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十年代关于《资本》的学术风波

更新时间:2024-02-01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4300 浏览:12049

《社会科学》杂志于1979年出版,系上海社会科学院主办的对国内外公开发行的院刊,除发表院内的稿件外还吸收外来稿.

副主编温崇实从一沓经济类来稿中发现其中一篇署名熊映梧的题为《用发展的观点研究(资本论)》的文章,当时理论界无人敢于触及的一个问题:如何用改革开放的发展观点来研究《资本论》?熊文认为,要讲清楚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继承与发展关系,不能用几十年不变的方法和材料来讲解《资本论》.

熊文从四个方面来阐述自己的观点:其一,《资本论》的某些原理,是从资本主义前期的实际情况中概括出来的,它们未必适用于资本主义发展的一切阶段;其二,《资本论》的某些个别结论,根据不足,未必能够成立;其三,《资本论》及其他一些著作对未来的某些预测,尚属于“未来学”的范畴,有待今后的社会实践来检验;其四,马克思在《资本论》中采取的方法基本上是“静态分析”,因而不免有局限性.文章还对这四个方面的问题作了具体阐述.

“”刚结束后的理论界曾有对斯大林、及列宁的个别观点大胆提出过质疑的,但还未有对马克思经典原著进行商榷的文章出现.《资本论》被称为“无产阶级的圣经”,是不能冒犯的.

编辑部的同仁思想很解放,熊映梧的文章终于在《社会科学》杂志1983年第7期上正式公开发表.

该期杂志正式发行后,温崇实参加了《世界经济导报》在宁波市主办的经济学研讨会,温崇实将刚出版的《社会科学》杂志赠给参加会议的少数比较熟悉的经济学界朋友看,一位中国社会科学院的资深学者看后马上不无担忧地对温崇实同志说:你们要闯祸了!他建议对熊文的发表不要太张扬,偷偷“捂”过去算了.


温崇实认为熊文的观点没有什么政治问题,应该让学术界公开进行讨论,所以他回来后即催促本刊经常写文摘稿的技术编辑往北京的《文摘报》投稿.第一篇投出去了,未见回音,温崇实让他再写再投.经过一段时间的等待,两篇文摘先后都在该报较显著的地位发表了.

文章正式发表后,最先被触动的是境外的一些媒体.日本《每日新闻》和《朝日新闻》的记者凭着敏感的嗅觉分别自北京和香港往发了消息,并在双方的报纸上刊登了一则关于熊文发表的消息.他们根据该文在《文摘报》刊登的其中一篇文摘被排在同志谈解放思想的文章摘 要 的下方,猜测熊文的发表是同志解放思想、改革开放的一个步骤,大概是先在北京以外地区的刊物上吹吹风(这是党重大方针政策出台时惯常先行采取的方式).两报消息引起国外各大新闻媒体的广泛关注,新华社的《参考资料》(限局级以上干部阅读)注意到了外方的这一反映,并对此进行了报道.

两个月后,香港的一家杂志以《评(资本论)的不足之处》为题摘 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