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殊教育学校教育信息化建设典型案例

更新时间:2024-04-07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24241 浏览:108944

摘 要:教育信息化是现代教育的重要特征.长期以来,特殊教育学校的信息化建设受关注程度较小,建设水平总体较低,典型示范校比较缺乏.本研究通过对南昌市启音学校信息化建设状况的深入分析与思考,为特殊教育学校信息化建设的途径提供了一个可供参考的案例.

关 键 词 :特殊教育学校;信息化建设;案例研究

作者简介:洪如霞(1967-),女,浙江义乌人,南昌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副教授,硕士,研究方向为信息技术;刘明清(1984-),男,江西泰和人,南昌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教师,硕士,研究方向为特殊教育;王小辉(1985-),男,江西新建县人,南昌市启音学校教师,研究方向为信息技术.

基金项目:本论文系2011年江西省软科学研究计划项目“江西省特殊教育学校教育信息化建设的现状及对策研究”(编号:20112BAA10039;主持人:洪如霞)的研究成果之一.

中图分类号:G710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1-7518(2013)02-0087-03

教育部在2005年颁布的《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标准》(试行)中指出,信息技术是指能够支持信息的获取、传递、加工、存储和呈现的一类技术.其中,应用在教育领域中的信息技术主要包括电子音像技术、卫星电视广播技术、多媒体计算机技术、人工智能技术、网络通信技术、仿真技术和虚拟现实技术等[1].教育信息化的基本特征是开放、共享、交互、协作,它彻底地改变了传统的教育形式和学习特征,是教育现代化的重要特征.国内对教育信息化的研究由来已久,其中普通教育信息化建设是研究的主要领域,相对来讲,特殊教育学校的信息化建设研究较少.在中国知网(ki)输入“教育信息化”可以找到近万条研究信息,而输入“特殊教育学校信息化建设”则只有不到一百条信息.由此可见,特殊教育学校的信息化建设是一个急需关注的领域.由于教育对象的差异,普通学校和特殊教育学校的信息化建设在理念和内容上都有区别.如何针对残疾孩子的身心特征和教育需求进行学校的信息化建设是特殊教育学校必须面对的一个问题.本研究通过对南昌市启音学校信息化建设状况的深入分析与思考,为特殊教育学校信息化建设的途径提供了一个可供参考的案例.

一、案例学校信息化建设的现状

南昌市启音学校位于江西省南昌市高新区,是江西省最早,规模最大的单一聋校,学校从事小学到高中阶段教育.学校占地25亩、学生268人、教师54人.教师当中有研究生1人,本科学历30人,大专学历17人.教师中高级教师14人,中学一级教师19人,初级21人.教师中50岁以上10人,40-50岁15人,30—40岁10人,30岁以下9人.


学校拥有普通教室26间,其中多媒体教室16间,占总数的62%,此外还有学生机房3间,共学生机60台、其中两个机房设备是全新的;机房内部有局域网、可直接连上因特网.学校所有教师均有自己的专用电脑,能自己制作教学课件并使用多媒体进行教学的教师占教师总数的90%.

南昌市启音学校是国家特殊教育医教结合试点校,拥有基于计算机操作平台的各种言语和语言类康复器材,比如语音评估与训练仪、构音测量与训练仪、启音博士—听觉康复训练仪、实时言语测量仪、听力计、测听仪等.学校信息化教学和实验设备总价值约500多万元.经过多年的努力,如今南昌市启音学校已经走在江西省特殊教育学校教育信息化建设的最前列.

二、案例学校信息化建设的经验

经过对南昌市启音学校相关领导和老师的访谈,并对其信息化建设现状进行深入分析,研究者总结出该校信息化建设的相关经验如下:

(一)信息化建设的教师因素

教育信息化建设有两个核心要素,一个是信息化设备,即硬件因素,另一个是对设备的使用,及软件因素.随着中国经济社会的发展,国家对教育的投入大大增加,中国特殊特殊教育学校的教学条件极大改善.大多数的学校都购有计算机、投影等多媒体教学设备,但是,如何最大程度地发挥信息化设备的教学和科研功能是许多学校需要解决的问题.有些学校设备虽先进,但是用的少,许多教师甚至连课件都不会制作,电脑只是用来偶尔打打字,上上网,设备的使用始终处于初级阶段,学校信息化建设的水平始终无法提升.因此,如何提高教师对信息化设备的使用能力是关键.

南昌市启音学校聘请了一位专门的信息技术教育教师,学校每年都会组织两次全校教师的信息化教学培训,培训人员为计算机专业教师,培训内容包括计算机的基本使用、课件制作、信息资源的搜索以及远程教育资源的获取等,提高教师的计算机使用水平以及通过网络进行自我学习的能力.同时不定期的开展多媒体教学竞赛和课件评比等活动,提高教师参与教育信息化建设的热情.鼓励教师使用多媒体教学,将对信息化设备的使用能力作为考核教师基本功的重要内容,并通过各种教学研讨等活动挖掘信息化设备的功能,这些措施确保了学校信息化建设的速度与质量.

(二)信息化建设的硬件保障

硬件在教育信息化建设的过程中是最基础的支持.教育信息由输入转换为相应的输出,远程教育的实施以及教育信息的存储和共享等等都需要硬件设施的支持.教师在教育信息化建设过程中的作用需要以计算机、因特网、投影仪等硬件因素为前提.教育的信息化建设需要确保资金的投入.许多学校对信息化建设不够重视,导致学校信息化设备缺乏或老化,有的学校甚至全校只有两三台电脑,教室没有一间配备了多媒体.

