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领社会思潮: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多层次建构

更新时间:2024-01-27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25113 浏览:110253

摘 要:体系的性质决定了奉行这个价值体系的社会发展的方向、目标和前途.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多层结构说明它可以引领当代社会思潮,然而,要使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真正做到对当代社会思潮的引领,就必须根据这一内在的复杂逻辑结构进行多层次的建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一个历史结构,也是一个不断积累和不断丰富发展的科学整体.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又是一个多层面结构,这个多层面的逻辑结构犹如多层面的同心圆,最中心最核心的层面就是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立场、观点和方法,马克思主义的思想意识形态,而正是这个最核心的层面决定了这个价值.

关 键 词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思潮;历史与逻辑分析

中图分类号:B01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1605(2008)01-0015-05

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思潮,是当代社会主义特别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面临的重大理论和实践课题.作为一种社会形态蕴含在其内核中最具有决定社会性质和发展前途意义的核心价值体系,对于这一社会中的各种思潮无疑应该处于引领地位.然而,社会思潮的复杂性甚至远远超过了社会结构的复杂性,在一个社会形态结构中,其精神文化板块内有多少社会思潮有时可能都是难以历数的!因此,要引领各种社会思潮,主流核心价值体系就不仅是一个占据全社会统领地位的主流意识形态和价值观的集合体,而且更加是在其自身的整个历史进程中,根据社会各种思潮的布局、变动、影响和发展的多层次动态结构体.它不但具有对其全社会各种社会思潮的先进性,而且具有自身不断建设、不断与时俱进,在其核心价值体系内部各个逻辑层次上的无限活力,因而从多层面层次上始终保持着对其他各种社会思潮的引领地位.本文正是根据上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这种历史和逻辑视野,来研究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思潮的尝试.

动态性: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历史结构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一个历史结构,也是一个不断积累和不断丰富发展的科学整体,它包括马克思主义在发展进程中关于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价值和目标,以及在这种意识形态指导下逐步形成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念体系.

本体结构:马克思主义创始人对人类历史发展科学规律的揭示,以及科学思想、价值观念的批判和继承.这是一种对资本主义的批判性、战斗性的思想意识形态,同时也确立了科学社会主义最高最核心的价值观念,它对以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任何形态都具有根本的指导性.

发展的结构:马克思主义创始人之后社会主义发展进程中社会主义思想理论成长出来的核心价值体系形态.它包括:19世纪末20世纪初资本主义发展中对马克思主义提出的新变化、新问题,各国马克思主义者对社会主义理论思想所作的新贡献;资本主义在发展进程中自身历史性变化、进步积累的新的思想价值观念给马克思主义者的新启示;世界社会主义的发展,经济文化比较落后国家社会主义革命的首先出现,社会主义在这些国家的建设,使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结构的革命性、战斗性、批判性尤为突显.

在中国特定历史情况中,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或中国结构:社会主义的思想意识形态为指导,在中国革命、建设以及对长期执政时期认识基础上形成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在中国的形态.它包括:中国人在革命时期把马克思主义理论与中国实际相结合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贡献;社会主义建设时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探索中形成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新内容;当代世界包括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在20世纪发展和社会进步中形成的对人类社会进步具有普遍意义的价值观,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有益为其所接受并承认的内容(包括社会党长期执政国家的,具有社会主义因素的价值观).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正是由诞生于资本主义社会的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逐步扩展成为具有在社会主义社会指导层面的一整套极为丰富内涵的价值观念体系,这种价值核心体系在历史发展上的动态性就决定了今天我们所说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内容: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开放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社会主义荣辱观.同样,这种动态性也决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巨大包容性.

