是小学生喜闻乐见的活动形式,它在数学教学活动中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对于小学生来说,游戏让他们学习的积极性更高,游戏让他们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学到知识.因此,在教学中我们要努力开展形式多样的数学游戏,使学生都积极地参与到数学游戏中来,在游戏中乐学,在获得数学知识和方法的同时,其思维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诸方面都得到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