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教学模式探析

更新时间:2024-01-16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32565 浏览:154796

摘 要 :传统的问题教学法中的问题情景是教师在课前精心预设的.本文力图探析,问题教学法中有价值的问题情景的设置,应符合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应该由教师在课堂上对学生所发现的问题提炼生成.这种贴近学生生活的问题情景,更能凸显以生为本的理念,更能最大限度地唤起学生探究的,激起学生思维的灵光,更有利于学生掌握知识、发展智力、培养技能.

关 键 词 :创新 教学模式 问题情境 最近发展区

一、 当前问题教学法中存在的问题

围绕问题教学法,广大教育工作者和很多一线教师都进行了有益的探索与论证.传统的问题教学法强调“问题”或“问题情景”在课堂教学中具有重要地位,强调践行问题教学法要重视对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强调问题情景要由教师在课前精心预设.但是他们没有明确指出,这些“问题”或“问题情景”究竟从哪里来?不弄清楚这些“问题”或“问题情景”的来源,就难以从根本上落实“以生为本”的教学理念,素质教育的价值追求就难以落到实处.

二、问题教学法模式创新特点及其重要意义

传统的问题教学法中的问题情景是教师在课前精心预设的.本文力图探析,问题教学法中问题情景的设置,应符合学生的“最近发展区”,使学生“跳一跳能摘到桃子.”教师要走进学生,了解学生,针对学生在预习活动中尚未解决的问题,站在学科教学的高度,对学生在预习活动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提炼升华,设置有价值的问题情景,为学生发展扮演“促进者”和“帮助者”的角色.这种贴近学生生活的问题情景,更能凸显以生为本的理念,更能最大限度地唤起学生探究的,激起学生思维的灵光,更有利于学生掌握知识、发展智力、培养技能.


三、问题教学法模式创新途径思考

(一)指导学生课前预习,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爱因斯坦的名言:“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教学实践证明:提不出问题的学生,学习中存在的问题也较多.教师要致力于增强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能力,增强学生的问题意识.

在指导学生课前预习时可用“三切入”提问法培养学生问题意识.一是从“三题”的自主学习的活动中,即从课题、节题和框题入手,将课题、节题和框题前面加上“为什么”、“如何理解”、“怎么样”、“什么是”等疑问词,变陈述句为疑问句.二是从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基本观点切入,如这个观点的依据是什么?在现实生活中有什么表现?它对我们的学习和生活有什么指导意义?在现实生活中哪些表现符合(或违背)这一原理?会产生(或导致)什么结果?我们应该怎么做?三是从基本事实切入,从教材中列举的事例入手,也可从生活中熟悉的事件入手,思考:这件事体现了经济(或文化、哲学、政治)生活的什么道理?我们身边有类似的事例吗?我从中受到什么启示(或教育)?教学实践证明:教会学生从已知与未知的知识联系中引出问题,于理论与现实的结合点寻找问题,是正确指导学生预习,提高学生问题意识的重要途径.

(二)创设问题情景,引导学生解决问题

建构主义教学理论认为,学习者的知识是在一定情景下,借助于他人的帮助,通过意义建构而获得的.为此,创设有价值的问题情景对于引导学生解决问题至关重要.有价值的问题情景应靠近学生的“最近发展区”.“最近发展区”又叫“潜在发展区”,是指学生独立解决问题的实际水平与在成人指导下或在有能力的同伴的合作中解决问题的潜在水平之间的差距.因此,教师要扮演“促进者”和“帮助者”的角色,指导、激励和帮助学生得到发展.实践证明:只有根据“最近发展区”设置的问题情景才能更好地为学生发展充当“脚手架”的作用.教师要走进学生中间,关注学生在预习活动中已经解决了哪些问题,还有哪些问题还未解决.对尚未解决的问题,教师在吃透教材的基础上,站在学科教学的高度,依据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对学生在预习活动所存在的问题加以提炼和升华,确立学生“最近发展区”.实践证明,教师根据学生“最近发展区”搭建的“脚手架”对启发学生积极思维,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与创造性是最有效的.它使学生“跳一跳能摘到桃子”,是一种“走在发展前面的教学”,这种有高度有价值的问题情景,来源于学生的生活,又是学生自身无力企及的,更能唤起学生探究的,活跃学生的思维,有利于素质教育的价值追求落到实处.

(三)尝试融会贯通,实现认知飞跃

《朱子全书·学三》:“举一而三反,闻一而知十,乃学者用功之深,穷理之熟,然后能融会贯通,以至于此.”教学中,要善于引导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整理,把书由厚变薄.怎样才能做到“由厚到薄”的飞跃呢?教师应指导学生按照科学知识的系统性,把知识顺理成章,编织成网.这样知识就可以“并联”在一起,上下通气,互为因果地“串联”起来,节与节可以“接线”,章与章也可以“接线”.一旦知识理成线、结成网,复杂的内容在学生脑子里也可以融会贯通,了如指掌.其作用在于帮助学生掌握学习方法.一旦学生学会进行知识整理,就抓住了知识的精华和内在联系,就完成了学习知识过程中“由厚到薄”的升华.

(四)理论联系实际,培养学生思维能力

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指出:“教育过程是一种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持续不断的活动.”创新始于问题,提出新问题,或者从新的角度去思考老问题,往往导致新的发现与突破.问题教学的实质是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发现并提出问题的最终目的是使学生学会多角度多层次地分析问题,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教师要有角色意识,保持一颗童心,激发学生对新事物保持强烈的好奇心,同时也要容忍并鼓励学生对既有的、权威的、流行的观点与解释持批判和怀疑态度,由质疑进而求异,从而另辟蹊径,大胆创新.课堂上可以鼓励学生大胆质疑,对于学生的正确回答,教师给予积极的肯定的评价,如“你的想法真有创意”,“你的解题思路老师都没想到”等等.尤其是对于潜力生,教师更应做出富于鼓励式的评价,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如“你进步真大”,“尽力还会更好”,“你若再仔细点,可以答得更好”等鼓励性的评价话语.这样的评价能使学生关注更有用的更好的答案,而不会因为错误的回答而难受.由于学生的任何一个想法都会得到教师的肯定和鼓励,所以学生乐于在学习中大胆质疑.

相关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