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篇小节选片段教学

更新时间:2024-04-02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29827 浏览:140991

人教版小学高年级语文课本中选入了一些古今中外长篇小说的节选片段,其中从中国现代著名长篇小说里节选的有《城南旧事》中的《冬阳·童年·骆驼队》、《生死场》里的《祖父的园子》;从中国古典名著中节选的有《三国演义》中的《草船借箭》、《水浒传》里的《景阳冈》、《西游记》中的《猴王出世》、《红楼梦》中的《“凤辣子”初见林黛玉》、《儒林外史》中的《临死前的严监生》;从外国著名长篇小说中节选的有《鲁滨孙漂流记》和《汤姆·索亚历险记》的梗概及精彩片断.编者选入这些经典长篇小说节选片段的目的不言而喻,除了品味经典片段,大抵是为了“抛砖引玉”.笔者就如何有效进行长篇小说节选片段的教学谈几点自己的看法.

一、欲窥“一斑”,先阅“全豹”

由于教材篇幅的限制,编者只能节选长篇小说的一个片段,正所谓“全豹之一斑”.也由于课堂教学课时的限制,学生在课堂上只能窥此“一斑”.个人以为,教师必先知“全豹”,而后才能更好引领学生窥此“一斑”.


我曾听过一位老师执教《“凤辣子”初见林黛玉》,教师分析王熙凤时,谈到王熙凤特别喜欢在诸女眷前恣意表现自己,而读过整本《红楼梦》的人就知道,王熙凤是很聪明的,虽然在下人面前嬉笑怒骂、任意妄为,但在贾母等长辈及诸姐妹面前是不敢放肆的,也许内心狂妄,但在长辈面前表现的除了伶俐,还有谦卑,有时还会似真似检测地故意贬低自己.课堂上这位教师如此评价王熙凤,显然是片面的,这样会把学生的理解导向片面.因此,教学中,教师必须先从“全豹”来审视“一斑”,用发展的眼光来评价小说中人物,把课文跟小说其他部分联系起来观察分析,如同看一粒棋子的作用离不开棋盘一样.

二、立足片段,着眼全篇

长篇小说节选片段虽有完整的故事情节,表现了人物的某些特征,具有相对独立性,但其人物往往限于表现性格特征的某一侧面.如果仅仅“就文学文”“就文论文”,学生对故事、人物的把握就很有限,甚至片面.因此在教学时教师要高屋建瓴,立足片段,而又着眼全篇,让学生“窥一斑而知全豹”,从而更全面准确地理解人物,不能单纯分析课文片段.

如教学《临死前的严监生》一文,读完这篇课文,学生基本上都只能感受到严监生的可笑、行为太不可思议,有的甚至会讴歌严监生的节约.此时教师可适当补充原著中节选片段未选入的资料,出示严监生的家产及严监生生病舍不得花银子治疗的片段,学生一读,定会有顿悟之感,对严监生的吝啬有了切实领会.

三、激发兴趣,延伸阅读

因为课时的限制,教读长篇小说节选片段时教师除了要简略介绍原小说的梗概及交代故事来由之外,跟教读短篇小说并无显著的区别,课堂教学内容不超出文本的范围.这种情况相当普遍.但是,用长远的观点看问题,这样的教学方式并非尽善尽美.因为这类课文正是所谓“全豹之一斑”,有明显的示例作用,学习的主要目的在于激发学生阅读小说原著的兴趣,以便此后通过自读去感知这些作品的思想价值和艺术魅力,养成对我国历史文化的热爱;如果仅仅停留在“就文论文”上,学生的收获就很有限了.节选小说教学的最佳效果,不是对课文内容的分析理解,而是通过课文的学习,引发学生课外阅读的强烈兴趣.在此基础上,通过教师正确的引导,使学生的语文学习从课内走向课外,从而达到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和语文教学的终极目的.

学生阅读原著,贵在自觉.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要真正激发学生的阅读,实现延伸阅读,除了吸引学生对这一节选片段的学习兴趣,我觉得教师还应在课堂上花心思.首先,有些学生不太喜欢阅读文字,课上可阅读学生可能感兴趣的内容,让其有一睹为快的心理,例如我在教学《汤姆·索亚历险记》时,给学生活灵活现地朗读了汤姆刷墙的片段,学生一边听一边发出会意的笑声,下课铃一响,好几个学生去班级图书角抢阅这本书.其次,教师在教学中可巧设悬念,令生欲罢不能.如《林教头风雪山神庙》一文的教学,我们在分析林冲这一人物形象时,势必会谈到“进香逢衙内”“误入白虎堂”“大闹野猪林”等情节,虽然课堂上没有时间逐一详加叙述,但教师的讲解分析,一定会引起学生强烈的求知,而且学生一定很想知道后面的故事发展,教师故意不说,卖个关子,使学生利用课外时间去自觉阅读整部小说.这才是节选小说教学的意义所在.

总之,长篇节选小说的教学,应当立足课文,统观全书.只有这样,才能准确把握节选部分的重心,把课文讲准讲透,从而拓宽学生的视野,更好地实现语文教学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