南昌市启音学校2009年投入80余万元建设新校区的局域网、电视、、监控等设施;实现了每个教室和每个办公室都通因特网.近几年投入近300万更新和添置了现代化的语训设备,使听障学生的语言训练改变了传统的训练方式,学生的语言训练冲诊断到训练再到效果的评估都用上了信息化电子设备,评估和训练更加科学严谨.现在学校办公基本实现信息化管理.学校先后添置了人事管理软件、财务管理管理软件、资产管理软件、搭建了局域网管理平台.为了使学校能在课堂上实现现代化教学、学校在2011年先后在各个教室添置了多媒体教学仪器.学校对硬件设备的投入,使学校得信息化建设的有了物质保障. (三)学校管理的信息化

2002年9月教育部正式颁布了《教育管理信息化标准》中的第一个部分“学校管理信息标准”.标准的颁布极大地促进了全国各级学校教育管理的信息化建设.国家《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1-2020年)》中明确提出要加快学校管理信息化进程.建立电子校务平台,加强教学质量监控,推动学校管理规范化与校务公开,支持学校怎么写作与管理流程优化与再造,提升管理效率与决策水平,提高办学效益,支撑现代学校制度建设.利用信息化手段提升学校怎么写作师生的能力和水平[2].

南昌市启音学校先后添置了人事管理软件、财务管理管理软件、资产管理软件、并搭建了局域网管理平台,基本实现了学校管理的信息化、现代化.信息化的管理手段使得信息的保存,提取和共享变得方便快捷,极大地提高了学校的管理效率.此外,学校正在筹划建立每个学生的电子档案,将学生的基本信息、教育目标、学习成绩、学校表现等信息纳入电子档案,教师可以根据电子档案迅速地了解学生的情况.

(四)信息技术与课程的整合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是否有效,并不在于运用了多么先进的技术,或者一节课中使用了多长时间的技术,而在于是否在恰当的教学环节使用,使学生完成某些用其他方法难以做到的事,在高水平完成既定课程教学目标的同时,获取信息技术技能以及解决实际问题的技能[3].信息技术与课程的有机整合模式的多样性若能恰当地应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就能够加大课堂信息量, 可化抽象思维为形象思维, 化复杂思维为简单的思维, 化立体思维为平面思维.并且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使学生乐于参与整个教学过程, 提高课堂学习效率听障儿童由于听力的损失,学习以视觉为主[4].在语文课中,教师在使用手语教学时很难表达清楚相关概念,比如“伟大”“巍峨”“宇宙”等等.听障学生在学习类似抽象概念的时候往往难以理解.此时,通过多媒体播放一个情景或者一个小故事将有效地帮助他们理解这些词语.

南昌市启音学校非常注重教师如何将信息技术运用到课堂教学当中.教师的公开课大多数要求必须使用多媒体教学,在教学过程中要根据教学的环节灵活使用静态图片或者动态影音来帮助学生理解.通过经常举办教研活动来提高教师将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能力.引导教师在教学中通过信息技术的使用来创设情景、启发思考、获取信息,同时引导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够借助信息化设备自主探究、合作学习等,从而实现一种既能发挥教师主导作用又能充分体现学生主体地位的新型教与学方式.通过这种方式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从而改变教师为中心的传统课堂教学模式.

(五)信息技术与教育对象的匹配

普通学校的信息化建设大致都可以统一模式,因为教育对象基本一致,但是特殊教育学校不行.目前国内特校主要分四种类型,单一聋校、单一盲校、单一培智学校,以及综合类特校.三类学校教育对象都存在显著差别.其中综合类特校同时招收有听障学生、视力障碍学生、智障类学生、甚至还有自闭症和脑瘫等类型.学校信息化建设的内容和教育对象密切相关.对于单一聋校而言,听障学生接收信息主要靠视觉,所以聋校需要在教室、宿舍、操场等场所建有电子显示屏,实时传递上课、下课、教学通知等信息.对于单一盲校而言,视障学生需要依靠听觉和触觉来获取信息,所以学生用计算机在键盘选择和读屏软件等方面就要特别注意.对于培智学校而言,受智力的限制,学生无法使用较复杂的软件,计算机的使用更多是为了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提供生动活泼的图像信息或影视画面,提供学生学习的兴趣.因此,教育信息技术与教育对象的匹配至关重要.

南昌市启音学校是一所单一聋校,学校根据听障学生的身心特点,在每个班级的教室、走廊、大型公共场所都设立了LED显示屏,用于及时告知学生上下课情况和日常管理情况.除此以外,针对高中部学生职业训练的需要,学校在学生用电脑上安装了许多与职业教育相关的模拟训练软件.此外,更重要的是,学校的所有LED显示屏以及相应的教学软件使用频率非常高,而不是在应对检查或者参观时才偶尔打开.

三、结论

南昌市启音学校在教育信息化建设上走在了江西省的前列,学校在信息化设备的经费投入、设备的使用、师资的培训、特别是设备与教育对象和教育课程的匹配上做了大量的工作,取得了很好的成效,可以成为其他特殊教育学校学习的范例.需要说明的是,学习南昌市启音学校信息化建设的经验,不仅仅是学习其设备的配制方式,或者羡慕其良好的办学条件,更重要的是学习其信息化教育的办学理念,以及其对信息化资源的利用方式.正如华东师范大学教育信息技术系张际平教授所说:“信息技术教育应用,要从关注信息化的基础设施建设转向关注实际应用的效益和效能;从关注教育技术应用的表面转向各学科教学质量和促进学生学习的实际效果;从关注个别学校的实验转向关注成片的规模质量效益;从关注短期行为转向关注可持续发展”[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