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至善之路之再次探析

更新时间:2024-03-30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3085 浏览:8230

摘 要:在自然界充斥着复杂性同时,人类社会已经变成为一个庞大的体系,对世界的探索,认知,非天灾的避免.社会中资本流动、经济建设都涉及大量的数字建立的模型,把人类所掌握的已知条件放进建立的模型当中,用模型来推演可能发生的情况,以及我们在哪一点取舍,进而取得社会的善和个人的善,从大气、金融、通信等领域对利用数学工具取得善进行剖析,力求达到对数量与善进一步认识的目的.


关 键 词 :量化;数学建模;善;不确定性

中图分类号:B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3)14-0045-02

社会对善的追求体现在对生活的积极改善和发展的不断探索.现代科学知识所构建起来的世界观是建立在原理物理基础上的.原子是相对稳定不变的.除了研究原子结构原子组合的各种理化性质,从最初的定性研究发展,人们逐渐掌握了事物的发展变化的现象和状态,到近代定量研究精确地洞悉事物发展变化的每一细微环节.到了现代物理学更是渗透进科学的方方面面,声学、光学、电学、磁学、力学;微观、宏观、宇观.生命科学,研究大分子团本身和它们之间的各种理化性质,以及在具体系统中的发展变化.大分子团本身和他们之间的理化性质何以理解为对原子论的有机延伸,发展变化则是量化关系对客观事实描述的建立.现代医学的科学基础正是生命科学而不是古人的简单卜筮,通过量化方法的分析,可以清晰准确地了解到疾病的产生、发展,从而对解决疾病有确定可行的方法.

由此观之是数量关系对世界普遍联系性的梳理,现有的科学知识看来,在纷繁复杂的世界中,各个存在之间总是以各种方式相互影响,这不是个体与个体之间的影响,而是个体与群体之间的影响.包括能量的,质量的,信息的交换.这些交换都通过量化的方式完成我们的认识过程.世界展现给我们的图景也就需要庞大的数量模型来支撑认识,由此而产生了各种不同科学和非科学(包括艺术,宗教.都在不同程度,不同的角度,展现世界图景)这样就更能理解各种科学代表着各种哲学的形态来展现世界图景.不同的数学模型彰显着世界的多样性,不同的数字层次,描述世界的多层次性.我们的世界具有普遍联系,这种普遍的,难以把握的联系正在被数学以逻辑的、可推理的、可论证的,数理关系清晰有条理的展现出来.也正因为数学的存在和量化,许多学科的界限变得模糊起来,相互间的融合逐渐开始,各种知识的普遍联系性出现.说明在一个社会中,善也是普遍存在和联系的,类似于一个函数可能有多个极值,社会发展的不同选择路径所导致的不同的善也可能存在.不同的善之间可能是平行的,也可能在同一时序,但无论是平行还是序列,同一时空中,我们能够选择的最优路径不管是什么,都叫做至善,都可以带来相对好的结果[1].

同古代社会一样,作为现代人类一样是在追求社会的生存、发展,即社会的善.对于善的追求,我们沿着古代人开辟的量化的方法,在曲折摸索中不断前进,并建立了辉煌的科技文明.社会化的大生产中资源的优化配置、可控智能和无障碍沟通、自然灾害的预测等等社会所追求的善都是靠量化方法实现的.

社会资源配置,涉及社会怎样分配资源,协调社会生产,并分配生产产品――即社会财富.劳动创造财富,把社会平均劳动时间、社会平均生产率作为衡量劳动力的标准,以此量化社会财富.在经济学中最典型也是最简单的量化模型要属供求曲线,是生产者供应量和消费者消费量在时间上的函数图形[2].明晰地展现供应量或需求量与时间变化的函数关系,以便利决策者了解市场的供求关系做出决策.在金融领域,资金的流动带动产业的增长,资金的流向和组合是由一些列复杂数学模型组合而成(回归,概率统计等等),以此优化产业发展方向.

可控智能和无障碍沟通一直是人类追求的理想,电子计算机技术和通信技术在不断地帮助人类靠近理想.电子计算机通过二进制将人类预设编辑写入计算机的逻辑指令进行智能判断和处理.通信技术是将人类文字、声音、图像通过二进制转化为光信号或点播信号,远距离传播.

自然灾害有许多种类,台风、洪水、地震、火山爆发,甚至是小行星撞击等等.古代先民用简单的量化方法进行卜筮,与世界的复杂性相比,这中量化方法几乎像是在猜测.现代科学家利用太空中的卫星,海洋中的浮漂,高山上的观测站,大规模的实时的收集关于地球运动变化;包空大气环流的流动,海底暖流流动,地壳的运动,大气海洋,海陆之间的热交换的数据,并将一系列数据汇入计算机,在计算机中建立复杂的大气、洋流、地壳、天体运动变化的模型,用这一模型模拟自然变化,以此向我们预报气温、降雨、火山爆发.因为我们现在掌握的量化方法和数据的有限性,地震还不能准确预测.

