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课程教学系统设计简述

更新时间:2024-04-11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5802 浏览:21108

笔者以高中物理教学大纲为依据对高中物理网络课程设计方法做一简略叙述,在教学内容的选择上趋向于对现成教材的选择,再依据物理课程标准或教学大纲、物理学的知识体系、学生的认知结构特点和认知规律对教材进行分析,从而进行具体教材的选择.

一、确定课程目标和教学内容

对于高中物理网络课程来讲,可以根据课程要实现的教学目标来进行内容的选择.若课程的目标是针对学习者物理学习兴趣的培养,以及对生活中物理的认识,则对内容的选择上应以中学物理教学内容为基础,进行趣味实验的设计并以生活中的物理以及相关知识为内容进行呈现;若课程的目标是实现教学内容的教学与辅助教学,则应该以中学物理教学大纲中的内容进行呈现,在内容的选择上就可以使用现成的教材,仅对现有教材进行选择即可;若课程的目标是针对培养学习者的科学素养,则应该结合中学物理教学内容来对物理学的科学前沿进行呈现.

二、教学对象分析

高中学生已初步具备独立分析和解决学习中问题的能力,已初步具备一定的自学能力.高中生已经过二年初中物理的学习,在物理知识上具有一定的储备,在方法上也基本有所的掌握.加之中小学计算机课程的开设为学习者进行计算机的简单操作提供了前提.若在网络课程中出现了较难软件的使用,则应对其使用方法进行说明或是示范性的操作.

三、教学内容分析

在新课程标准实验教材中,必修、必修2是全体高中学生的共同学习内容.在该模块中,学生通过学习运动描述、相互作用与运动规律、机械能和能源、抛体运动与圆周运动、经典力学的成就与局限性等物理学的核心内容,经历一些科学探究活动,初步了解物理学的特点和研究方法,体会物理学在生活和生产中的应用以及对社会发展的影响,同时为下一步选学模块做准备.

笔者在这里选择曲线运动的知识作为一个完整的教学单元来对高中物理网络课程设计方法进行探索.曲线运动被编入到必修内容中,体现出了该部分知识的重要性,更说明了该部分知识对社会的影响力.是在继物理受力与其运动方向在同一直线上的运动规律的学习之后,对物体的受力与其运动方向不在同一直线上的学习.该章知识的重点在于理解曲线运动,掌握运动的合成与分解,并在此基础上学会使用运动的合成与分解解决力学中的运动问题.同时在此基础上着重就平抛运动规律、向心力以及向心加速度进行深入的学习.最后将知识内容与生活中的物理现象相结合,旨在使学习能够利用物理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物理现象,解决生活中的物理问题.

四、教学目标分析

还是以曲线运动内容为例做一说明.从教学目标的角度来分析,曲线运动主要是就三维目标来进行设计:在知识与技能维度上,要学习曲线运动、平抛运动、圆周运动和向心力的概论、曲线运动的条件以及特殊曲线运动的运动的规律,并能尝试运用这些知识和技能去解释一些生活中的曲线运动问题,如火车转弯时内外铁轨存在高度差、汽车过拱形时的受力情况、离心运动等;在过程与方法维度上,就平抛运动的规律进行科学探究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认识科学探究的意义,学会应用科学探究的方法研究物理问题,验证物理规律,培养学习者具有一定的质疑能力,信息收集和处理能力,分析、解决问题能力和交流、合作能力,能计划并调控自己的学习过程,通过自己的努力能解决学习中遇到的一些物理问题,有一定的自主学习能力;在情感态度价值观的维度上,有参与科技活动的热情,有将曲线运动的物理知识用于生活和生产实践的意识,勇于探究与日常生活有关的物理学问题;能够主动与他人合作,有将自己的见解与他人交流的愿望,敢于坚持正确观点,勇于修正错误,具有团队精神.

五、呈现概念图

在对教学内容进行分析之后,做出该部分知识的概念图.这里值得注意的是应该从教材的逻辑顺序入手,理清各概念与概念之间,知识点与知识点之间的逻辑顺序,明确与该部分知识之间相关的知识点,同时明确该部分知识在整体中的地位及其作用.在对教学内容进行很好的分析之后才能更好地对概念图的进行制作.还应该注意的是,在掌握了该部分知识的逻辑顺序之后,作为一名教师,还应该从学习者的认知心理特点出发,将知识进行精加工,做到知识的逻辑顺序与学生的心理顺序相结合,从而使学习者对知识达到最有效的理解与接受.


六、教学活动、教学过程的设计

网络课程的教学活动以及教学过程的设计与传统的课堂教学相比在教学环境、教学活动以及教学效果评价的设计上都存在很大的差别.网络课程的教学环境一般都包括与网络课程学习直接相关的练习题、答疑系统、课堂学习讨论系统和作业提交与管理系统.

在教学活动的设计上要注意情境的创设.同时,在教学活动与教学过程的设计中,还应该注重各信息资源的设计与利用.在物理网络教学中,因物理学科的特性,可以依靠提供大量视频资源、FAS 动画以及图像资源来促使物理概念、规律由抽象转为具体,同时培养学习者学习物理的兴趣.对于高中学生使用的网络课程资源来看,设计者往往考虑到使用这些资源的直观性,便于学习者对学习内容的理解,但还应注意在学习者可以想象到或是经过努力之后可以达到的该认识水平的情况下,则不应该过度地提供视频、动画或是图像资源,否则将不利于学习者的思维能力的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