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国有控股上市公司高管薪酬激励与盈余管理

更新时间:2024-02-23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19891 浏览:85210

摘 要 :以中国国有控股上市公司为样本,从盈余管理对高管薪酬及其薪酬业绩敏感性的影响两方面,研究高管薪酬激励与盈余管理的关系,实证检验表明在调高操控性应计利润情况下,盈余管理程度分别与管理者的年度报酬水平和股权激励呈正相关关系,另外,盈余管理对薪酬业绩敏感性也有正向影响,据此提出了有效控制盈余管理行为的政策建议.

关 键 词 :年度报酬;股权激励;薪酬业绩敏感性;盈余管理

中图分类号:F27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7217(2010)04-0048-05

一、引言

在股份制企业的所有权和经营权相分离的背景下,委托写作技巧成为公司治理的一项核心内容,管理者激励机制在解决这一问题上发挥着重要的作用,特别是管理者薪酬激励一直备受理论和实业界的关注.由于委托人和写作技巧人之间信息不对称和写作技巧人自身机会主义的动机,管理者能够利用其在企业中信息优势,选择最为有利的会计政策,对财务记录加以粉饰,以期获得更多的报酬,即管理者拥有为了保障自身利益最大化进行盈余管理的动机.

本世纪初期,随着安然、世通等国际知名企业会计丑闻的接连爆发,对盈余管理和管理者薪酬问题的研究和研讨渐趋深入.在此背景下中国国内的相关研究也逐次展开,这些研究虽从不同角度验证和揭示了中国上市公司中盈余管理问题的普遍存在,但对于盈余管理和管理者薪酬关系的研究却并不多.与西方国家不同的是,在中国的上市公司中国有控股上市公司占了多数,这些公司在国民经济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因而,这类公司的高层管理者是否具有为了自身薪酬而产生盈余管理的动机,它又会在多大程度上影响盈余信息的披露质量,这一问题的研究对于管理实践而言已显得越来越重要.鉴于此,本文深入探讨中国国有控股上市公司高管薪酬与盈余管理之间的关系,旨在为企业高层管理者薪酬激励机制的改进和上市公司盈余信息披露质量的提高提供经验证据.

二、文献回顾

目前,国外已有不少的研究验证了管理者薪酬与公司盈余管理的关系.Healy在1985年最早全面地研究了二者的关系,明确地指出管理者为了更好迎合薪酬契约,增加或减少操控性应计利润来改变企业收益水平.Ger等(1995),Burgstahl-er和Dichev(1997)研究发现盈余管理行为符合收益平滑检测说,当盈余低于规定的盈余下限时,管理者会增加收益的应计项目,反之亦然.

此外,部分学者研究了对管理者实施的股权激励与盈余管理之间的关系.其中Warfield等(1995)通过实证研究了管理者持股与盈余管理程度之间的相关性,发现管理者持股比例与操控性应计利润的绝对值负相关.Kadan(2005)研究了股票期权和限制性股票的收益对盈余管理的影响,发现溢价较高的股票期权会带来更多的盈余管理和内幕交易.Bergstresser等(2006)研究证明公司中CEO潜在的总薪酬与持有股票期权的价值之间联系越紧密,利用操控性应计利润操纵报告盈余的现象就越显著.

不同于先前研究者关于盈余与管理者薪酬的研究多是以美国公司为研究对象.Shuto(2007)对日本公司的操控性会计选择与管理者薪酬的关系进行研究,结果发现利用操控性应计利润可增加管理者的薪酬.

李延喜等揭开了中国上市公司中二者关系研究的序幕,通过多元线性回归分析发现管理层薪酬与调高的操控性应计利润高度正相关,表明管理者会通过调高应计利润,增加当期盈余来实现自身所得的最大.朱星文等(2008)选取1224家上市公司2004年度的截面数据,对经理报酬敏感度和盈余管理、董事会的关系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当经理报酬契约基于公司会计业绩设计时,经理会利用会计政策的多样性调增会计收益,达到增加自身报酬的目的.