包容性: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逻辑结构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历史发展以及它的巨大包容性表现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与马克思主义思想意识形态之间的关系上,即前者包容后者的关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包括了马克思主义的意识形态,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主体,或者说是这个体系的灵魂.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一个多层面结构.这个结构中包括了: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基本立场、基本方法;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在历史发展进程中与各国基本国情相结合中发展的具有民族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社会主义在历史的发展进程中吸取的世界发展历程中具有普遍意义的思想、理论和观点,包括派生在一些制度层面、机制层面、管理层面、思想观念层面的思想和思潮;社会主义在一个社会长期执政过程中形成的被各个阶层、各个政治团体所承认的共同理想、价值观、道德观和行为规范等等.

这个多层面的逻辑结构犹如多层面的同心圆,最中心最核心的层面就是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立场、观点和方法,马克思主义的思想意识形态,而正是这个最核心的层面决定了这个价值体系的性质,决定了奉行这个价值体系的社会发展的方向、目标和前途.在其外层的是马克思主义在实践中形成的经济社会发展理论、政治制度和体制的发展理论、社会文化思想思潮发展理论等等,这些层面的内容被核心价值观所决定,有什么内容的价值核心体系,就有什么样的社会制度性质和其他思想观念.在再的是被当今世界和社会各个阶层、政治团体所接受的共同理想、价值观、行为规范等等,这些价值观和一些行为规范被多种价值核心体系所承认和接受.在这个多层面的同心圆中,越向扩展,社会主义核心体系的价值观包容性就越宽广,或者说意识形态的特征就越淡化(或越向圆心深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特征越突出);越向扩展,它与其他性质的社会核心价值体系价值观的交融就越多.即它们之间共同的东西越来越多(或者越向发展,它与其他社会核心价值体系的价值观交叉点越来越多,或包容性越来越大).

社会主义的核心价值体系显示出这样的逻辑结构:马克思主义的思想意识形态、科学社会主义思想理论;社会主义社会的核心价值观念;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价值观念;社会主义社会所肯定和接受的价值观念;社会主义社会可以共处和不反对的价值观念等等(包括宗教的一些价值观念).这里突出强调马克思主义的核心意识形态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多层结构的圆心,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其他的价值观念是,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决定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其他观念的性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社会主义社会最基本的不可或缺的价值观.社会主义社会是人类历史经过了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而发展过来的高级社会形态,在其社会的基本价值观上,它必须继承人类历史上经过实践检验的优秀价值观,无论在什么社会,只要它曾经对人类社会进步起过重要的推进作用的进步价值观都应该为社会主义社会所继承,这些构成了社会主义社会的核心价值体系全部内容.比如;公平正义、法治、保障人权、以人为本、崇尚科学、善良正直、诚信友爱等等,社会主义社会是不排斥这些价值观的.所以,今天我们党对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定义的: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等都是社会主义社会的核心价值体系的内容.但这些不是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的核心价值观,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应该是社会主义社会最核心、最重要、最具有本质属性的价值观念,是社会主义社会高于其他社会的本质属性,是社会主义区别于其他社会的本质属性,是社会主义社会继承人类优秀文明所发展出来的更高的价值观念,是社会主义核心的价值体系多层面同心圆的圆心.在这个认识基础上,马克思主义创始人将马克思主义的核心价值观(意识形态)定位于人的全面自由发展,每一个人的自由发展是其他人自由发展的前提和条件,人成为社会的主人、自然的主人、人自身的主人,这是马克思主义也是社会主义全部核心价值体系的核心,是区别于其他社会的价值观,是其他社会不追求也不可能追求的目标.从静态来讲,它是社会主义独有的价值观念,社会主义社会的有些价值内容,有些社会不但写在自己的旗帜上,而且在长期的社会实践中为追求这些价值观也付出了极大的努力,但是人的全面自由发展,每一个人的全面自由发展是其他人发展的前提和条件,其他社会不但没有写在自己的旗帜上,而且也不可能做到.正是因为这一点,马克思恩格斯从来反对抽象地谈论公平正义,而是把社会主义社会这样最根本最高的价值观写在自己的旗帜上.恩格斯晚年在接受法国费加罗报记者采访时,就有记者提问能不能用最简明的话来概括共产主义未来社会是什么样恩格斯用的就是宣言中的这一句话;从动态来看,这一价值观是贯穿社会主义社会全过程的价值目标,其它的社会价值观在资本主义社会有些就已被推到了一个很高的平台上,这样很高的平台为马克思主义核心价值观念的实现提供了建设的基础,没有这样的基础就不可能向着社会主义社会前进.由于我国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现实,那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外层面结构的内容发育还不健全,所以我们要补这一课,但是,不能因为要补公平正义、法治、崇尚科学、诚实守信等这些课,就把它们扩大为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的核心内容.实际上,这些东西有的在资本主义社会做得已经很好了,当然是发达成熟的资本主义社会.而人的全面自由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建立只是为它奠定了基础,实现这一价值目标则是社会主义社会长期建设的过程,始终是社会主义需要追求的价值观.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一个由内层面结构和外层面结构组成的整体,这个逻辑结构的包容性决定了它的复杂性和多变性.一是与其他社会的价值构成相比较,内层面结构不同,外层面结构又有互相认同的价值.当今世界各个社会有许多社会思潮、价值观念,不同国家、不同社会形态的社会核心价值体系,尽管在其内在核心和本质上有所区别、或者对立,但是在价值核心体系的多层面结构中,对一些价值观念如自由、平等、公平、正义,又是互相认同的,例如当今资本主义社会与社会主义社会;二是内层面结构相同,外层面结构有差异.一些社会有许多社会思潮、价值观念相同,社会制度、价值体系相同,但是外层面结构的一些价值观念,如民族的、宗教的观念却不同,而且往往有时在层面发生矛盾,例如当今资本主义社会和社会主义社会之间,所以,从这些结构中我们看到两面,一方面,由于其价值核心体系多层面结构深层意识形态的不同,它们的矛盾和对立又是不能忽视的,其阶级性质的不同决定了不同的价值核心观念和社会制度.另一方面,如果再往看,多种层面价值观念,如民族的、的、宗教的,又使得许多看起来阶级性质相同、社会性质相同的社会,矛盾又时有发生;一些国家制度不同、社会性质不同的社会,在许多层面又有不少合作和协同行动.这些多层的组合就是逻辑结构包容性的复杂性,它可以产生非常复杂的组合.

