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期如何进行挫折教育

更新时间:2024-02-26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4199 浏览:13604

现在,我们会经常从报纸上、电视上看到这样的新闻:某某学生因成绩不满意跳楼;某某孩子由于成绩落后被老师或父母批评几句就离家出走等等.这些事件大都发生在当今独生子女的身上,那么究其原因就是:这些独生子女从小被宠着,他们都是在赞美、表扬、迁就和溺爱的生活环境中长大的,没有受过一点委屈和挫折.一位美国儿童心理卫生专家说:“有十分幸福童年的人常有不幸的成年.”很少遭受挫折的孩子长大后会因不适应激烈竞争和复杂多变的社会而深感痛苦.因此,在幼儿期孩子个性形成的过程中有意识地让他们受一点苦和累,经历点挫折,品尝一点生活的磨难,懂得人生道路的坎坷,学会从小小挫折中不断汲取有益的教训是十分必要的.

那何为“挫折”?如何“教育”?目前,关于挫折教育的准确含义,大家仍缺乏普遍的共识.有的人把挫折教育看成是“吃苦教育”,认为就是让孩子们多吃点苦,多受点累;有的人把挫折教育理解成“生存教育”,将培养孩子们的“生存能力”看成是挫折教育的精髓;有的人则干脆把挫折教育理解成“通过设置挫折情景使孩子感受挫折困难的教育”等然而,这都不是真正意义上的挫折教育.

我认为挫折教育的实质实际上就是良好意志品质的培养.它是指在正确的、科学的教育思想指导下,根据幼儿身心发展和教育的需要,自然地利用和创设符合幼儿现实生活需要的某种情境或提出某种难题,启发和促使幼儿积极的动脑、动手来解决问题和矛盾,使他们在潜移默化之中养成乐于尝试,勇于克服困难,敢于经受挫折的习惯,从而引导幼儿逐步摆脱依赖,培养出一种迎着困难而上的坚强意志,形成对环境的适应能力和对挫折的承受能力.那如何进行挫折教育呢?

一、帮助幼儿正确对待日常生活中的挫折

我们经常看到这样的情景:孩子在学步时,摔倒了,哇哇大哭起来,有的家长会心疼地抱起孩子,还把地面连打带说批评一番,都是地的错,让孩子摔着了;而同样的情形出现在外国,外国的家长则不会去扶宝宝,而是鼓励他自己站起来,再去行走等很显然,外国家长的做法是正确的,他们让孩子在学习走路的过程中亲自感受困难,引导孩子以正确的心态看待跌到,并为克服困难做出自己的努力,最终学会走路.

生活中,若孩子做了错事的时候,我们必须认真及时的引导甚至严肃的批评孩子,并要帮孩子分析事情的原委,使孩子改正错误,不但愿受表扬还能够勇于接受批评.如今在生活中每一位家长对孩子嘘寒问暖,不让孩子受一点点委屈,这是爱的表现,但过度的关爱和保护,会让孩子失去更多的动手机会,接受困难的机会便更少,其生活经验也会更少.记得孩子在刚入园午睡起来,我及时提醒他们别把鞋子穿错了,有的孩子穿好了马上跑过来让我检查,虽然有几个穿错了,但他们听了我的话还是高兴地把鞋又重新穿好.这时,我发现一个孩子还呆呆地坐在床上.我走过去问他为什么还不下来,他只是摇摇头,我说:“你不会穿鞋?”他点了点头,我又说:“你在家里从来没自己穿过鞋?”他又点了点头.我说:“你现在仔细看着,老师教你,明天你可要自己穿哦.”第二天,这个孩子虽然动作很慢,加上我在旁边指导,他还是把自己的鞋给穿好了.看着他那股高兴劲儿,我由此想到:家长给孩子过多的关爱,使孩子对成人形成了依赖思想,当遇到困难时,首先想到的便是成人,而没有自己克服的意识和勇气.因此,我们爱孩子应该有理智的爱,不能迁就孩子,应大胆地放下“保护伞”,让孩子做力所能及的事,多给孩子机会,表现自我,让孩子在做中体验挫折,学会克服困难.

