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财政收支存在的突出问题经济社会影响

更新时间:2024-04-14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4430 浏览:10270

摘 要:财政是以达到社会资源优化配置、公平分配及经济稳定发展为目标的政府收支活动,是国民收入分配的关键环节和宏观调控的重要工具,直接关系着经济社会是否健康、稳定与持续发展.从近十余年的财政收支实践来看,国民收入分配向政府倾斜、财产类主体税种缺失、财政民生支出低等现实问题日益凸显,由此带来的财政资金大量沉淀、居民消费不振、贫富分化加剧等经济社会问题,应引起决策者足够的关注.

关 键 词 :财政支出;问题;经济社会;影响

中图分类号:F21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0-8772(2012)23-0100-02

一、我国财政收支存在的突出现实问题

(一)财政收入单方高增长,国民收入分配向政府倾斜

财政隶属于国民收入分配领域,政府通过制定税收及非税政策首先从国民总收入中征取一部分归国家所有,形成财政收入,剩余的归企业和居民等微观主体所有,各利益方是否获得与经济发展同步的公平共享的分配份额,势必会影响经济社会的和谐稳定发展.据2011年《中国统计年鉴》、《2011年全国公共财政收入决算表》及《2011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000—2011年,分别代表国家和居民所得财政收入、城镇(农村)居民人均收入等收入分配指标均呈现持续递增态势,但增长幅度却存在着显著的高低差异.2000—2007年,城镇(农村)居民人均收入的增速维持在10%左右,财政收入增速在20%左右,前者仅约为后者的一半.以后有所改善,2011年,财政收入增速仍分别高出城镇、农村居民人均收入增速10.9和7.1个百分点.显然,随着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在国民收入这个大“蛋糕”分配中,国家利益得到了较快速的增长与强化,但作为国家主人的人民却并未获得与经济发展同步的利益份额.


(二)税种存在结构性缺失,税收的公平分配职能纤弱

财产类税收具有缓解分配不公、公平分配的重要职能.当前,世界发达经济体税收体系多以所得税及财产类税收为主,征税领域侧重于社会财富拥有环节.以美国为例,遗产和赠与税是联邦政府的四大主体税种之一,以房地产、存款等为课税对象的财产税也是地方政府最重要的财政来源,构成其税收的80%以上.我国税制恰恰相反,迄今为止,征税领域仍侧重于商品流通环节,住宅房产税、遗产和赠与税等财产税类主体税种至今几为空白.

(三)财政支出结构忽视民生利益

财政支出结构是指国家各类财政支出在财政支出总额中所占的比重及其数量关系,是国家调整经济结构,保障和改善民生,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重要举措.近年来,我国对社会保障、医疗卫生等关乎民生及社会长期利益的投入有所加大,但与国际比较,仍存在较大差距.2011年,我国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在财政支出中占比为10.2%,而美国、加拿大、法国、德国在2007年这一比重分别为18.6%,30.1%、42.4%、45.7%;我国医疗卫生支出在财政支出中占比为5.9%,美国、加拿大、法国、德国在2007年这一比重则分别为21.1%,19.0%、13.7%、14.0%.

(四)财政支出增长滞后且进度缓慢

1877年德国经济学家瓦格纳预言财政支出有不断扩大的趋势,100多年来的世界发展史也已证明了这一点,因此财政支出应保持与财政收入基本协调或同步的增长.据《中国统计年鉴》及《2011年全国公共财政收入(支出)决算表》数据,2000-2011年,除2000、2002、2008、2009年个别年份以外,其它8个年度财政支出同比增速低于同期财政收入2-9个百分点不等.另外,就年度内而言,财政支出进度缓慢问题明显,据财政部数据,2011年全国共拨付财政支出108 930亿元,其中,一季度拨付18 053.57亿元,占比16.6%,低于时间进度8.4个百分点;上半年拨付44 435.14亿元,占比40.8%,低于时间进度9.2个百分点;12月份拨付19 974亿元,占比18.3%,单月拨款量比上述1-3月份的拨款量还要多.