多层次建构:引领社会思潮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上述包容性分析使得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思潮的命题成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多层结构说明它可以引领当代社会思潮.如果说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就是马克思主义思想意识形态的同心圆,从而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与马克思主义思想意识形态等同起来,简单地认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即马克思主义思想意识形态引领社会思潮,那么本命题就不成立.因为前者更宽泛更宏大,尽管后者处于统领地位,而对各种社会思想的引领作用则是整个核心作用体系有机动作的结果.要使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真正做到对当代社会思潮的引领,就必须根据这一内在复杂的历史和逻辑结构进行多层次的建构.

根据历史结构的发展进行建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其关键就是多层面加强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的现代化、当代化建设,以保持它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其他层面的价值指导性.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核心,从时代的发展来看,它的发展与创新对整个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的生存、发展息息相关.因此,注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历史建构的多层次性,就必须使这一历史结构的丰富内涵现代化、当代化:即从当代世界的深刻变革中创新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的客观性、真实性、具体性;从批判吸收当代世界各种思潮中创新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的战斗性、包容性、彻底性;从马克思主义诞生至今世界历史的深刻变革中创新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的连续性、变革性、现代性;从中国和世界社会主义发展改革中创新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的真理性、开放性、科学性.只有这样,才能保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其他层面的与时俱进以及对当代社会主义实践的价值先导意义.


