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献礼新诗100年成功举办翠屏两岸诗会

更新时间:2024-02-18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27350 浏览:122609

(本刊讯)1916年8月胡适写下中国第一首白话诗《两只蝴蝶》,发表于1917年2月的《新青年》杂志.中国新诗从一本著名的刊物起步,至今走过近百年的历程.百年中国新诗在新旧文化的剧烈冲撞和交替中,开辟出坎坷而又辉煌的道路.这条艰辛的道路上,洒下了诗人穷尽心血的讴歌和至真至诚的诗思.在这条伟大的道路上,同样熠熠生辉光芒难掩的是一本本刊物,它们是诗人脚下坚实的铺路石,是百年中国新诗的后盾,也是过去年代的新鲜记忆.那些诗歌和杂志的亲密瞬间俯拾皆是:

1919年9月,郭沫若开始在上海《时事新报》由宗白华编辑的副刊《学灯》上发表诗作;

1921年,冰心开始文学创作,30年始发表作品,诗作散见于《新月》和《诗刊》;

1928年,戴望舒在《小说月报》上发表了他的成名作《雨巷》,之后戴望舒创办《新诗》杂志;

1979年,《诗刊》第4期舒婷公开发表的处女作《致橡树》;

1980年代,《青春》陆续发表顾城、北岛、王家新、韩东、车前子、路辉、杨炼、王小妮等诗人的作品.

中国新诗诞生近百年之际,在南京市委宣传部、江苏省作家协会指导下,《青春》杂志献礼新诗之魂,联合金陵晚报、南京大学团委、先锋书店共同主办“中国新诗100年·翠屏两岸诗会”,于今年6月-10月期间,举行诗人评选、诗歌评选、诗歌朗诵会、诗人见面会、诗歌颁奖礼等活动.6月6日至7日间,已经成功举办的三场活动,引起社会广泛参与和热烈讨论.

两岸诗人学者“华山论剑”

6月6日晚,两岸诗会开幕仪式暨高峰论坛在南京大学礼堂举行.南京市委宣传部长徐宁、江苏省作家协会主席范小青、南京出版传媒集团董事长《青春》杂志社长总编辑朱同芳、南京日报报业传媒集团董事长王留平等领导出席本次诗会的揭幕仪式.诗人舒婷、台湾诗人鸿鸿、南京大学教授王彬彬、台湾诗人杨小滨、诗人黄梵、《扬子江》诗刊主编子川、《青春》杂志执行总编辑育邦、梁雪波、孙冬等诗人亲临现场,为人们奉献一场诗歌盛宴.拥有百年历史的大礼堂座无虚席,听众既有白发苍苍的长者,也有身穿校服的中学生,更多的是社会中坚力量的文艺中年和依然一脸稚嫩的大学生.整场活动由上海交通大学教授何言宏和南京广播电视总台知名主持人叶帆共同主持.

舒婷的出场掀起了活动的,诗人鸿鸿讲述了台湾诗歌与大陆诗歌的区别和进程,并现场朗诵自己的诗歌《诗人节放检测》.来自高校的学子们用歌声唱出海子的《九月》,歌声回转,诗意悠然.谈及本次活动的中心议题“我们的生活是否还需要诗吗”,诗人舒婷是这样说的:“诗歌离你的生活有多远,视乎个体的心情和天性.在当今社会,表面上诗歌似乎离我们很远,其实不过是存在的方式发生了变化而已,变成了招贴画、广告.”内心存有诗意,那么诗歌必然长存,正如诗人鸿鸿所言:握紧我,我便在你手掌中呼吸/忘记我,我便永远在你心底.

台湾诗人鸿鸿“跨界的诗意”

6月7日下午,在活动主办方之一的先锋书店,举行台湾诗人、导演鸿鸿“跨界的诗意”主题分享会,参与活动的嘉宾还有学者何言宏、诗人黄梵.诗人鸿鸿从《牯岭街少年杀人事件》电影的缘起和创作谈起,说从事编剧和电影很偶然,学舞蹈才是自己最喜欢的事情.鸿鸿还回忆了当年跟杨德昌学习拍电影的经历,杨德昌说,拍电影其实没那么难,一个月就可全部说清.但当导演,最重要的就是有话要说.

作为诗人,最重要的是什么?鸿鸿2004年迄今多次担任台北诗歌节策展人,致力于诗的跨领域交流,近作多反思全球化现象,鼓吹社会革命.2008年创办《卫生纸》诗刊,持续号召现实性鲜明的写作路向.在讲述自己的创作经历及台湾诗歌发展的过程中,鸿鸿似乎给出了答案.

翠屏百年经典诗歌朗诵会

6月7日晚,百年经典诗歌朗诵会在翠屏紫气云谷举行.当晚天空飘起绵密的雨丝,为整座城市披上诗意的薄纱,与南京“诗歌之城”的美誉十分契合.舒婷、鸿鸿等多位诗人及学者来到现场,引起了一阵骚动.尤其是诗人舒婷的到来,引发大家高涨的热情.朗诵会现场,舒婷的众多经典诗歌都被吟诵.叶帆、聂梅、铁锟等知名DJ和诗歌爱好者们,朗诵了舒婷的《这也是一切》《致橡树》《给二舅舅的家书》,徐志摩《再别康桥》、席慕蓉《一棵开花的树》、余光中《春天,遂想起》、洛夫《边界望乡》、何其芳《预言》等作品.百年经典诗歌唤起了诗歌爱好者的诗意青春,现场不时有听众跟着吟诵,读诗声朗朗飘散在细雨中.


“中国新诗100年·翠屏两岸诗会”将从今年6月持续到10月,其间将举办各类型的活动,邀请更多的诗人和学者参与活动.有兴趣的朋友,请继续关注两岸诗会,关注《青春》杂志,关注一本老牌期刊和她的诗歌记忆.

相关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