随着人类社会的进步,社会程度发展越来越高,现在社会的功能和复杂程度都比古代社会更高;对于善的追求现代社会方法更先进,更精确.古代社会关注的自然灾害、社会资源配置、战争、财物关系,现代社会同样关注,只是在运用量化方法之后,现代社会能够从更广的角度,更深的深度来研究看待问题,古代社会只能对事物进行定性分析和简单的定量,现代社会可以把事物的发展变化完全量化做精确的分析.量化从度量单位开始,从古代社会人类各种生产生活的理化性质到对理化性质强弱、大小、多少等程度的描述中产生度量单位.度量单位是量化的一种表现.社会的资源配置是社会维持自身存在的重要前提,是社会化大生产的基础,涵盖社会几乎所有行业,和所有层次.涉及农业、工业、生产生活怎么写作业.我们用钱来进行交易支付,衡量客体事物的价值,我们用热值衡量化石能源的热量,用功率衡量机器设备的效率,用质量衡量物质的多少,用速度衡量物体运动的快慢,用照度衡量光的强弱,用分贝衡量声音的大小,用度衡量物体的曲率.

社会的发展同样是自然的历史的过程,社会发展过程不外乎性质和量两方面,性质是研究的初级阶段,当人类逐渐掌握世界性质的同时,还朝着量的方向研究,量的不同造就世界的多样性.事物发展变化无外乎质变和量变,那么影响事物发展变化的也必然是事物的固有属性和事物的量的改变.事物的固有属性是我们现有科学难以改变的现状,但是影响社会自然演变发展的量的改变,是我们在建立事物发展变化量化关系时研究的重要方面,我们能做的就是利用我们已知的事物的性质和规律在事物发展变化的量上进行控制和改变,从而来影响事物的质的发展变化,进而促进我们社会的发展,满足我们的需要,追求善.我们对量的研究是最终对世界的把握的必要条件,人类社会的生存发展离不开对世界的量的发展把握,在把握社会生存发展的量化过程中追求善. 在数学量化成为现代社会追求善的强大方法同时,我们还必须认识到数学量化终究是我们了解世界、认识世界、把握世界的模型.它所具有的必然性和确定性只存在于它本身之中.量化的不完善性用辩证法的观点来看,量化手段的发展总是完善与不完善的交替前行,每一次的巨大发展总是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之前的不完善,成为相对完善的形态,随着理论发展相对完善的形态又逐渐暴露出它的不完善性.从另外一个角度,我们所建构的量化模型在孤立地看待这一模型本身中,它是完善的,但将它作为一个子系统放在更大的模型甚至现实之中时,它就难以保证完善性,在世界无限多个环节之中,完善性的有限性则凸显.我们所了解掌握的关于世界的知识体系中,绝对真理只是存在于我们掌握的那些包含着绝对正确知识的我们认为的正确知识.孜孜的探索如同剥洋葱一般,一层一层的剥去外皮,向着正确的内核前进.正像爱因斯坦所说,我们永远不可能得到真理,只能不断接近真理.

混沌理论能够很好地证明这点,在我们建立模拟天气的量化模型中,24小时以内的预测结果是最准确的,三天以内的误差明显增大,一周以内时有错误发生,一个月之后的预测结果几乎是回归混沌.类似天气模型这种量化模型与现实社会中情况不相符的情况是普遍存在的.可以肯定的是,我们建立的量化模型和真实世界必然是有差距的,尽管较短的模拟过程中,他们是起作用的,但随着事物发展变化的持续量化模型与真实世界对应的逐渐展开,相异之处逐渐显露.恰恰因为量化的善的这种有限性,总是促使我们对善不断地探索前进;也正契合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等的马克思实践观[3].

我们当下所面临的大量人类生存的困境问题,就是数学量化带来的不完善的体现,需要而且只能由纯粹理性和实践理性的同步发展来解决.人是由感性(或者)和理性组成的矛盾体,社会由人组成,因此社会也具有这两方面的矛盾,单纯的数学量化方法带来了许多生存困境问题,首当其冲的就是在资源配置中的利润最大化,在纯粹量化中存在,而在现实的社会生活中难以存在;在现实社会中衍生出的劳资关系问题、环境污染问题等等.纯粹的理性即是对量化方法的构建,实践的理性对量化方法的驾驭和分析.生存困境问题昭示着纯粹理性发展的相对超前和实践理性发展的相对滞后,现代社会的善,需要我们继续思考并在发展中予以解决.

后现代从尼采说“神死了”到福柯说“人死了”认为现代已经完成,理性带来了大量的生存困境问题,要求对理性的价值进行重新评估,有的人甚至是反对理性,这是不正确的观点.用马克思主义辩证法来看,这是一个辩证的,曲折发展前进的必然历史过程.看清楚了这点,有利于我们坚定无数先贤开辟出的社会量化发展的道路[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