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下初中地理教学策略

更新时间:2024-01-17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30488 浏览:142394

【摘 要】在教学过程中,初中生普遍感到困难的是地理的地名.地名是学生学地理一个薄弱的环节,如何帮助学生在单位时间内最高效率牢牢记住所学的知识,只有解决了效率的问题,才能既减轻了学生负担,又提高教学质量.我们要向效率抢时间,而不是用时间去弥补效率.

【关 键 词】兴趣;地理;培养

俗话说得好:万事开头难,又言: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把这两句俗语运用到初中地理教学中同样适合.所以,检测如我们能够恰如其分地运用好课堂导入的话,对于教学的顺利开展,是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风格各样的课堂导入,能营造轻松活泼的氛围.

一、全面提高教学质量

1.合理运用影视等多媒体

影视等多媒体在教学中适当利用,可以调动学生的兴趣,从而优化课堂教学,提高学习效率.如果每一节课循规蹈矩、一成不变的话,定然会令学生感到单调、枯燥、乏味、死板,没有创新.如果我们在教学中能够多花点心思,多动点脑筋,灵活运用好课堂导入,那么往往会取得意外的惊喜和收获.

2.让学生养成习惯

在整个地理学习过程中,教师应渗透着学法指导,为学生提供具体可行的学习方法,学习应有计划性、易操作,应张弛有度、劳逸结合.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掌握了地理知识,培养了地理应用能力,学会了与人共处和做人的道理.在这里,学生学有所得、有成就感,这是学生乐学的关键所在.因此,教师在教学设计的时候就应该充分了解学生的情况,以便因材施教,有的放矢.且在具体的教学过程当中,教师应该是有目的、有步骤、分层次的进行学法指导,使学生在知识的输入过程中学会反思.在知识的内化过程中了解新旧知识的联系,从而把知识加以内化;在知识的运用过程中感悟,从而促进知识的输入质量和输出质量,以形成学习的良性循环.久而久之,学生的知识自然就增加了,能力也提高了,必然会总结规律,形成良好的自学能力.

二、利用感性知识,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亚里士多德有一句话是这样说的:“想象力是一切创新活动的源泉.”思维兴趣的激发是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前提,它需要在一定教学的情境下,利用一定诱因进行.例如在教学中,讲到中国民族这一段时,可以放置四段不同的民族音乐.让学生通过表演的形式去证明是哪四段民族的歌曲,认识我国是个历史悠久、文化灿烂、多民族的国家.这种教学方式可以引起学生的兴趣,激发学生思维,让学生在兴趣浓郁是获取新的知识.


思维兴趣的激发应该贯穿教学的全部过程,采用一些创新情境对于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具有极佳的启发效果.通过一些形象风趣的地理语言、直观的教具以及优美的音乐可以把学生引入一个创新意境当中,让学生愉快地掌握有关的地理基础知识,借以丰富学生的想象力.

三、结合地理学科的特点,培养学生的思维逻辑能力

地理教材中的“课文系统”配有丰富的阅读材料,其中蕴含着许多有思维价值的内容,如果课堂上给予学生一定时间潜心静读,学生会加深对教材重点、难点和延伸点的理解,进而激发学生的探究欲和创造性思维.阅读文本上的材料是学生获取地理知识最重要、最直接的途径.而学生在地理探究课题的引领下,自主学习的意识和能力发生可喜变化,对生活中的地理事物与现象关注度增强,表现出勤于思考、善于质疑、乐于探究、敢于创造的心理倾向.

还可以通过引导学生多角度思考同一问题,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广阔性.增强对课本相关知识的理解、掌握;而且学生由地理学习中产生的浓厚兴趣,会进一步迁移到地理学科的学习中去.

四、鼓励质疑,打破旧的思维进行创新

“学起于思,思起于疑”,学则须疑,疑则生智.不怀疑就不能见真理.善于发现问题,敢于大胆怀疑,喜欢寻根究底才是创新人才的重要特征.思维的发展从创造的角度来说常常是起于好奇心.大陆漂移学说的创始人魏格纳起初仅仅是一位气象学家,在地质学的方面可谓是一个“门外汉”,正因为“门外汉”没有任何的传统观念的束缚,不存在原有知识限定范围的桎梏,所以才能从大西洋两岸轮廓的相似性上得到启示,也才能使魏格纳在当时海陆固定轮盛行的时代,激发出了新的思维火花,提出“泛大陆”的理论观点,奏响了地理学革命的前奏曲.所以只有在教学中切实保护学生好奇心和创新的火花,鼓励学生质疑问题,标新立异,别处心裁,敢于逾越常规打破传统,才能让学生在障碍面前通过自主创新跃上新的知识台柱.

因此只有在教学中抓住地理重难点启发学生思维提出问题,才能充分调动学生思维的主动性,同时还可以在学生的头脑里打下深刻的烙印,加深记忆.

要想学好地理,正确处理初中知识的关系是关键.若不能实现初中地理有效衔接与融合,学生将中外地理融会贯通,牢固掌握与灵活运用是不可能的.因此将初中地理有效衔接与融合是每位地理教师教学的首要任务.要用课改的新理念,指导课程改革的新实践,勇立改革的潮头,乘风破浪,扬帆远航,到达理想的彼岸,开创地理教育新的明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