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

更新时间:2024-01-16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15093 浏览:67730

摘 要:本文主要内容是校本课程开发与实施的目标、意义、内容、方法、要解决的主要问题及一些注意事项.

关 键 词:校本课程开发实施课题实验报告

《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研究》课题由孔令月主持,2010年10月申报,2011年5月31日经广东省中小学教学研究“十二五”规划课题评审委员会批准立项,立项编号J11―145.课题组高度重视,立即行动,依时开题.主持人组织教研处、教导处、德育处、体卫艺处主任、副主任及各科组长、年级主任等精干力量,学习有关文件、通知和资料,制定具体实施方案,明确具体任务,布置课题工作,按课题方案要求抓实施.孔令月副校长撰写开题报告,史云广主任、盘智兴、刘飞燕副主任积极谋划,组织各科组长制定科组的实施计划,督促指导课题成员开展工作.2011年6月课题开题,2012年6月中期总结,经近三年时间,现已完成课题研究,取得了预期研究成果,达到了预期目标,现将研究情况报告如下:

一、研究背景

随着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不断深入,校本课程开发在各实验区都进行了不同程度的尝试与探索,也取得了一定的经验,但广大一线教师对校本课程本身以及校本课程开发的意义还存在不少困惑.同时,为深入贯彻落实国家、省教育规划纲要,落实省政府、省教厅和市教局2011年有关提升普通高中办学水平,进一步完善办学条件,全面实施素质教育,促进学校自身发展,加强特色学校建设,推进高中教育多样化发展,据我校实际,利用我校优势提出本课题.

二、校本课程开发与实施研究的意义

1.课程在很大程度上决定受教育者的知识结构和能力结构.既要强调传授知识的普遍性,也要强调尊重地域差异和人的个性差异,既要强调在同一课程体系下的因材施教,更要强调根据人的差异选择不同的课程而教.校本课程开发与实施,有利于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为学生提供学习过程的空间选择和内容选择,体现教育内容的多元性和选择性.

2.由于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带有普遍适用性和较长的周期性,所以,难以反映学校的特殊性,也不能及时吸纳新信息和反映社会生活的变化,而校本课程弥补了这种缺陷.

3.以往的课程理解为学校之外的教育行政部门规定的教学内容、教学时间等,使教师成为课程规范的执行者.由于不承认学校和教师是课程行政权力的主体,教师对课程内容的理解和把握不准确不深刻.教师参加课程开发与实施,不仅可提高课程活力,而且也是教师继续教育的良机,有助于教师专业素养的提高.

4.校本课程是国家基础教育课程设置实验方案中的一部分,即学校自行规划、设计、实施的课程.其基本定位是非学术性的,以发展学生个性为目标指向.因此,课程开发与实施的主体是教师而不是专家.

5.校本课程开发与实施意味着一种权力,即实施真正教育的地方――学校,有权自主决定部分课程,教师、学生、家长和社区人士合作、共享与探究,以充分利用学校和社区的现有课程资源.

6.校本课程开发与实施意味着一种责任,即学校负有学生个性发展的责任,学校必须抵制一切不利于学生个性发展的课程,必须提供有利于学生个性发展的课程.

7.校本课程开发与实施意味着一种机会,即学校特别是教师都有机会得到发展,教师在参与校本课程开发与实施的实践和反思中,将逐步加强对学校的认同意识,提高归属感,形成课程意识,掌握课程技术,加快专业发展的进程.因此,校本课程开发与实施是教师和学校自我更新的机会.

三、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要解决的问题

1.建立相应的组织与制度.建立校本课程开发与实施的组织与制度,是学校校本课程开发与实施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保证校本课程开发与实施质量的前提条件,是充分体现学校、教师首创精神的过程,也是要求学校、教师增强自我责任意识的过程.然而,目前的关注点集中在校本课程开发与实施的理论层面,以及学校具体课程开发与实施的形态方面,而对于校本课程开发与实施的组织与制度建设关注却比较少.

