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历史课在情感教学中起飞

更新时间:2024-04-16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3563 浏览:9923

摘 要 :历史学科在情感领域的教育中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真挚、感人、可信.历史教师如能重视情感因素在历史教学中的应用,通过以情感人、激发情感、迁移情感等方式,让学生在学习知识的同时,获得美好情感的熏陶和体验,这对提高学生的情感素质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实现素质教育的目标,将具有十分积极的意义.

关 键 词 :以情感人;激发情感;迁移情感;全面发展

中图分类号:G633.5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6-5962(2013)07-0123-01

历史学科以它自身理论的科学性、史料的真实性和内容的客观性,在情感领域的教育中赢得了得天独厚的优势-真挚、感人、可信.但是,在传统的历史课堂里,教师却往往是以一种固定的模式来传授着原本丰富多彩的历史知识,以一种整齐划一的设定目标来约束着原本个性鲜明的学生,这样的课堂,既不可能有智慧的碰撞,也不可能有生命与灵性的飞扬,更不可能有沁人心脾的诗意的生成.因此,教师如能重视情感因素在历史教学中的应用,则不仅能够使学生获得美好情感的熏陶和体验,同时还有利于教学水平的提高.

1以情感人――构建发自内心的情感境界

历史,既有科学的史实,又有人文的情感.这些情真意实的历史记录,见证了人类社会前进的真实心路历程.但是,今天的学生在和平、安宁、幸福的环境下成长,他们对近代中国的深重苦难,对先辈前贤们的信念和真情也就不能深切理解.所以,我们在教学中应创设发自于内心的自然流露的真情实感,营造奔放的热血情境,形成感慨万分的情感空间,在这样的氛围下,历史的真实感化学生,先辈的真情感染学生,师生才能实现课堂中的情感交流,互动发展.

那么,怎样才能让学生"亲其师"而"信其道",获得"以情动人"的效果呢?这就要求教师首先要理解和深入挖掘历史教材中的史鉴因素和情感因素,备课时要备出趣,授课时要讲出情.其实,我们也常常有这样的体会,我们了解最多感悟最深的内容往往也是最能吸引学生的.因为我们在其中投入了我们的情感,加入了我们的创造,渗透了我们的个性,正是这种情感、创造和个性抓住了学生的心弦.

其次,教师本身要对学生充满感情,与学生进行积极的情感交流,使学生感到老师可亲可爱,才能有师生的真心互换,情感交融.这实际上也就牵涉到历史教师自身的道德修养.教师有深厚的内功,才会有激越的情感.

2激发情感――唤醒自主学习的内在意识

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认为,让学生体验到一种亲身参与掌握知识的情感,乃是唤起学生特有的对知识的兴趣的重要条件.因此,在课堂教学中给学生提供全面、亲身参与的过程是激发学生情感的有效途径之一.尤其是对高中阶段的学生来说,其生活经验、思维方式逐渐成熟,他们不愿再受到课本及教师的束缚,他们希望通过课堂提问展开研讨或辩论,使自己的潜能得以发挥,从而能够自主地、真正深刻地理解和掌握知识.例如在上《辛亥革命》前,我把学生按6至8人分成小组,每组自选小组长后,由他根据组员特长,分别安排他们采取调查、采访、或借助图书馆查阅或上网等方式,了解孙中山在人们心目中的形象,三言两语成文,准备课堂交流.并根据课堂表现,由学生推选出"明日之星小组"以示鼓励.显而易见,通过这种形式的课堂教学,使学生在获取知识的同时,激发了情感,锻炼了能力.

3迁移情感――引发积极向上的内部动力

良好的情感能转化为学生积极向上的内部动力,使他们感到知识在他们手成了力量,此时的学生富有成就感,信心百倍、积极向上.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巧妙地引发学生的积极情感,并将它迁移到有关教学内容上,通过精心设计富有启发性、探索性、难易适度的问题,"投石激浪"吊起学生的胃口.如关于我国古代选官制度,就可跳出教材观点的束缚,设问:"古代君主注重官员的品德与我们今天强调以德治国有何区别?"创设新的问题情境也可以采用一些人性化的问题,如设问:"检测如你是战国时期百家争鸣中的一派,你会是那一派?请说明理由.""如果你是北宋广州的一个书生,准备进京赶考,沿途你能看见哪些情景?"这些问题一下子把历史拉近到学生身边,使学生顿时来了兴趣,可谓"一石激起干层浪".其次要"推波助澜",即学生开始思考问题后,老师干万不要马上向学生奉送所谓的真理,而是要引导、鼓励学生充分而积极地思考,培养学生跟随教师讲课思路多角度地观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新意识,从而引导学生感知事物,激励学生表情达意,丰富其情感,培养其移情能力,形成良好的情感品质.


总之,历史教学是有血有肉的,教师只有用情感的心灵内化去激励学生,根据情绪发生的心理规律巧妙地组织教学内容,使之具有诱发学生积极情感的色彩,才能真正体现出"君子多识前言往行,以畜其德"的历史教育功能.

相关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