二、财政收支问题带来的经济社会影响

(一)财政资金大量沉淀,造成资源浪费

受上述国民收入分配向政府倾斜、财政民生支出低、财政支出增长滞后且支出缓慢等问题的影响,我国财政资金长期大量沉淀于国库和商业银行.据货币当局资产负债表数据,2012年6月底,我国国库存款高达27 550.26亿元,已接近2011年GDP数量471 564亿元的60%,如果考虑到滞留于商业银行的预算外资金,这一比例将更高.财政资金大量沉淀,按照货币时间价值计算,不仅造成资金损失,而且不符合社会主义公共财政的要求,影响各项建设和事业的发展以及人民群众生活水平的提高.形成的矛盾现实是,一方面,众多的国民财富以财政资金形式闲置于国库或商业金融机构,另一方面,医疗、低保等社会保障支出匮乏以及整体居民消费的不振,影响经济社会的和谐、稳定、持续发展.

(二)居民消费不振,阻碍经济发展方式的向好转变

国民收入分配向政府倾斜,致使居民收入增长远落后于经济社会发展的步伐,即在经济持续发展背景下,社会产品供给在快速增长,但居民的货币购写力却未得到同步增强,供给大于需求,直接的后果便是一国的居民消费不振与内需不足.收入决定消费,我国长期以来最终消费率持续下降与国民收入分配失衡应该有着直接的关系.为追求经济增长,在居民消费不振与内需不足但政府财力充足的情况下,政府当局自然将重心转向了投资,阻碍经济发展方式的向好转变.我国最终消费率由1978年的62.1%逐年下降至2010年的47.4%,呈不断下滑态势,经济增长的投资主导型不良特征仍在加剧.

(三)加剧贫富分化,影响社会的公平与和谐发展

和谐社会的核心价值理论是公平与公正,维护公平与公正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基础,而财产类税收便是国际上公认的具有调节贫富差距、维护社会公正的重要经济手段.我国税收来源主要依赖于社会商品怎么写作的流通环节,住宅房产税、遗产和赠与税等财产税类主体税种缺失,缺乏对社会财富保有环节的有效调控.上述税收体系存在的结构性税种缺失,必然导致财富拥有者的投资投机之风盛行,富者益富,拉大贫富差距.1978年我国的基尼系数为0.317,2006年的基尼系数已经达到了0.496,2010年新华社两位研究员判断我国的基尼系数实际上已超过了0.5,贫富差距已超过了0.4的国际警戒线,无疑将影响我国经济社会的公平、和谐及长远发展.

三、相关建议

(一)提高居民收入在初次分配中的份额,构建各利益方公平共享的国民收入分配格局

改变现实中存在的居民收入增长远低于同期财政收入的分配失衡现象,从商品流通环节进行结构性减税,减少国民收入分配中的国家所得份额,增加微观主体尤其是居民个人的所得份额,让作为国家主人的人民充分享受到改革发展的成果,构建政府、企业、个人同步协调增长的国民收入分配格局,促进经济社会的和谐持续发展.

(二)启动财产类税收改革,缩小贫富差距

吸收发达国家税收设计体系,改变我国目前以流转税为主的税收体制,全面启动财产类税收改革,发挥税收公平社会分配的应有功能.在全国范围内适时开征住宅房产税、遗产税等财产类税收,大幅抬高个税起征点,使国家税收重点转向高管、演艺圈、巨额财富继承者、财富拥有者等高收入和富裕阶层,在保证国家财政收入的同时,削富济贫,有效缩小贫富差距.

(三)建立起与财政收入、时间进度相匹配的财政支出增长和划拨机制

应充分认识财政支出不断增长的客观经济规律,深刻理解社会主义生产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的根本目的,建立起与收入同步增长的财政支出增长机制.同时,革除理财过于保守的思想和把持财权的官僚思想,积极消除财政拨款前紧后松、年底集中拨付的历史顽疾,努力实现预算支出的均衡性和及时性,建立起与时间进度大体匹配的财政支出划拨机制,保证国民经济建设和居民消费资金的及时足额到位.

(责任编辑:张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