纵观上述文献,由于选择的样本和研究变量不同,学者们对二者关系的实证研究得出的结论迥异.当前,学术界对中国上市公司高管薪酬激励和盈余管理问题的研讨还刚刚发端,相关研究文献甚少.对高管薪酬的研究范围也仅限于高管年度报酬,且针对国有控股上市公司的研究几乎没有.因而,本文通过实证研究检验中国国有控股上市公司盈余管理对高管薪酬和其薪酬业绩敏感性两方面的影响,当具有较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三、理论分析与研究检测设

委托写作技巧理论中,由于股东和管理者之间信息不对称,管理者拥有更多企业经营的信息,股东为了减少写作技巧成本,通常对管理者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特别是薪酬激励机制,使管理者不损害其利益并为其利益最大化而努力工作.股东设计管理者薪酬时往往又会与企业的绩效挂钩,一般认为,企业绩效越高,管理者薪酬水平越高.管理者作为理性的经济人会追求自身利益的最大化,可能具有为了自身报酬收入而利用信息优势调整企业收益的动机.

中国国有控股上市公司中高层管理者薪酬激励主要包括年度报酬部分和股权激励部分.年度报酬中一部分是基本年薪,另外一部分是与企业会计绩效相关的绩效年薪.股权激励作为一种长期激励手段,目的在于鼓励管理者为企业的长期发展怎么写作,一般是以市场绩效为依据设计的,但国有控股上市公司中对高管实施股权激励还在试行中,股权激励往往与企业经营业绩指标有关.当管理者年度报酬与企业绩效挂钩时,特别是与企业会计指标相关时,企业会计应计制使得管理者有选择利于自身的会计政策或控制应计项目进行盈余管理改变自己年度薪酬,避免因企业经营目标没有完成而使个人利益受损的机会.另一方面,部分企业的高管在已经享受到了股权带给自己的利润的同时,也存在为了得到自己期望的红利调整会计业绩进行盈余管理的动机.

此外,国有控股上市公司的控股股东是国家,所有者虚位问题使得管理者面对薪酬的诱惑,为得到自己满意的薪酬利用自己的职权管理盈余的可能性增大.据此,由国内外已有的文献研究推测,当国有控股上市公司中高层管理者的薪酬与业绩相关时,高层管理者能够通过盈余管理来调整企业收益,进而满足自身在薪酬方面的需求,盈余管理的程度越高.管理者的薪酬就越高.

企业业绩与高层管理者薪酬的关联程度又称为薪酬业绩敏感性,当处于信息劣势的股东以财务报表上的企业业绩水平作为高管薪酬分配的主要依据时,调整企业业绩的盈余管理行为不仅影响了高层管理者的薪酬,同时也作用于薪酬业绩敏感性.基于上述分析,本文提出以下三个检测设:

检测设一:国有控股上市公司高管薪酬与企业绩效正相关.

检测设二:国有控股上市公司中盈余管理程度与高层管理者的薪酬水平正相关.

检测设三:国有控股上市公司中盈余管理与高层管理者薪酬业绩敏感性正相关.

四、实证检验

(一)样本选择和数据来源

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和财政部在2006年年底出台了《国有控股上市公司(境内)实施股权激励试行办法》,规范了国有控股上市公司实施股权激励,鉴于这之前已有部分公司对高管实施股权激励,所以本文拟选取2006~2008年上海证券交易所和深圳证券交易所所有发行A股国有控股上市公司为研究的总样本.其中,“国有控股上市公司”是指政府或国有企业(单位)拥有50%以上股本,以及持有股份的比例虽然不足50%,但拥有实际控制权或依其持有的股份已足以对股东大会的决议产生重大影响的上市公司.同时,将样本按照以下标准进行筛选:(1)由于金融保险业上市公司的特殊会计制度,剔除金融保险行业的公司;(2)考虑到极端值对统计结果的影响,剔除ST、PT、和*ST等出现异常值的上市公司;(3)考虑到新上市公司的上年度财务数据的真实性,剔除当年新上市公司;(4)各项财务数据和公司治理指标披露完整的国有控股上市公司.经过筛选后,得到637个样本公司.

