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现行事业单位会计制度的

更新时间:2024-02-20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30669 浏览:143409

[摘 要]我国现行的事业单位会计准则和制度自1998年1月1日颁布实施,对规范事业单位会计核算,加强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强化事业单位财务会计职能都起到了巨大的作用.随着我国财政体制改革和事业单位改革的不断深化,现行的《事业单位会计制度》在核算基础、会计科目设置、具体操作方法等方面存在着不少弊端.因此建议对现行事业单位会计制度应做适当改进.

[关 键 词]事业单位;会计制度;思考;改进

[中图分类号]F27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6432(2012)40-0109-02

1事业单位的特点

事业单位是依法设立的从事教育、科技、文化、卫生等公益怎么写作,不以赢利为目的的社会组织.按照上述概念,事业单位应当具备四个特征:一是依法设立.事业单位的设立,应区分不同情况由法定审批机关批准,依法登记,或者依照法律规定直接进行法人登记.二是从事公益怎么写作.事业单位从事的是教育、科技、文化、卫生等涉及人民群众公共利益的怎么写作活动,一般不履行行政管理职能.三是不以赢利为目的.事业单位一般不从事生产经营活动,经费来源有的需要财政完全保证,有的可通过从事一些经批准的怎么写作活动取得部分收入,但取得的收入只能用于事业单位的再发展,不得用于管理层和职员分红等.四是社会组织.事业单位是组织机构而不是个人,要有自己的名称、组织机构和场所,有与其业务活动相适应的从业人员和经费来源,能够独立承担民事责任.

事业单位不直接进行物质资料的生产和流通,不具有国家管理职能,直接或间接地为上层建筑、生产建设和人民生活怎么写作的单位.事业单位会计是各类事业单位对其预算资金及经营收支过程和结果进行全面、系统和连续地核算和监督的会计.事业单位会计核算的特点:①经费来源多样性.②有经营活动,可以进行成本核算.③会计核算基础一般为收付实现制,但经营业务可采用权责发生制.

2现行事业单位会计制度的思考

2.1关于固定资产的核算的思考

由于现行事业单位会计制度规定的对固定资产不计提折旧以及固定资产期末计价的不合理,导致:①价值背离;②成本不完整;③虚增资产.

笔者所工作的单位是一所医学类高校,以笔者学校为例,本单位在1995年3月购半自动生化仪一台,当时的购入价是48000元,按原价入固定资产账,至今仍在使用中,账面价值仍然是48000元,十八年来设备的磨损、老化,不能通过“折旧”体现出来,既导致价值背离,即固定资产科目不能反映固定资产的真实价值,固定资产账面原值与真实价值随时间推移相差越来越大.当固定资产报废审批手续前夕达到最大值,即等于固定资产原值减去固定资产变价收入.又导致支出项目不完整.事业单位通过“事业支出”科目来核算事业单位开展各项专业业务活动及其辅助活动发生的实际支出,事业支出按以下科目进行明细核算:基本工资、补助工资、其他工资、职工福利费、社会保障费、助学金、公务费、业务费、设备购置费、修缮费和其他费用,这些科目中唯独不包括固定资产折旧项目,造成支出项目不完整.

固定资产是事业单位的重要经济资源,是完成科研、教学及其他各项业务的先决条件.虽然,在工业企业和行政事业性单位固定资产同样采用历史成本法,在固定资产的分类、价值构成、固定资产取得的会计处理上也有不同程度的相似之处,但工业企业涉及产品成本问题,所以要对固定资产计提折旧,即随着固定资产价值的转移,以折旧的形式在产品销售收入中得到补偿.另外,由于会计核算的稳健性原则,还要考虑企业的固定资产期末计价问题,对于固定资产的可回收金额低于账面价值的固定资产,计提减值准备.所以,工业企业对固定资产管理有着一套较为严格的管理体系和成熟的管理模式,这种管理模式和核算方式更加科学合理.行政事业性单位不进行成本核算,其固定资产购置的资金来源基本上属行政拨款或无偿捐赠,主管部门更看重固定资产的保值增值,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的账面价值反映的永远是原值,既不计提折旧,也不计提减值准备,开展业务活动的成本不包括折旧费,使得成本核算不完整,虚减了事业单位的成本支出.