2.如何评价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方案.如何对校本课程进行合理有效的评价,是教师们最为关切的问题之一.在探索校本课程开发与实施的学校中,校长与教师对校本课程评价主要关注的还是:教师工作量如何考核,教师课堂教学如何评价,学生学业成绩如何评定.然而,对于校本课程开发与实施方案的评价却是有意无意地回避着.实际上,校本课程开发与实施方案的优劣会直接关系到校本课程开发与实施质量的好坏,进而影响到学生学习品质.

3.地方教育行政部门在校本课程开发与实施中的职能.学校自主地进行课程的开发与实施,并不是说不需要上级教育行政部门的监督与支持,这与校本课程开发与实施、开放、科学的本质是背道而驰的.但是,上级教育行政部门对校本课程开发与实施进行督导与支持必定不同于传统的做法,这也需要教育行政部门进行管理机制与体制上的创新.地方教育行政部门必须要建立起规范的校本课程开发与实施方案的审议制度,切实地为学校进行校本课程开发与实施提供政策、专业资源上的支持与怎么写作,以确保校本课程开发与实施的质量.

4.学生学有所得、教师教有所获,教材、课程系列化.

四、课题核心概念及其界定

校本即以学校为本,以学校为课程开发的基地,以学校为课程开发活动的基础和决策依据,以学校的教师为课程开发的主体,以学校的学生为主要接受对象.有三方面的含义:“为了学校”、“在学校中”、“基于学校”.

“为了学校”是校本研究的目的所在,是指研究要以改进学校的具体实践,解决学校面临的具体问题为指南,关注的是学校的管理者和教师在日常工作中遇到的实际问题,将解决学校的具体问题放在第一位,更要前瞻性地为进一步提高学校办学水平和教育教学质量献计献策.“在学校中”即学校自身的问题要有学校中的人来解决,即要经过由学校的校长、教师及学生的共同探讨、分析来解决.“基于学校”指要从学校的实际情况出发,要根据学校的实际情况(如教学设备、师资条件、课程开发能力等)组织各种培训,开展各类研究,设计各门课程,充分挖掘学校的各种潜力,更好地利用学校的各种资源.校本的落实要体现在“校本研究”、“校本培训”、“校本课程”、“校本管理”四个方面.校本课程是以学校为本的课程,是为了学校的课程,是指学校在党的方针政策、国家和地方课程计划的指导下,以明确而独特的办学教育哲学为指导思想,以进一步提高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为导向,在对地方、学校和学生的需求进行系统评估的基础上,充分利用当地社会和学校的课程资源,通过自行探讨、设计或与研究人员或其他力量合作等方式编制、实施、评价的多样性、可供学生选择的课程,是对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的重要补充,是国家和地方课程计划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有些校本课程也以活动课程的方式出现,如《音乐》、《美术》、《体育》、《科技》、社团活动等等.

校本课程开发是一种崭新的课程开发理念,倡导的是一种新型的课程开发和改革模式,是教育制度内部权利与资源重新配置的课程开发模式,是指在国家课程框架规定的限度内,以国家及地方制定的课程纲要的基本精神为指导,依据学生的性质、特点及可利用的资源,以学校为基地,以教师和学校为参与主体,有课程专家、校外团体或个人共同参与的一切形式的课程开发活动(例如,课程选择、课程改编、课程整合、课程补充、课程拓展、课程新编或设计学习活动的方式等).校本课程开发的最终目的是充分挖掘学生的潜能优势,促进学生的个性全面、和谐发展.在校本课程开发的过程中,要做到立足于学校特色,立足于教师个性和学生的个性,并在校内实施以及建立内部评价机制的各种专业活动.

五、本课题实验时间为:2011年5月至2013年12月31日.

六、主要研究思路与方法

在新课程标准指引下,结合各科国家课程内容、学校资源、学生个性特长成立校本课程开发领导组、设计组、实施指导组、资料收集整理组、教材审定委员会等研究机构来完成研究工作,同时采用文献法、调查法、个案分析法、行动研究法(行动研究法指在研究过程中,通过总结开发过程的经验,借鉴其他学校成功的经验做法,指导后面的研究,对课程目标、课程内容以及研究的思路进行及时调整,使研究按计划顺利实施)等方法.

七、主要目标

1、学校层面目标:建立起规范和完善的学校校本课程体系;探索出具有我校特色的校本课程开发与实施的管理办法;打造出学校的校本品牌课程和特色课程.

