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承经典传统节日文化,增强对中学生的情感教育

更新时间:2024-01-22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17547 浏览:73729

传统节日文化与中学生德育课程的对接就是利用传统节日文化,开发其中蕴涵的情感教育资源,赋予新时代新学科的时代教育主题,组织和指导学生自主活动,自主探究,在探究中学习人类先进道德,学习做人的道理,从而不断地提高自己的道德情感水平.当今社会,传统文化正逐渐被淡化,少年学生传统文化缺失之际,研究探讨在语文教学中传承传统节日的问题显得尤为重要.

在我国,丰富的民族传统节日是国家文化不可缺少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传统节日文化的发展和继承,就是本民族、本国文化的传承,这可以保留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的特色.今年,国务院将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等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被列入国家法定检测日,一方面增加了更多人文情结,另一方面也是社会对传统文化传承的呼唤.可是由于多年来人们对传统节日文化的漠视,再加上西方节日文化的冲击,很多人尤其是中中学生对传统节日文化是一无所知.传统节日的淡化,传统文化情感的缺失,为我们敲响了警钟.

一、生活中觅传统

“各种重要节日、纪念日,蕴藏着宝贵的道德教育资源.”,这是《公民道德建设纲要》中明确指出的,节日文化蕴含着丰富的情感教育资源.欢度岁时节令,我们的孩子每年都反复参与节日的活动,节日期间丰富多彩的习俗风尚,人们的衣食住行,民族的传统艺术,以及人们之间的社会关系,人际之间的各种情感,都会在学生面前得到充分展现,这种强烈的文化氛围,以及其中蕴含着的道德资源,在新时期的今天仍具有重要的教育意义.开发并利用好这些资源,将有助于提高中学道德教育的实效.正确组织、引导学生开展节日活动,既可以与传统的优秀文化紧密联系,弘扬民族精神,又有助于公民道德规范教育实现生活化、大众化、行动化,在日常生活中寻觅传统的影响.

每一个传统节日都有它的历史渊源,有精妙的传说,有经典诗文、独特的情趣.它们反映了民族的传统习惯、道德风尚和宗教观念,寄托着整个民族的憧憬,它们是千百年来千秋万代岁月长途中的欢乐盛会.了解传统节日的来历与习俗,开展传统节日探寻活动,培养他们对传统节日的兴趣,是加强对中学生传统情感教育的前提.

我认为,现在初中学校应积极引导学生开展三个一活动:开展一次调查活动,探究传统节日的来历和习俗:师生共同拟订传统节日研究调查方案.内容可涉及传统节日的来源、习俗、传说、经典诗文等.通过小组分工、同伴互助,深入乡村、社区,实地调查走访,通过报刊、广播、影视、图书馆、互联网、等不同形式和渠道,收集整理分析资料,写出传统节日的调查报告.开展一次知识竞赛,比一比谁了解的习俗多;开展一次经典诗文诵读活动,在诵读中引导学生与节日亲密接触,亲密对话.

另外,学校应积极开展传统节日文化的系列宣传,利用班会、国旗下讲话、综合实践活动课对学生展开传统节日的文化内涵的初步教育,另一方面可以通过出黑板报、制作展板、通过红领巾广播在校内进行宣传,告诉学生节日的来历,古人流传下的习俗,好的活动建议等,激发学生传承民族文化,弘扬民族精神.

二、活动中品内涵

很多学生不喜欢过传统节日是因为他们根本不了解这些节日中所蕴藏的内涵.因此,挖掘传统节日内涵显得尤为重要,引领学生了解民族传统节日文化知识,增强学生对传统节日的认知和理解,进而认同传统节日、喜爱传统节日.

在学校教学中,怎样开发传统节日的文化内涵?需要教师探索研究,对传统节日进行界定,对节日核心内涵进行概括和提炼,如端午人与自然和谐共处、七夕乞巧爱慕、腊八融和感恩的主题.引导学生开展道德实践体验活动.

比如说清明节.清明节在大多学生的眼中是“沉重的日子”、“怀念与哀伤的日子”,认为清明节就是“祭扫先祖墓地的日子”、“许多烈士为国家牺牲,要纪念他们”.除此之外所蕴含的丰富寓意,却一无所知.为了让学生了解清明,过一个有意义的清明节,我校就充分挖掘清明节的文化内涵,分析了清明节人文精神应有两个层面:一是纪念感恩,怀念故人,二是保护新生.如果把清明仅看成扫墓的节日,是一种偏见.清明节的活动还有郊游踏青、荡秋千、踢毽子、拔河、放风筝等等亲近自然、张扬生命力的活动.为此,学校开展了系列德育实践活动:

(1)探寻清明文化,搜集资料,了解清明节的由来、各地的清明节习俗、有关清明节的传说、故事,背诵一首以上有关清明的诗.