根据逻辑结构的多层面建构,其关键就是保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内在一致性,尤其是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对其他价值层面的统领性以及其他各个层面价值的强大张力.具体地说:

第一,内敛性建构,马克思主义是一个意识形态概念,社会主义是一个社会形态概念,社会形态的概念远远大于意识形态的内涵和外延.在社会主义社会形态中有着许多的社会思潮,这些思潮的存在是不以人们的意志为转移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要能够引领社会主义社会的社会思潮,首先就要加强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自身的建设,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的活力,决定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生命力,决定了它的先进性和时代性,特别是在不断进步和发展的社会中,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要加强对外部世界和各种社会发展进步的适应性.这种适应性就是在其核心问题上,在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基本立场、基本方法上增强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不同层面内容的统领性,而且还要使其不同层面的结构加强对其他社会思潮不同层结构的吸引性(内敛性建构).也就是说,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各个层面不能被其他社会思潮所吸引,使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各个层面(外层面结构)不断产生与其核心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的离心力,如果是这样,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多层面同心圆结构就会瓦解.而今天.在我们的价值核心体系的建构中,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其他层面的统领性有削弱的倾向,某些层面的建设处于无为状态或者是主动放弃阵地,这样就会造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自身处于解体的状态,另外,还有一种倾向就是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某些层面(外层面结构)建设上,一味地排斥人类一些具有普遍意义的价值观念,把这些东西全部推到对立的立场上去,使得我们自己在价值体系上把自己孤立起来.所以.内敛性就是核心价值体系的意识形态层面加强对外层面结构的吸收性、向心性、统领性建设,就是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在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统领下外层面结构的适应性、包容性、丰富性建设.

第二,场所性建构,马克思主义自身严格的逻辑结构,决定它作为一种意识形态与一个社会的其他思潮和意识形态的关系,有的是直接可以引领的,有的是要对其斗争并坚决反对的,有的是通过自身的建设和强大引力逐步影响和改造着的.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多层次结构和丰富的历史内涵,决定了其比之马克思主义思想意识形态是更为宽泛和宏大的概念,它可以通过多层面的建构对其他各种社会思潮产生作用,特别是每一个层面的架构都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重要内容,每一个层面都发挥其在社会主义社会的不同层面所起到的引领作用,比如民族、宗教、道德、等等.这样就使得场所性建构显得尤为重要.场所性建构分为两个方面:一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国家政权场所,即执政党、政权关系作用的场所,如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理论思想阵地,社会主旋律舆论导向、思想政治工作的全社会覆盖等等;二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社会集体共同价值场所,即人民日常生活典型的社会背景场所,如家庭、社会、学校、工作单位、社会团体的行为规范、道德规范、生活方式等等.当然,这两个场所还可以细分,我们今天建设中存在的问题,有的是不分场所,这个场所讲那个场所的话语,在一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场所性建设中,我们的思想政治宣传和舆论工作使人感到不舒服,有些人给人感到左、教条主义,这实际上是不分场所的话语让人感到厌烦,这个场所讲了那个场所的话.还有的是对一些场所根本就不管,任其自流,没有意识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多层面建构的重要性.

第三,总体性建构,一是生产建构.要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建设看成为是一项巨大的社会工程,没有巨大的人力物力的投入,没有全社会的高度关注,没有广大理论和社会科学工作者的参与,就没有我们所需要的符合时代要求的产出,就没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价值内涵的科学性、说服力和感染力;二是区分建构.即把核心层次的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的建构与层面的集体共有的价值观建构区分开(内层面结构与外层面结构),不能混为一谈和用同一的办法建设.既要看到它们的联系,也看到它们的区别,用联系的方法去进行内在一元指导性建构,用区分的方法去进行多样性、宽容性、丰富性和多元性建构;三是互动建构.现代工业社会、后工业社会,科学技术的发展对话语的主导权强调了两个方面,一方面是现代科学技术所武装的强大的媒体力量,另一方面是巨大资本力量的控制权(在社会主义国家,我们应该看到国家、执政党在其中所拥有的优势).一定要发挥好我们的优势,加强对现代媒体在价值内容方面的建设,不仅要看到它的工具性力量.还要看到它内在的价值性力量,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与现代传播媒体的互动建构,利用现代科学技术、发达的媒体和通信网络技术,以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传播与人们的各种活动场所密切结合,形成强大的、润物细无声的渗透性作用.

责任编辑:戴群英

相关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