2、教师层面目标:通过对活动的参与、组织、指导和管理,转变教育观、课程观和教学方式,使教师成为学生学习的促进者、合作者和指导者;改善教师的知识结构,培养出一支“一专多能”的研究型教师队伍.

3、学生层面目标:充分尊重和发挥学生的个性特长,使学生独立自信;让学生掌握某种技能,学会探究,使学生善于思考,敢于实践;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提高学生的思想品德修养和审美能力,陶冶情操,增进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使学生热爱学校生活,适应社会环境.

4、成果:分科完成优秀教学设计、课件、实录、案例,学案,论文,开发出系列化的特色校本课程(含科技、人文、心理、社团、社区活动、探究性活动、综合实践活动等课程),结题报告,实验报告,培养出一批名师和拔尖类创新型学生,教师和学生的整体水平得到较快较大的提高.

具体阶段安排和研究成果如下表:

八、研究过程中课题组的一些主要工作

(一)、认真学习,提高认识,强化紧迫感

课题组充分利用主要实验成员都是学校精干力量(他们都是处室主任、副主任或各科组长、年级主任),定期组织有关人员认真学习理论,学习其他学校的经验,领会课题方案的要求,提高认识,强化紧迫感.

学习和讨论中,领导和教师们对学校的实际更明确.如近年来,为响应省市普及高中教育的要求,不断扩大办学规模,学校现有117个教学班,在校学生6718人,学校择扩生的比例超过50,学生的来源比以前更广,素质参差不齐,独生子女、离异家庭产生的单亲子女学生增多.教师队伍不断扩大,学校招聘了大量的应届毕业生,加上我校撤并了初中部,一批长期在初中部任教的教师到高中部任教,教师的整体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为此,必须不断落实我校“以人为本就是以教师为本”的办学理念,大力促进全体教师专业的发展,不断优化学校教师队伍结构,造就一批省市教育名师、教学骨干和学科带头人,打造一流的教师队伍,为学校办学质量的不断跨越奠定更加坚实的基础.

同时认识到:校本课程是国家课程标准中一项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开发有利于党的教育方针的全面落实,有利于提高课程的适应性,有利于尽可能满足学生的个性发展,有利于实现学生的主动全面发展,有利于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有利于学校办出特色.我校在校本课程的开发建设方面虽然曾取得了一些成绩,但和“构建多元化、特色化校本课程”的目标要求还有差距,还需努力加强校本课程的建设.

(二)、成立机构,明确分工,分线、分层、分阶段落实,规范课题的实施工作

第一阶段:申报阶段,时间2010年10月到2011年5月.

课题主持人查阅资料,深入思考,确定课题方向和名称,填写申报材料,报广东省中小学教学研究“十二五”规划课题评审委员会审批.

第二阶段:准备阶段,时间2011年5月至2011年8月.

1、建立课题研究小组,研讨有关课题开展事项.

为了课题的研究实施,课题组成立了校本课程开发领导小组,具体指导校本课程开发、审定、实施工作;成立由教研处、教导处具体组织实施的领导小组和指导小组;各年级成立以年级主任和科组长负责的校本课程开发操作小组;成立综合实践处,负责管理学生的所有校本课程实施管理.在校内形成了管理网络,分线、分层、分阶段落实,规范课题的实施工作.各小组具体组成人员如下:

学校校本课程开发领导小组:校长(组长)、分管教学教研副校长(副组长)、教导处教研处正副主任(成员)

校本课程组织实施领导小组和指导小组:教导处、教研处、体卫艺处、德育处、学生综合处正副主任、团委书记(组长:教导处主任副组长:教研处主任)校本课程开发操作小组:年级正副主任、科组长、教学组长、参与校本课程开发的教师(组长:科组长副组长:年级正副主任)

课题组主要成员及具体分工(本文略).

2、制定课题研究方案和操作方案.让每个参与者领会课题方案的要求,提高认识,强化紧迫感.

3、组织课题组教师加强理论学习.主要学习国家教育部和省教育厅制定的《十二五教育规划纲要》、《普通高中新课程解析》、《广东省普通高中新课程实施指导》、《广东省普通高中新课程学科教学指导》、《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综合实践活动的实施与管理》、《新课程的理念与创新》等.课题组教师通过集中学习和独立学习,参加研讨会和自学等多种形式的学习,提高理论水平.

