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教育要细节入手

更新时间:2024-03-27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20115 浏览:93028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的生活方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特别是工农业现代化程度的提高,人口老龄化等因素使非传染性慢性病的发病及死亡人数与日俱增.而慢性病的发病往往与不健康的生活习惯有关,早发现、早干预效果远远超过临床治疗.笔者认为只有做好四种转变,健康教育才能在慢病人群中发挥效用.

会场报告变座谈会互动

组织一场健康教育课,最难解决的问题是场地和人员.目前场地大多租借,由于没有约束力,许多居民收到了通知,但临时变故也会不来,不得不通过发小纪念品或其他形式来吸引居民听课.还有很多专家精心准备了课题,但其内容只能满足一部分人的需求,很多人听不下去,严重影响讲课效果.如果采取座谈会形式,由居民提问专家来解答,不仅贴近居民关心的问题,也调动了居民听课的积极性.

变僵硬呆板为灵活多变

健康教育不能拘于形式,要想让患者切实学到一些慢病知识,就要随时讲解.同时要针对个体,确定相应的指导内容,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有的防矢,这样往往能收到很好的效果.比如路边相逢时的一声亲切问候有时都能起到良好的效果.因为这声问候不但体现了医患关系的和谐,更重要的是体现了社区医生对患者的关爱和尊重,让患者能感受到社区医生在时时关注着他们的健康,督促他们不断改变自己不健康的生活及行为方式.当然,家庭巡诊、咨询、发放健康教育资料、办宣传栏等形式也非常有效.

变专业知识为通俗易懂文章

经常有社区卫生怎么写作机构组织专家对居民进行健康教育讲座,拉上横幅,摆上幻灯机,专家在上面讲,居民在下面听.专家讲得深刻,居民听得糊涂.原因是听课人群很大一部分是老年人,他们听力差,记忆力不好,反应慢.专家讲得过于专业,他们不仅听不懂,也记不住,达不到健康教育的效果,不如讲些通俗易懂的话或者案例.

总之,做好健康教育不必大张旗鼓,又租场地,又请大牌专家,社区医生要抓住机会处处留意,从细致入微的关心开始,为居民健康做点实事.真正做到居民满意、政府满意,我们自己也满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