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视管理学教学案例库建设培养管理型人才

更新时间:2024-04-10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27161 浏览:122300

摘 要:管理是个内容广泛的概念,包括宏观、微观两个层次,自然、社会、人文三个方面,资源、天文、地理、工程、经济、法律、外交、教育、文艺、体育、医药、旅游、青少、心理等二十多个领域.中国化的管理案例库建设应以这两个层次为依据,以期培养出全方位、立体型的管理类人才.

关 键 词:管理;案例库;管理类人才

管理是个内容广泛的概念,人们的活动有多么广泛,管理的范围就有多么广泛.国力的竞争实质是管理的竞争,管理的竞争实质是人才的竞争,尤其是能顺应自然、经济社会、人文潮流发展,把握瞬息万变的市场的复合型高级管理人才.这就决定了现代管理学内容的广泛性,层次的多级性.为此,案例教学就成为重要途径.把一些具有典型性的成功和失败的管理实例搜集起来,整理、加工成管理学教学案例,建立自己的管理学教学案例库,并进行滚动式变动替换,力争形成续集,这对自然、经济社会、人文管理以及拓展各级管理人员的多向思维,提高管理水平和管理效果,无疑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管理学案例库建设之现状

一般来说,管理学教学案例的形成方法不外乎两种,一种是采访案例,另一种是编辑案例.采访案例是到实地采访后写作而成的,编辑案例是根据公开发表的案例编辑而成的.采访案例通常在人力、物力、时间上损耗较大,且部分企业因为“商业机密”等原因会拒绝提供案例的第一手资料,因此我们的案例库大多属于编辑案例.编辑案例的好处在于可以节省大量的调查取证时间,节约人力、物力、财力等成本.其缺陷在于二手资料存在误差的可能性,且对案例作者的要求较高,需有扎实的理论功底及应用实践能力.

目前,案例库建设普遍存在以下具体问题:①案例的采编水平不高.不仅仅是数量的问题,大多数案例的分析流于表面,深度分析不够,主要原因是原创性的案例证据搜集不足,不能够在实践中起到很好的指导作用.②案例的使用率不高.由于案例的搜集不够准确规范,也直接影响了案例教学的普及.③案例的推广存在局限.目前各大高校所编写的案例并未采取统一标准及流程,流通性不够,案例库的兼容性差.且当前案例库的建设大多以工商管理、企业管理为主.随着时代的进步,社会的变迁,管理的内涵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当今社会需要的是高层次的复合型管理人才,这类人才不光要具备丰富的管理类知识,还应能顺应时代的步伐,掌握多角度、全方位、立体型的知识结构.

本研究的覆盖面较广,包含了自然、社会、人文三大领域.因此,不可能像狭义的企业管理案例那样使用采访案例.所以,本课题的案例采用的是编辑案例.为了保证学员可以获得第一手的资讯、紧跟社会步伐,因此所采用的案例均为近两年发生的热点事件.

二、建设中国化的管理学案例库

本研究的管理学案例库内容体系,包含了宏观、微观两个层次,宏观包括自然、社会、人文三大领域,微观又涵盖了气候、地理、矿产、地形、社会、消费等多个领域.从微观领域选取热点案例进行分析讨论,最后统一归纳分类到三大宏观领域中.

在进行个案分析时,有两个难点亟须引起关注:一是编者水平.个案分析是个学术性很强的工作,既要立足学科建设的需要,又要借鉴相关学科的理论与技巧,还要考虑本学科的前沿性.二是建库要领归纳.案例库的建设是学术性和技术性要求较高的工作,特别是理论的提升(创新)、丰富与发展.案例分析过程中,要注意理论运用的灵活性和权变性,有的案例可能需要多个理论的统筹结合才能剖析到位,对此类案例的归纳需要研究者有较深厚的文字功底和理论造诣.

现代社会所需要的管理人才,不应仅仅局限在企业管理、工商管理,而是应该通晓各相关领域的理论及实践知识,才能在信息量如此巨大的社会游刃有余.

三、管理学案例库建设之要点分析

管理学案例库的建设,不仅应注重宏观分析,还应具有微观视野.管理学案例库的建设须具备以下几个要点:①案例的选择,须是近年来在自然、社会、人文三大领域发生的具有理论意义和实践指导意义的热点事件,然后进行分析、总结.②对具体要解决的问题要进行深入分析与思考,即一定要抓住“题眼”,具体解决管理教学上的困惑,聚焦问题并解决问题,做到“教”“研”相长.③案例库的内容必须进行滚动式变动替换,力争做到走在社会的最前沿,这对于培养现代管理人才起着重要作用.④教学案例库建设标准统一.使用统一的格式,统一的标准,推动优质教学案例的共享.⑤案例库建设专业化与大众化共存.案例的研发与提供由专业技术人员与教师来完成,案例的具体操作与使用由学员来完成.⑥必须注重理论研究与实践研究相结合.应该采用时事案例,并运用各相关学科的理论来进行实践指导,做到理论来源于实践,又高于实践,并反过来指导实践.将理论灵活运用,并将理论提升到一个新的高度,将实践剖析得更有深度.

总之,管理是个内容十分广泛的概念,仅通过一个研究,恐难以穷尽管理的所有内涵.因此,仍需要一系列的后续研究来将其不断进行完善,尽可能从理论和实践上把管理的概念变得更具有可行性和可操作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