第三阶段:课题研究实施阶段,时间2011年9月至2013年6月.

1、打造学校的校本品牌课程和特色课程.内容包括:课程选择、课程改编、课程整合、课程补充、课程拓展、课程新编、课程学法指导等,开发的课程、教材初步达到了系列化、多样性、多层次的要求,学生学有所得、教师教有所获,已开发的教材有十多种(详见本报告第九----成效部分).

2、制定激励方案,调动参与人员的积极性.

课题研究的成败,与参与者的积极性有很大关系,充分调动参与者的积极性,尤其是科组长、年级主任和骨干教师的积极性,抓好开头,万事起步难.因此,课题组充分利用各类激励机制或方案,如《湛江一中教学教研奖励方案》、《湛江一中教学教研奖励条例》、《湛江一中骨干教师评选方案》、《湛江一中教学新秀评选方案》、《学科组教研评价方案》、《教师教研评价方案》、《湛江一中教师循环教学条件》(2011年11月)、《湛江一中教师教学进步奖励方案》(2011年11月)、《湛江一中示范教学组评审奖励方案》、《湛江市示范教研组评审奖励方案》等等来调动主试人员的积极性.

3、校本课程的开设具有多样性.

校本课程的开设分类设置,体现了学科特点,门类多样、广泛、实用,初步满足了学生的需求.已经开设的有①身心健康类,②艺术体育类,③信息技术类.④人文素养类,⑤科学与竞赛类,⑥生活技能类,⑦学科拓展类等,每学年有包括社团(2012-2013学年有24个社团)、心理健康教育和指导在内的校本课程组50个左右(其中课程组近30个).还把社团活动、红五月科技艺术节(5月份)、校运会(11月份)、社会实践活动(4月份)、元旦文艺晚会(12月份)、社团活动成果展示(12月份)、夏令营等校本活动与校本课程有机地结合,大大丰富了校本课程内涵.历史科组的乡土文化课;数、理、化、生、信息技术等竞赛校本课程,心理、科技、艺术、体育竞技等已成为校本特色课程.如心理健康教育指导校本课程开设实行四个一,即“一课”、“一活动”、“一咨询”、“一培训”,有显著效果.“一课”是指每届高一年级每班每周开一节心理课,由四位专任心理教师上课;“一活动”指每学期请湛师心理系专家和学生来学校搞大型心理咨询活动;“一咨询”指每天晚修时间心理教师和部分领导值班,接受个别学生的心理咨询;“一培训”就是所有班主任都参加省级心理培训,同时考心理辅导资格证,目前获A证的有20人,获B证的有50人,获C证的有100人.心理健康教育在我校很有特色,四项课题获国家级或省级教育科研奖,还有一批论文获奖,师生们的心理、人格积极向上,教育效果显著.

4、艺术、科技与创新结合

学校每年五月份组织“湛江第一中学红五月科技艺术节”活动,在活动过程充分展现学生的艺术、科技及创新才能,展示他们在艺术、科技与创新方面的成果,同时培养他们的组织能力及团结合作精神,学生的艺术、科技与创新素养得到提高,学生每年参加省、市艺术、科技与创新比赛都获得优异成绩.2010-2013年,学生参加全国、省、市各类艺术比赛,获得市级以上奖励的学生达300多人次,有近100名艺术考生考上艺术院校(2012年2人考上音乐学院),为学校争得了荣誉.特别是2011年12月,我校学生合唱团参加省首届中小学生合唱比赛决赛获一等奖,这是粤西唯一获此殊荣的学生合唱团.2012年9月,广东省第四届中小学艺术展演现场决赛,学生舞蹈团和书法比赛均获二等奖.学生参加省、市科技创新大赛成绩优异:2011年学生科技发明创新获国家一等1人、省一等2人、二等5人、三等7人;2013年获国家专利3项(3人)、省级二等4人,省级三等9人.