(2) 组织踏青,开展拔河、踢毽子、荡秋千、打羽毛球等亲近自然、张扬生命力的活动.

(3) 随同家人祭祖、扫墓,了解家族中各人的姓名、经历等;关注祭祖、扫墓活动中的现象、习俗;谈谈自己对清明节各种习俗的感想,有哪些是作为文化传统可继承的,哪些是封建迷信活动应破除的.

(4)制作科技小制作、环保袋;阅读先进人物或事迹,撰写的读后感.

实践的收获令孩子们兴奋:交流中,他们发现清明是春耕春种的大好时节,是唯一既是节气,又是节日的传统佳节;诵读会上,一首首描写清明、春天的诗词在朗朗传诵;辩论会上,对于迷信习俗的争辩,有据有理;体验日记中,对于清明节的认识和感悟具体深刻.

再比如如端午节,除了引导学生了解端午习俗,参与包粽子、缝香袋的实践活动之外,重点还应开展“走进屈原”活动.通过“屈原故事知多少”屈原诗词朗诵等活动,与伟大诗人屈原面对面:两千多年前,伟大诗人屈原为他的祖国流尽了最后一滴泪,纵身跳进波涛滚滚的汨罗江.屈原报国无门而以身殉国,坚守了他不同流合污的高贵品质;他上下求索、九死未悔,宁愿去死也不愿离开故国半步的情怀,一直引起同学们的深思和探索;他那与日月齐光的高洁品德,激起同学们无限的仰慕.从中体味他那痛苦执著的伟大情感,体验他那崇高忠贞的伟大人格.人格教育能够发挥其它教育形式所不及的重要作用.在重塑中华民族的理想人格的今天,过端午节,学习和传承屈原的高尚人格,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三、比较中得新知

和洋节日相比,一些传统节日对中学生缺乏吸引力,春节和元宵节等传统节日之所以今天被国人看淡,与这些节日大多来源于农业文明,与祭祖、驱鬼、借节日填饱肚子等联系在一起是密不可分的.这种文化渊源和传统形式也使得中国传统节日欢快的气氛中缺少些浪漫色彩,这与富裕起来追求生活品位和精神愉悦的现代中国人显得有些不协调.随着经济的发展,节日本身也应该发展.无论是元宵节也好,重阳节也好,它们都与最初的起源有所不同,发生了变化,所以我们的传统节日也应该跟着我们的经济、文化、社会的发展而发展,如果一成不变一定是不行的.

首先,活动形式要多样.要结合时代特色、学生特点,组织各种类型的校际、班际活动,利用探究课、社会实践、校班会,充分整合校园、社区、家庭、社会资源,开展大量的主题式、探究式、体验式、寻根式节日文化活动,引领学生走进传统节日,过传统节日.其次,可发挥家庭、社区、学校三方力量,共同开展德育实践活动.在传统节庆之际,组织学生、家长、社区人士过传统节日.如元宵节学做元宵,制灯笼,猜灯谜;端午节讲屈原爱国故事、进行划船比赛、拔河健身运动;重阳节进行敬老爱老活动.

四、接受中悟情感

在教育教学中,不能把民族节日与外来节日对立起来.要引导学生科学认识传统节日习俗,赋予传统节日新的时代内涵,使民族文化薪火相传.同时又要以开放的心态吸纳外来文化精华,培养学生全球化视野和尊重理解多样文化的胸怀.加强传统文化内涵的发掘,创新节日文化内涵.如就春节期间是否该禁鞭展开辩论,就重阳节是否和母亲节父亲节进行整合向有关部门提出研究报告,并尝试过一个推陈出新的传统节日.通过调查访问、专题研究等方式,探究西方洋节的由来和文化习俗,尝试过西方洋节.通过专家讲座,调查访问等方式探究中国节日不敌洋节的原由,写出调查报告,提出改进措施.

在学校,利用一定的时间,开展“中国传统节日艺术节”和“西方传统节日艺术节”活动.中国传统艺术节,就在校园里挂起了大红灯笼和中国结,让学生穿唐装,舞龙灯、扭秧歌、抖空竹、剪纸,在教室里过道边展示中国书画作品.学校也可以组织“唐人街”和“洋人街”,不同小组的学生尝试过不同的节日,进行东西方节日的擂台赛.


我相信,将传统节日与中学生情感教育巧妙结合起来,开发其中蕴涵的道德情感资源,并赋予时代教育主题,组织和指导学生自主活动,自主探究,在探究中学习人类先进道德,学习做人的道理,从而不断地提高自己的道德水平.那么既能增强学生对传统节日文化含义的理解,又能加强对学生的情感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