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语文活动课成为教学常态课

更新时间:2024-04-07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5763 浏览:20233

【摘 要 】

教师是学生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是课堂潜在的开发者和创造者,是组织学生学习知识、发展能力的“导演”所以要创建真实的有效课堂.让语文活动课成为教学常态课.

【关 键 词 】语文活动课探索实践

我在所带高中班级开设了语文活动课.关于活动课,我们往往在认识上存在误区:认为只是常规课之余的调剂,一学期有一两次就可以了.还有老师认为,这种课更适合低年级甚至小学阶段进行,高中尤其高三特殊阶段会耽误高考复习时间.我个人经过探索尝试,证明这些疑虑都是多余的.在这里,我将个人的教学过程做一个回顾总结,希望能为其他同仁提供一点借鉴.

1. 语文活动课的各项教学目标高度融合、多层次统一

语文课不变的主旨和准则是培养学生听、说、读、写能力,失去了其中任何一项,都将是一堂遗憾的课,是一堂不完整的课.在语文活动课上,我将这几项基本能力高度融合,使学生得到了充分锻炼.

我将语文活动课分五个环节进行:前三个环节各用时9分钟.依次为朗读自己摘抄的美文,朗读自己写的文章,自评和评说他人朗读以及摘抄或自写文章的优劣.每小组三人,每人在每个环节无论朗读还是发言大约三分钟.这样可促使每位同学有参与意识和责任感,也避免一些不善于表达或没有事先准备的同学有逃避心理.朗读的美文是自己喜欢并摘抄在札记本上的文章,之前进行了精心挑选,挑选的过程就是阅读、欣赏、品味、感悟的过程.朗读自己写的文章,事前一定有一个构思写作的过程.评价性发言主要针对文章选材、内容、朗读情况方等进行,或对文章内容产生的触动进行交流,还可请教小组成员创作文章的过程和构思,也包括对自己文章的自评.第四环节时间大致15分钟,属于话题交流阶段,每小组成员5分钟.大家可以共同商定一个话题进行讨论或交换信息,也可以随意沟通.这个环节是整个活动的,也是全班同学最期待的.这个环节的魅力在于学生彻底抛开了老师的任务规定,担任自己话语表达的主人.第五个环节是课下每组指定一位成员写一个活动报告.要求写明时间、活动过程、具体内容、效果和不足,汲取经验和需改进的地方.小组成员在上交前每人要在这个报告上签名,以表示认同总结的内容.这个环节是唯一由老师布置的统一作业,但是同样带有一定自主性,因为由谁来写是小组确定的.而且这个以文字总结为主的作业是自己切身经历感受,学生写起来得心应手,写得鲜活生动、富有现场感,极具鲜明个性特点和本小组活动风格.

这种课堂内容的设置处处体现了学生作业的自觉性,真正体现了学生自觉学习的精神,也培养了学生自主探索、自觉思考的习惯,更锻炼了学生的组织协调、合作包容能力.整个课堂处处在训练、展示学生听、说、读、写能力.而且语文活动课的具体目标是提升学生听、说、读、写能力,但最终目的是促进学生成长为一个知识广博、独立思考、善于参与、愿意接纳、有合作意识、有沟通能力、会表达自己、能理解他人、学会倾听、学会分享、从善如流、身心健康、人格完善的社会人.

2.语文活动课的教学过程具有流动、有序、层进、丰富的特点

语文活动课是高中三年整体教学计划有序安排和具体实施的其中一个阶段.因此,老师在高一时就要做好长远教学规划,并在不同年级进行有计划教学.

高一时,我主要开设了朗读课和演讲课.这两个课程更多的是训练学生胆量和语感.课程性质不含有互动色彩,说和读的成分更重.进入高二,我设置了课前三分钟说话环节.每位同学在老师正式上课前按照排好的顺序在讲台上说话,用最生活化的语言和风格讲讲你身边的人和事,你遇到的新鲜事,或者你最愿意告诉大家的话题.这个阶段不但不允许带现成稿子,也不能有背诵稿子的色彩.这个阶段是为后来的交流沟通做准备.但从形式上看还是以个人对大众,不存在互动.在前两个阶段基础上,高三开设以展示综合能力为基础、以最突出的互动交流为形式的活动课,自然水到渠成,而且成为最轻松最自然、人人热情参与的课堂.我们从中可以看出高中三年老师教学课程计划的系统性、有序性、层次性、前瞻性.