5、研究性学习、综合实践活动、社区、社团活动有机结合

每周在高一、高二开设两节研究性学习课或校本课,每学年固定开展两天综合实践活动或社会调查,组织师生深入科研单位、政府机构、部队、工厂、社区、各类示范基地、农村、医院等单位开展活动,学生的探究能力、实践能力和分析问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得到有效提高,学生更了解家乡、了解民情、国情,更热爱家乡,增强了爱家乡、爱祖国的热情,同时也增强了奋发学习,努力冒尖的紧迫感.

6、重视校本课程的校本研究

校本课程开发,尤其是特色校本课程开发是一项科学性、实用性、实效性很强的工作,课题组在校内还动员教师申报有关校本课程开发与实践的校本课题,提高教师的研究能力和水平.

第四阶段:结题反思阶段

课题主持人组织课题组成员进行课题成果的收集、整理,完成课题研究结题报告、实验报告.

(三)、加强针对性、实效性,抓重点、难点

在开题及其后的工作中我们始终强调必须对照目标“探索出具有我校特色的校本课程开发与实施管理办法,打造出学校的校本品牌课程和特色课程”.内容包括:认真做好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包括课程选择、课程改编、课程整合、课程补充、课程拓展、课程新编等,使开发的课程、教材达到系列化、多样性、多层次的要求,让学生学有所得、教师教有所获.课题的重点和难点是开发课程并达到系列化、多样性、多层次的要求以及教师的培养.我校地处雷州半岛,毗邻南海,1937年建校,有悠久的历史,是粤西名校.学校曾被评为广东省科技示范校、航空航天科普教育定点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示范校、心理辅导特色校、书香校园,市红树林环境教育试点学校、湿地实验学校等.有南沙巡防区守礁部队、湛江电厂、港务局、博物馆等十个社会实践基地.课题组充分利用我校这些地域、资源、师资、设备、历史等优势,依靠年级、科组、教师开展校本课程的开发工作.年级、科组是课程管理的重要组织,在整个开发工作中起着组织、协调、监控的作用.级主任、科组长具体落实开发计划,每个阶段及时提出和布置具体要求,安排辅导报告,检查督促工作,及时发现和解决出现的问题,规范校本课程的开发和实施工作.具体地:

级主任、科组长协助学校做好校本课程的开发和实施发动工作;

制定年级、科的计划,组织各类具体校本课程活动.如辅导活动、论坛、经验交流、师生评价评优等等;

督促班主任、指导教师具体负责对学生的指导工作,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活动情况,负责与家长沟通,加强与家长的交流.

课题组还利用每周的科组长例会以及示范教研组、示范教学组创建重点抓好科组长、教学组长的工作,将任务分解到科组、教学组.同时结合新教师以及青年教师培养开展教师培训工作,每学年暑检测安排四天新教师培训,内容包括学校层面、处室层面、科组层面,课程、教法培训等,平时科组结合科的特点开展专题研讨(包括课程开发),开展各种比赛活动.如撰写教育教学论文、说课、讲课、解题、教学设计、课件制作比赛等.

年级、科还根据不同的阶段和任务有所侧重和选择,如高一、二重点参与社团活动,数、理、化、生、信息技术重点是课程拓展,理、化、生还开展各种实验探究活动,帮助学生拓展思维和视野,拔尖学生参加各类竞赛课程组,其他科开展各种调查活动.

在校本特色课程(活动)创建中心理健康教育和指导,艺术、科技与创新,研究性学习、综合实践活动、社区、社团活动等方面已形成常态和特色活动.

(四)、重视循环抓课题工作

校本课程开发,尤其是特色校本课程开发是一项科学性、实用性、实效性很强的工作,课题组或子课题组重视循环抓课题工作,不定期邀请专家、兄弟学校领导和老师加强指导和交流.

(五)、借鉴先进经验

在课题研究期间,有计划安排课题研究人员外出交流学习或参加各类研讨会和培训班学习,努力学习兄弟学校的先进经验,不断提高教育科研能力.如课题主持人于2012年3月参加广东省中小学教学研究“十二五”规划课题主持人及教研骨干研修班的培训.先后组织课题组人员到省内外参观学习.2011年9月份到湛师附中参观、交流、学习;2011年10月份到湖北武汉北门中学等三所中学交流学习,2012年5月到深圳中学参加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交流大会.2012年5月8日数学科主试人员到湛江市开发区一中交流学习,课题组成员吴焱、梁向群还到国外(英国)培训学习.