本文的财务和公司治理各项指标数据均来自国泰安数据库,其中国有控股上市公司的实际控制人的信息直接来自上市公司年报.

(二)盈余管理测度模型的构建

由于盈余管理的难观测性,学者们主要通过估计管理者易于操纵的操控性应计利润来验证观测样本是否存在盈余管理行为,并用来衡量盈余管理程度.对于估算操控性应计利润,国内外在有关盈余管理的研究中多选用截面修正Jones模型,并认为这种模型估计会较其它模型更有效.因此,本文拟分行业采用截面修正的Jones模型计算操控性应计利润,来测度盈余管理的程度.其中行业分类采用2003年8月发布的《上市公司行业分类指引》将行业划分为13类,剔除金融保险业.截面修正Jones模型如下:

其中,TAi,t是公司i在第t期的总应计利润,NIi,t和CFOi,t分别为公司i在第t期的净利润和经营活动产生的流量净额.Ai,t-1为公司i在第i-1期的总资产,ASALESi,t是公司i在第t期的主营业务收入与t-1期主营业务收入的差额,ARECi,t是公司i在第t期的应收账款与t-1期应收账款的差额.FAi,t是公司i在第t期的固定资产价值.NDAi,t和DAi,t分别代表非操控性应计利润和操控性应计利润.α1,α2,α3是行业特征参数α3,α2;α3分别为α1,α2,α3的OLS估计值,根据式(2)分年度使用不同行业的分组数据回归估计得到,εα1为残差项.

操控性应计利润(DA)中存在正向(DA>0)和负向(DA<0)两种情况,分别表示调高和调低操控性应计利润,即管理者利用操控性应计利润调高或平滑会计收益,表明管理者进行盈余管理的目的不同.

(三)变量及回归模型的设定

本文研究中使用的变量如表1所示.

首先,为了检验本文研究检测设中盈余管理程度对高管薪酬激励的影响,建构以下多元回归模型:

模型中SALARY、STOCK为因变量,DA为解释变量,其余为控制变量,(鉴于独立董事对管理者经营行为和薪酬分配起到重要的监督作用,对盈余管理和薪酬都会有影响,故选用独立董事比例作为控制变量).

其次,检验国有控股上市公司中盈余管理对高层管理者薪酬业绩敏感性的影响,建模如下:

其中,ROE、DA与ROE的交互项为解释变量,DA~ROE表示国有控股上市公司中盈余管理对高管薪酬业绩敏感性影响;净资产利润率(ROE)是一种综合性较强的财务比率,能够综合反映企业偿债能力、营运能力和获利能力,体现了企业最大化的目标追求,一些实证研究将ROE作为主要衡量企业经营业绩的指标,故在研究中用其代表企业经营业绩.

(四)实证结果与分析

1 描述性统计.研究中主要变量的描述性统计如表2所示.

由表2可见,国有控股上市公司中高层管理者的年度报酬总和对数最小仅为4.998,最大值达到了16.156,说明不同公司高管薪酬水平之间存在着较大的差异;高管持股比例普遍偏低,平均值仅为0.0001,一半以上的企业高管仍然零持股;样本中ROE变量的均值为8.7%,国有控股上市公司之间的ROE差异不大;通过截面修正的Jones模型计算出的操控性应计利润中调高操控性应计利润的样本有999个,调低的有912个,说明国有控股上市公司中调高应计利润进行盈余管理的公司占多数,其中,调高的操控性应计利润中房地产业的平均盈余管理程度连续三年比其它行业高.控制变量中独立董事比例的均值为0.35,符合对上市公司独立董事在董事会中至少占有1/3的规定,但是从统计数据中可看出独立董事比例还不够高.