2.2关于固定基金问题的思考

现行事业单位会计制度规定与固定资产相对应的“固定基金”科目也只核算原值.事业单位在购建某项固定资产时,借记“事业支出——设备购置费”,或“专用基金——修购基金”,或“专款支出”等科目,贷记“银行存款”、“应付账款”等科目,同时借记“固定资产”科目,贷记“固定基金”科目.待到该项固定资产报废时,填写“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报废申请表”,由上级部门批准后,清理报废、毁损该项资产的残值变价收入和清理费用列入专用基金科目中的修购基金,同时按原价借记“固定基金”科目,贷记“固定资产”.“固定基金”除了在资产负债表中以净资产的身份列示外,在事业单位该项固定资产存续期间,其“固定基金”的价值永远停留在购建该固定资产时的价值,在对于固定资产的日常管理和价值表现并没有太大的意义.而且,对于固定资产的核算,还有一定意义的阻碍作用.例如,在固定资产的日常管理中我单位就遇到过这样一种尴尬局面,我单位是始建于20世纪80年代的一所医学高等专科学校,按当时的固定资产管理制度纳入固定资产管理的设备,随着时间的推移,有些设备因为技术落后而被淘汰,有些由于毁损而申请报废,这些设备已按规定的程序固定资产报废审批手续,并没有太大问题.问题是这些设备中一些一般设备单价在500元以下、专用设备在800元以下的资产如何处理,尤其是当年成批购进的,使用年限在一年以上的,甚至单价只有百元左右的设备,按规定纳入固定资产管理.现在,每项资产只有一小部分还能使用,其余已经报废,各项小额资产汇总起来就形成价值低、数量多、难管理的特点,且已不符合现在固定资产入账价值的规定.如何处理这批设备呢?报废显然不行,因为它们还具有使用价值,按工业企业会计制度的方法转入“低值易耗品”也不行,因为企业可以这样做账务处理:首先,将固定资产净值转入“固定资产清理”


借:固定资产清理折旧

贷:固定资产

然后,增加低值易耗品

借:低值易耗品

贷:固定资产清理

核算起来非常简单.而现行事业单位会计制度的科目设置中不含有“低值易耗品”科目(下面会专门讨论这个问题),只能转入“材料”入库,问题就来了,如果借记“材料”,那么对方科目记什么呢?当然不能贷:“固定资产”,因为“固定资产”和“固定基金”是对应科目,同增同减且金额相等,如果贷记某个负债类科目或净资产类科目,在该批材料在出库时,借:“事业支出”,贷:材料,那么就会造成重复支出.另外,以账面原值核算固定基金,使资产负债表中净资产指标不能反映资产的实际状况,导致净资产虚增.

2.3关于增加“低值易耗品”科目的思考

现行事业单位的资产核算中,有很多物品应通过“低值易耗品”科目进行核算.《事业单位财务规则》规定,事业单位的固定资产应具备以下两个条件:①一般设备单位价值在500元以上,专用设备单位价值在800元以上.②使用年限在一年以上.另外,单位价值虽未达到规定标准,但耐用时间在一年以上的大批同类物资,也可作为固定资产进行核算和管理.因此,事业单位大量单位价值未达到固定资产标准的机、电风扇以及简易办公家具、学校的课桌椅、高校的小型实验设备等资产也列入“固定资产”科目核算.具有明显的低值易耗品特征,在固定资产中核算,影响了会计信息质量.而按现行事业单位会计制度规定只能作为“材料”,在领用时一次性列支,而这些设备耐用物资,受益期可能是几个月,也可能一年甚至是更长的时间.那么,作为“低值易耗品”理应按“五五摊销法”核算较合理.

3如何改进现行的事业单位会计制度

3.1关于“固定资产”的核算的改进办法

固定资产核算方式的改进可以借鉴现行企业会计制度的规定,增加“累计折旧”,并在“事业支出”项目下设置“折旧费”科目;对固定资产计提折旧,并列入资产负债表中,作为固定资产原值的减项,充分体现固定资产净值.按月计提固定资产折旧时,借记“事业支出——折旧费”科目,贷记“累计折旧”科目.为了避免各行政事业单位人为缩短固定资产使用年限,造成国有资产流失,国有资产管理部可以规定某种设备的最低使用年限,各单位酌情在合理范围内确定折旧年限.

3.2关于“固定基金”的核算的改进办法

取消“固定基金”科目,购置固定资产时,可直接按借记“固定资产”科目,贷记“银行存款”等资产类科目.

3.3关于增加“低值易耗品”科目的建议

建议增加“低值易耗品”科目,用于核算事业单位中价值较低、不适合作为固定资产的用品.对于这类使用频率很高的资产,容易损坏,更换较为频繁,不适宜列入“固定资产”科目核算,借鉴企业会计制度中对低值易耗品的规定,将其纳入“低值易耗品”科目进行核算较为适宜,因此应增设“低值易耗品”科目.

事业单位一次性购入批量的这类物品时,分录为:

借:低值易耗品

贷:

在一定期限内进行摊销时,分录为:

借:事业支出——低值易耗品摊销

贷:低值易耗品

零星购入这类物品时,可以直接列支,分录为:

借:事业支出——低值易耗品支出

贷:

总之,而且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20世纪90年代颁布实施的现行的《事业单位会计准则》(试行)和《事业单位会计制度》已经不能适应发展的需要,在各方面存在着不少弊端.因此建议对现行事业单位会计制度应做适当改进.可以适当地借鉴企业会计制度和民间非营利组织会计制度的核算方法,并对会计科目进行一些调整,以满足日益发展的事业单位会计核算的需要,进而更快地与国际接轨.

相关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