(六)、抓后勤经费保障

由于扩大办学规模,科组用室有些困难,学校能尽最大努力合室解决科组用室问题,并投入经费两万多配置电脑、打印机、存储盘、配备投影设备加强科组和课题组硬件建设.2013年在校园内投入近10万元开展“湛江一中乡土文化创建活动”,建起了具有湛江文化特色的“雷州图腾石狗古文化园”,并编写出系列校本课程;每年都投入经费近20万元举办“红五月科技艺术节”活动、“校运会”、“社团活动成果展”、社会实践活动,开展数、理、化、生、信息技术、英语、语文作文、体育等科目或项目的特长生培养,目的是在全面发展的前提下培养出具有个性、特长和创新能力的拔尖学生.同时每年投入近3万元奖励科组编写或改编校本课程(含导学与导练等资料),学校大力从人力、物力和经费支持课题研究工作.

九、课题实施成效

1、政治、历史、数学、地理、生物、文综、理综、心理健康教育、通用技术、教研处、教导处、综合处、科学馆等科(处室)已编出校本课程(含导学与导练等资料),供师生试用,并在本校推广使用.所编的校本课程(含导学与导练等资料)有:

1)政治科《经济生活补充教材》(2011年编)、《思想政治导学案》(必修1、2)、《第一轮复习资料》;

2)历史科《新高考学业水平考试历史基础复习》(2012年编)、文、理基础第一、二轮复习资料(必修1、2、3);

3)地理科《高二学业水平考试地理辅导》(2012年编);

4)数学科《高中竞赛数学阶梯学案》(2011.11编)、《蓝宝石--―高考数学指导》(文、理科,2010年编)、《理科第一、二复习资料》、《文科第一、二复习资料》、《数学史话》;

5)化学科《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化学总复习导学与导练》(2013年编)、《高中化学奥林匹克竞赛导学与导练》(2013.8编)、《化学之路》;

6)生物科《分子与细胞》(必修1,2012年编)、《文、理基础第一轮复习资料》(必修2、3);

7)综合处(社团)《校本课程社会实践篇》、《校本课程图片集萃篇》、《校本课程活动成果篇》、《校本课程学生社团活动篇》(2013年编);

8)科学馆、通用技术科《电子基础知识与制作》(2013.12编)、《摄影基础知识与技巧》(2013.12编);

9)教研处、教导处《学法指导文集》(2010年编);

10)德育处《湛江第一中学心理教育校本课程》;

11)物理科《高二文科基础(必修1、2、3)》;

12)团委、体卫艺处、德育处、艺术、地理、语文、历史等科《湛江一中乡土文化创建》(含:《文化活动》、《文化专栏》、文化景观《雷州图腾石狗古文化园》、湛江一中乡土特色文化校本课程《湛江历史》、《湛江历史名人》、《湛江地理》(活动设计)、《湛江地理》、《湛江民间艺术》、《“我爱湛江文化美”征文比赛获奖作品集》、《“我爱湛江文化美”主题班会教案集》(教案、教学设计)).2、全校有24名教师成为湛江市教研员.有3人分别担任省教育学会语文、物理、历史教学专业委员会理事,8人分别担任市教育学会语文、物理、化学、地理、历史、生物、音乐、体育学科专业委员会理事长、副理事长,7人担任理事,6人被聘为湛江师院副教授,14人被聘为市继续教育学科专家.当中绝大多数是课题组成员.

3、一批课题组教师成为国家、省、市、校的教育、教学、教研骨干教师.如由孔令月主持夏志良等8人参与的《高中物理高质量的课堂教学模式研究》课题又是全国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重点立项课题(实验时间:2013.1―2016.5),黄劲涛主持张萍等参与的《运用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教学模式,全面提高教学质量的探索》是广东省中小学教学研究“十二五”规划课题重点立项课题《省中学历史学科教研组建设理论与实践探索》子课题(实验时间:2012.8―2014.8),孙冀新主持廖建军等8人参与的《以课程和教材改革推进立德树人研究》课题正申报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教育学2013年度重点课题(实施时间:2013.7―2016.7).黄劲涛、柯亚忠、贺启君、盘智兴、孔蓉蓉等主持2011-2012学年度或2013-2014学年度校本课立项研究.