2 相关系数分析.在回归分析之前,先对研究中主要变量之间的相关性进行检验.如表3所示.

从表3中可知,在两种情况下,SALARY和ROE在0.01的显著水平下相关系数均为正,说明高管年度报酬与企业业绩正相关;正负方向的DA与SALARY在不同显著水平下正相关;STOCK与ROE之间的关系虽不显著,但也存在微弱的正相关关系.调高应计利润样本中高管持股比与盈余管理程度正相关.另外,各变量之间相关系数总体不高,可预计回归模型不会存在严重的多重共线性问题.

3 多元回归分析

从表5可知在0.01的显著水平上,管理者年度报酬与企业业绩正相关,DA与年度报酬业绩敏感性之间的正相关关系亦显著.说明国有控股上市公司中高层管理者的年度报酬与企业业绩挂钩,管理者调整企业会计收入的盈余管理程度越大,管理者年度报酬与业绩之间就会越紧密.高管持股比与企业业绩之间的关系并不显著,在0.05的显著水平上.盈余管理对高管持股与业绩之间的相关性有正


首先,检验国有控股上市公司盈余管理对高管薪酬激励的影响,具体回归结果如表4.

从表4可知,当DA>0,高管年度报酬与调高操控性应计利润的程度在0.01水平上正相关;在同等显著水平上,调高操控性应计利润的程度越高,高管持股比越高;当DA<0,盈余管理程度与高管薪酬呈不显著的关系.调高操控性应计利润的盈余管理对高管薪酬的影响显著于调低,国有控股上市公司中高层管理者薪酬与企业业绩正相关,高管利用调高企业会计收益的盈余管理行为增加收入的可能性更大,调低操控性应计利润的盈余管理行为对高管薪酬影响不大.控制变量中资产规模与管理者年度报酬显著正相关,说明资产规模也是影响管理者薪酬的一个重要因素;独立董事虽对管理者薪酬有一定影响,但是影响并不显著,可能是因为我国上市公司独立董事制度还不完善,独立董事的比例很低,很多公司的独立董事形同虚设,导致独立董事对管理者薪酬制定和监督的作用并不明显.

其次,考察盈余管理对高管薪酬业绩敏感性的影响,具体回归结果如表5.向影响,出现这种结果的原因可能在于我国上市公司高管持股整体偏低,国有控股上市公司“一股独大”,高管零持股现象严重,导致股权激励对管理者的诱惑不大,自然与业绩的相关程度不高,盈余管理对股权和企业业绩的敏感性的影响也较弱.

五、结论与政策建议

本文从盈余管理对高管薪酬及其薪酬业绩敏感性的影响两个方面切入,就国有控股上市公司盈余管理和高层管理者薪酬之间的关系展开研讨,实证研究的结果表明,国有控股上市公司中存在高层管理者为自身薪酬需求进行盈余管理的行为.企业会计业绩是高管年度报酬分配的重要依据;管理者通过调高企业会计业绩的盈余管理行为增加自己的收入,盈余管理的程度愈高,管理者的年度报酬水平和管理者年度报酬与业绩之间相关程度也会越高.虽然高管持股与业绩的相关性不明显,但是值得注意的是,管理者股权激励在一定程度上也能引起管理者的盈余管理行为,其程度的变化依然会引起股权激励与企业业绩敏感性的相应变动.为此,提出以下建议:(1)将短期薪酬激励和长期薪酬激励有效地结合,即国有控股上市公司管理者的年度报酬和股权激励相结合.特别是设置合理的股权激励制度,相应地提高高管持股比例,让管理者的利益与投资者的利益挂钩,充分发挥股权激励的激励效果.(2)高管年度报酬除以企业短期的会计业绩作为依据,还要适当加入非财务方面的影响因素和长期业绩指标,全面地反映企业业绩.(3)完善企业内外部的监督机制,尤其要完善独立董事制度,并有效地发挥其监督作用,提高企业信息披露的透明度,有效地控制盈余管理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