二、从多种形式的教育中体验到挫折教育

生活在优裕环境中的孩子仿佛是温室中的花朵,极少经历风吹雨打,但最终他们都要走进大自然的怀抱并在其中一步步成长.我们应创造适当的环境和条件,让孩子接触自然和社会,让他们经受风霜雨雪和各种困难的考验,让孩子在实践中接受挫折教育.因此我们应根据孩子的年龄特征和个性特点,设置难度不等的情景训练,而我们仅充当配角鼓励支持孩子完成任务.

例如,小班孩子的自理能力较差,有的孩子新写的鞋不会系鞋带,他们首先想到的是让老师帮忙.但是,为了培养他们的自理能力,我只帮他系一次,并让他看着我是怎样系的,第二次我就不再帮忙,而是让幼儿自己动手,如果幼儿的确有困难就再指导一下.幼儿在经历了由不会到会,由别人帮助到自己干的过程后,心理上会得到一种满足,同时,也锻炼了他们的自理能力.又如,大班幼儿在看图书时把它撕碎了,我们应该让他把图书修补好,并告诉他应爱护图书.成人还可以创设一些情境,如把幼儿喜爱的玩具藏起来让幼儿寻找,让幼儿可以借助手电筒到黑暗的地方取东西等.这样能更有效地锻炼孩子的坚强意志.在这些独立的活动中,孩子能够发展能力、锻炼意志,逐步摆脱依赖性,并能够体验到经过努力获得成功的喜悦,增强战胜困难的勇气和信心.

我们在提供锻炼机会的同时要注意适度适量,不要因困难太大而使孩子丧失信心.无论孩子做事成与败,都要给予正确评价,使孩子知道什么是对的,什么是错的,错在哪儿,怎样改正,提高他们的心理承受能力,从容应对生活中的各种挫折.一位美国儿童心理卫生专家说:“有十分幸福童年的人常有不幸的成年”.很少遭受挫折的孩子长大后会因不适应激烈竞争和复杂多变的社会而深感痛苦.

三、有意识地创设情境让孩子战胜挫折

首先,在日常生活中,向孩子讲述一些名人在挫折中成长并获得成功的事例,让孩子以这些名人做榜样,不畏挫折;其次,有目的地选择一些幼儿喜闻乐见的动画片或幼儿读物,与幼儿共同欣赏,通过故事中角色战胜挫折的经历,来感染熏陶孩子,使他们懂得只有克服苦难,战胜挫折才能进步,才会成功;最后,可以进行体能上的磨练.我们平时适当给幼儿实施点劳累刺激,磨练他们的意志.例如,在幼儿园可鼓励幼儿争做值日生,为集体做点事;带幼儿在种植园地进行拔草、采摘活动;冬天天气很冷,鼓励幼儿早起晨跑、晨练,磨练他们与严寒做斗争的意志和毅力;在家里,可让他们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小事,利用节检测日带孩子徒步郊游、爬山、逛公园等,让孩子从中体验到劳累、体验到艰辛,体会到生活中除了甜,还有苦和辣,使幼儿在各种环境下受到挫折和磨练.

四、适当的鼓励会增强幼儿的自信

当孩子有了很好的榜样后,加上鼓励性的语言会更加自信.鼓励孩子时,也应注意言语,都应以客观公平为原则,让孩子清楚地明白自己的对与错.有些家长经常以激励教育为主,很少批评孩子,结果现在孩子一点批评也受不得.孩子上课时不认真听课,小手在下面做小动作,老师批评了她,第二天她说什么也不来幼儿园了.激励教育对孩子的成长确实有好处,但一味地夸大孩子的优点,忽视孩子的缺点,容易导致一些孩子的承受能力极差,听不得一点批评,在遇到难解决的问题时甚至选择偏激的做法.因此,我们老师和家长平时对待孩子的态度要客观,在给孩子激励的同时,也要注意给孩子必要的纪律约束和适当批评,让他们体会到受挫折的感觉,学会自我调节.


在幼儿的成长过程中,会遇到更多的大大小小、各种各样的挫折,可以说,挫折伴随着孩子们成长的每一步.对孩子们进行挫折教育是一个长期的、循环往复的过程,作为家长和教育工作者,我们都应该用科学正确的方法对孩子进行挫折教育,帮助和引导孩子们度过一些挫折所带来的“难关”,为孩子们今后健康成长奠定坚实的基础,开辟光明的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