2011年我校数学、生物、英语、物理科组,2013年地理、化学、政治科组先后被评为市示范教研组,相应的科组长(均为课题组主要成员)被授予市优秀科组长.历史科组被评为省示范教研组.


4、2011年有孔令月等15位课题组教师的论文在国家、省、市获奖,其中国家级一等1人,二等1人;省级一等5人,二等7人,市级二等1人.

2012年课题组成员发表论文及获奖:

1)《《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研究》中期报告》

(发表于《湛江教育》2012第5期,孔令月盘智兴)

2)《高中物理高效课堂教学的实施与反思》(发表于《广东基础教育研究》2012第10期,孔令月)

3)《论合作型教师团队建设》(发表于《教育创新》2012第5期,孔令月)

4)《有一种爱,叫“放手”》

――湖北之行高效课堂的感悟(发表于《湛江教育》2012第2期,袁少清)

5)《“注入式”与“发现学习”两种教学模式的比较研究》(发表在《中国教学参考》11月,袁少清)

6)《开发校本课程,弘扬地方特色文化》(收录于《雷州文化的历史地位论文集》黄劲涛)

2013年课题组成员发表论文及获奖:

1)《高中物理高校课堂教学的实践与反思》(获“2012中国教育系统年度论文评选”一等奖,孔令月)

2)《《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研究》中期报告》(获第十届全国中小学教师论文大赛评选一等奖,孔令月盘智兴)

3)《关于开展中学生健康心理教育的实践和体会》(获第十届全国中小学教师论文大赛评选一等奖,盘智兴)

4)《高考语文试卷中探究性开放题的解法研究》(获“2012中国教育系统年度论文评选一等奖,高云章)

5)《“发现学习”教学模式的构建---―以高中生物“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一节课为例》(获“2012中国教育系统年度论文评选二等奖,袁少清)

6)《用名家教育思想指导新时期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初探》(获第十届全国中小学教师论文大赛评选一等奖,高云章)

7)《浅谈高中化学高效课堂的实施环节及感想》(获第十届全国中小学教师论文大赛评选一等奖,朱其立)

8)《如何构建高中化学高效课堂教学模式》(获第十届全国中小学教师论文大赛评选二等奖,朱其立)

9)《浅议运用导学案提升高中生物教学有效性的策略》(获第十届全国中小学教师论文大赛评选二等奖,袁少清)

10)《积极参加课题研究,努力探索高效课堂模式》(获第十届全国中小学教师论文大赛评选二等奖,黄劲涛)

11)《广东省中小学体育教师首届专业技能大赛统计与分析》(获第十届全国中小学教师论文大赛评选三等奖,陈贤)

12)《本土艺术资源在校本课程中的开发和应用》(邹岳松)

5、一大批学生在各级各类比赛中获奖,学生竞赛和高考成绩在省、市保持领先地位.

如2013年学生学科竞赛375人获奖,其中国家特等1人、一等5人、二等38人、三等45人;省特等3人、一等75人、二等58人、三等52人;市一等37人、二等29人、三等32人.

2013年8月,校男篮参加湛江市篮球比赛获冠军,11月参加广东省篮球锦标赛获第三名,参加12月中国篮球广东省选拨赛获第二名,并代表湛江市组队参加广东省第十五届运动会.

学生参加省、市科技创新大赛成绩优异:获国家专利3项(3人)、省级二等4人,省级三等9人.

2013年高考成绩超越自我,再创辉煌:

1)宋鑫淼以670分获湛江市文科第一名,全省第23名.

2)文科总分650分以上全市5人,我校占4人;635分以上全市23人,我校占15人;文科总分全市前十名中我校占9人.

3)理科总分670分以上全市7人,我校占5人;660分以上全市24人,我校占16人;650分以上全市60人,我校占38人.理科总分全市前十名中我校占7人.

4)全市文理科660分以上25人,我校占17人,超过全市的三分之二;文理科650分以上我校42人,比去年增加8人(全市增加9人),占全市增加人数的90%;630分以上142人,比去年增加21人,占全市增加人数的61%,600分以上434人,比去年增加30人.