语文活动课的有序性还体现在一节课内容循序渐进、环节把握紧凑有度,整个课堂活而不乱,学生表现真切灵动.欢快和克制并存,笑声和沉思俱显.课堂不是固定凝滞的,而是鲜活动态的.不是死板模式化的,时刻都会有意外惊喜和思想碰撞.学生在这里享受朗读的乐趣,学会用语言表达自己的想法,学会如何和他人相处.他们不再是心里有口里说不出、整齐划一的书呆子,而是心口合一、身心合一、生动鲜活的个体.

3.语文活动课使每个学生获得了实现自我的机会

马斯洛的需要层次论认为人的需要分为基本需要和生长需要.前者是基于生存和安全产生的需要,后者是在基本需要满足的基础上更高层次的需要.当一个人在自我实现的道路上遇到阻隔或找不到机会时,就会产生心理疾病,并引发躯体疾病.学生的大部分时间是在学校度过的,家长没法给学生提供实现自我的时机,只有老师才可能为学生提供自我促进、自我实现的契机.这样的契机尤其体现在语文老师的课堂上,体现在语文老师的教学理念和课堂安排中.

语文活动课给学生提供了最大限度、最多侧面展示自我的机会.这种机会一旦得到充分利用,就会让学生找到一种成就感和幸福感,促使他越发期待珍惜下次机会.如果没有得到好的效果,那么在挫败、失落甚至自卑的同时,也会在课下暗自做好功课,以使自己在下次活动中有一个改观.比如三班的张同学,在初中时身心受到过极大刺激,说话声音特别小.他是一个把自己封闭起来的学生.在活动课进行过几次之后,学生总结报告里一次又一次提到了张同学的巨大变化,看到学生记录的话语,我真切触摸到了这个学生的成长和蜕变,也似乎看到了小组同伴因为张同学的变化产生的震撼和激励作用.学生还可借着活动课敏锐地发现自身问题,并且找到问题的根源.比如:袁同学在总结中写道:“通过几次活动,我发现我的语言表达能力太差了!远远不如另外两位组员.而且,最主要的是我有心理障碍,总是放不开,不敢在大家面前勇敢表现我自己.其实是我太在乎别人对我的看法了.”

总之,老师不再逼迫学生学习,学生自觉努力准备功课.老师不再强行布置作业,学生自己挖掘作业内容.学生不再是被动往脑子里填东西,而是主动思考和寻找问题.

4.语文活动课体现了老子的“不言之教”和无为之境

不言之教也就是我们新时代教学背景下呼唤的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无为是在提醒老师要有所讲有所不讲,把思考权、话语权以及课堂内容的选择权还给学生自己,因为学生才是课堂的主人.

在语文活动课上,学生自己决定说什么、做什么,朗读自己亲手创作的文章、和同伴分享自己挑选的美文.因此,我在课堂上听到了太多毫不掩饰、无拘无束、爽朗大笑的声音,看到了太多投入陶醉的表情,捕捉到太多光芒四射的眼神.我在学生总结里一次次看到了学生对我的感念,他们特意强调我为他们提供了这么幸福的课堂,让他们自己都没有料到原来高三还有这么开心的时候.一声声感谢的话语是对我最大的激励和肯定,也让我愿意更用心去尝试、去坚持.

老师的不言之教和无我之境还体现在没有老师他们一样可以自己组织课堂.我离开讲台的那段日子,外班老师临时替我代课.周一是上活动课的固定时间,看到新老师准备进行常规教学,学生居然主动提出继续上活动课.老师不明白活动课具体怎么操作,很为难地说没有准备,学生爽快地说:“老师您不用准备,我们都准备好了.你只管休息,顺便看看我们怎么上.”听着这样新鲜的话语,老师非常惊异!可最震撼的还不是这个,一节课45分钟,她看到了一张张生动的面孔,感受到他们活泼泼的生命气息,惊叹于年轻学子的朝气和活力. 我刚一返校,替我代课的小于老师迫不及待地向我描述她在课堂上的奇特感受,话语里满是惊叹:“你的学生太爱笑了,各个都那么高兴,那么喜悦,我第一次看到这么快乐的语文课,太有创意了!这样的课堂应该在全校推广和开展,让所有学生都来享受.”

美国著名心理学家罗杰斯坚信:每个人都是可以信任的,每个人都有自我成长的能力,每个人都有无限大的潜能,老师的任务就是帮助学生发现自己的潜能并且给他们提供合适的土壤,让他们自己生根发芽茁壮成长.老师,只需做到守望学生心灵,让学生感到读书学习像呼吸一样自然,做学问和做人一个也不会偏废.让语文活动课成为教学常态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