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科学课的探究引导教学

更新时间:2024-02-08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4963 浏览:16880

《义务教育科学课程标准》明确提出:“科学教育要面向全体学生,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科学探究活动,在活动中以自己的亲身体验来理解科学的本质和精神.”这样的教学观念摒弃了传统教学中以教师传授知识为中心的应试教育教学观,明确指出学习要与探究活动相结合,让学生亲身经历探究全过程,促进学生在探究中提升素养与能力,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使学生具备较高的科学探究意识与科学探究能力.

科学课主要通过发散思维,创造独创性的特点,引导学生自行探究、讨论.小学三年级学生是《科学》课初始阶段,对于他们来说是一件极为兴奋的事情,学生对科学教材产生非常浓厚的兴趣,有强烈的学习,愿意主动参与到科学探究活动中来.因此,教师首先要培养学生积极动脑,认真思考,踊跃发言及合作交流的习惯,让学生真正参与课堂教学,主动探究新知识形成的过程.如,《观察土壤》一课,我指导学生观察生活周围的土壤,让学生找出相同点和不同点,启发学生从看、闻、摸、找等各种方面来观察土壤.鼓励学生多想些方法来解决问题,从不同角度来看问题.在不断地讨论、思考中,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得到发展,并能够根据掌握的经验得出结论:土壤是由水、空气、砂、黏土、腐殖质组成的.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在探究的过程中充分发挥,对科学课的兴趣日渐浓厚.

科学课是一门科学启蒙性学科.它侧重于让学生在探索中学习,在研究学习中保持或发展儿童与生俱来的探究兴趣;教材侧重于提供大量的科学信息,图文并茂,有许多实物彩片、形象的模型图与优美的文字相结合,从而将科学知识生动直观地展示出来.如,在教学中充分地利用好幻灯、投影、录像、多媒体等各种电化教学手段,使抽象的概念具体化,枯燥的知识趣味化,优化了教学环境,拓宽了教师教和学生学的思路,从而提高教学效率.

科学课的教学评价是一种多元的激励性评价.通过评价,以激发学生的兴趣、鼓励学生的好奇与探索精神,使学生对科学学习始终抱有愉悦的情感体验.小学生学习能力的形成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不同年龄阶段,由于生理、心理的成熟程度不一样,所表现的每个侧面程度也不一样.只有评价内容适合小学生的实际水平,才是有效的,要求过高或过低都会影响学生的积极性.对于学生的回答,无论恰当与否,教师都应及时做出评价,一个充满赞扬的眼神、一句鼓励的话语都能使学生心潮澎湃,甚至对他们一生都会有影响,这点我在教学中已颇受至深.


在科学活动中,常常需要分组制订活动计划,分组实验和调查,需要讨论合作学习.小组式的合作学习能使学生看到事物的不同侧面,吸收和学习别人的观点,并对自己和他人的观点进行思考和质疑.在合作与交流过程中,教师是知识的引导者,并注意到小组各成员的分工与协同作用,使每一小组的学生人人都有事可干,取得了人人参与、人人有收获的喜人效果,从而得到深层次的理解,使合作的意识得到发展.

总之,科学课教学,注重学生的参与,让学生勤于观察,大胆动手,注重学生在实践过程中对知识的理解与掌握,使学生能够主动地发展,最大限度地提升学生的科学素养.

(作者单位青海省西宁市大通县第五中学)

编辑王团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