5)全市单科前十名中,我校语文科占5人、英语科占10人、理科数学占8人、文科数学占3人、理科综合占6人、文科综合有6人.单科全市前50名中我校超过一半人数的科目有7个,特别是英语占46名,全市前150名超过一半人数的科有:英语105人、理总90人、文总75人.

6)重点上线735人,比去年增加157人;本科上线人数1721人,比去年增加133人.

7)本科录取共1760人,被全国名牌大学录取的情况:清华大学2人、北京大学2人、香港中文大学1人、浙江大学4人、上海交通大学2人、南京大学1人、武汉大学4人、中国人民大学1人、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人、中山大学87人、华中科技大学4人、北京师范大学1人、南开大学2人、同济大学3人、厦门大学2人、对外经济贸易大学5人、哈尔滨工业大学2人、北京航空航天大学4人、北京邮电大学10人、华南理工大学48人、暨南大学35人、华南师范大学54人、华南农业大学71人、广东外语外贸大学65人.还有9名同学考入国外名牌大学.

6、课题组制定或修改了学校的《湛江第一中学校本课程委员会章程》、《湛江第一中学校本课程实施方案》,科组或教学组还细化制定了具有科特点的《科校本课程实施方案》.

7、课题组教师积累了一批优秀的教学设计、教案、课件、学案、优质录像课例(光盘)等共享的校本资源.

十、收获与反思

根据教育部制定的《普通高中新课程标准》对校本课程的要求,我们遵循国家、地方和学校课程管理体制,利用地域资源优势,结合教师特长、学生兴趣、学校的需要构建切合我校实际的校本课程.

收获主要收获:

1.形成学校特色.对学校而言,校内外课程资源得到了充分利用,有力地促进了学校的特色建设.

2.促进了教师成长.教师的教育理念得到了转变,积极参与课程的开发与实施,开发和利用课程资源的能力得到提高;促进了教师之间、学生之间、师生之间的学习交流.

3.基本满足了学生需求.学生的兴趣爱好得到了发展,个性得到了张扬,学习内容得到了进一步丰富,能力得到了提高.

反思:

1.如何合理安排学生开展校本课程学习的时间和空间.由于受条件制约,学生的最优选择得不到满足;学校开设的课程有部分学生不感兴趣,他们感兴趣的课程,学校还没有开发.

2.教师的专业水平制约着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有些校本课程不是单科教师能够开发,需要各科教师合作才能完成,学校需进一步整合资源.个别科组工作被动,缺乏信心,对构建多元化特色化校本课程认识不足,重视不够,缺乏积极性和创造性.

3.随着课程改革,还有各方压力,留给学校校本课程实施的时间、空间还有限,所以构建有效校本课程是学校课程开发的关键.如何处理好国本、地本、校本之间的关系还需努力.

十一、努力方向

1、从学生的发展需要出发

校本课程是以学校为基础开发的课程,这就要求必须立足学校的实际,从学校的办学理念和育人目标出发,立足于学生发展需求,认真做好校本课程的开发工作.

2、从教师的编写需要出发

校本课程开发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它不可能一下子就完善起来,形成我们所期望的特色.随着课程开发的深入,这种情况表现更为明显,一些校本教材涉及了多种学科知识,单科教师的专业水平有待提高.因此,在实施校本课程开发的过程中,课题组必须对教师进行跨学科资源整合,开发出有个性的校本教材以满足学生的需要.

3、从课程实施需要出发

校本课程开发必须从课程实施需要出发,处理好国本、地本、校本课程之间的关系,把校本课程开发作为国本课程、地本课程的有力补充.课题组后期目标主要是开发一些有效课程,让校本课程在有限的实施空间里发挥更大的作用.

4、从学校的发展需要出发

加强校本课程的专题研究,形成系列化、制度化,纳入学校整体发展规划,在行动中研究,在反思中提升,在交流与合作中促进我校课程改革的整体推进,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加快实现学校办学特色的进程.

5、在今后的教育教学科研工作中,要严格对照实验目标加强课题资料尤其是成果分类、收集、整理、归档,加强论文撰写和系列校本课程编写、修改、校对,加强教育科研的规范性和成果推广应用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