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财政专项资金管理的

更新时间:2024-04-16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5018 浏览:17647

【摘 要】 伴随着近几年财政管理体制的改革,高校投资中财政专项资金比例逐年增大,与此同时,高校财政专项资金监管的力度也随之提高,传统资金管理方法暴露出诸多问题.针对这些问题,本文提出相应的解决对策,以便提升财政专项资金管理工作的效率.

【关 键 词 】 高校 财政专项资金 管理

近几年来,为了实现全国财政性教育经费支出占国内生产总值4%的目标,国家对高校的投入逐步增大,财政专项资金拨款占预算总额的比例也越来越大.财政专项资金已日益成为高校建设,发展的必要保证,专项资金的有效利用对于提高高校教学质量、科研能力、学科建设以及培养高层次专门人才具有特殊重要的意义.如何加强财政专项资金管理,真正做到专款专用、突出重点、务求实效,是高校财务人员必须面对和思考的问题.

1.财政专项资金的定义


财政专项资金是指政府相关部门为学校提供或者专门安排的、除基本支出以外的、具有指定项目用途的资金.目前的财政专项资金主要包括基础设施改造、设备购置、信息化建设、科研计划、科研基地、科技成果转化、实验室和实训基地建设、图书馆建设、人才强教计划等.

财政专项资金是学校解决发展问题经费的主要来源,专项项目预算是部门预算的重要组成部分,项目的申报应符合学校发展规划,与学科专业发展方向和人才培养目标相一致,是学校各部门完成教学、科研事业规划及发展目标的重要补充.它具有专项申报、专款专用、时效性强、政策性强的特点.专项管理的过程包括项目申报、项目评审、项目实施和绩效考评等四个环节.

2.目前高校财政专项资金管理的现状

2.1 高度重视财政专项资金的争取

高校教育事业拨款包含经常性经费拨款和专项资金拨款.近几年来,财政对高校资金投入力度明显加大,在投入资金结构上也有了很大变化,财政专项资金占投入资金的比重逐年上升.专项资金的投入促进了高校学科建设、教学实验平台建设、人才队伍建设、公共怎么写作体系建设等教育事业发展.争取财政专项资金成为高校筹集建设资金的主要渠道之一.因此,学校高度重视财政专项资金的立项申报.只要有政策,学校就会集合办公室、财务、教务、科技、人事及有关二级学院等部门的骨干力量,成立专门申报小组精心组织申报,确保项目顺利申报成功,并力争获得的专项资金支持力度最大化.

2.2 财政专项资金的有效管理观念淡薄,管理体制不健全

近几年,很多高校实现了单一校区办学变为多校区办学的外延式发展,但管理体制的更新没有跟上学校的发展.学校对财政专项资金的管理,缺少一套运行有效、机构精炼、权责明确的管理机制.专项资金规划立项申请时集合了全校精英组成专项小组,过后专项申报小组这个机构自动撤消.虽然从立项到执行完毕,财务部门都参与,甚至项目申报都是财务部门一手负责,但它的职责和优势是财务管理,只是对资金的统筹安排,无法实施项目宏观规划和论证评审工作.资产管理部门负责政府招标采购及资产明细账,没有对项目实施是否属学校发展所需的权力和职责.虽然高校都设有规划部门,但都注重学校事业发展规划、校园建设规划等,没有履行项目专项资金投入规划的职能.因此,表面上,专项资金的管理部门很多,实际上只有使用部门在对专项资金投入的有效性负责,缺少核心管理部门对投入是否符合立项规划,是否符合学校发展规划进行监管.学校对专项资金有效管理的重视不够,管理体制的不健全直接影响了专项资金的使用效益.

3.高校财政专项资金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3.1 财政专项申报缺少有效论证

由于抱着“不要白不要”、“花国家的钱不心疼”的心态,许多学校注重经费的争取,在项目缺少细致调查研究的基础上仓促申报,有的甚至抛开学校总体发展规划,把资金申请回来作为首要任务.另外,长期以来高校管理者都有一个共同的经验,就是向财政申请专项资金,申报的项目数量及金额都会被砍上一刀.很多高校在项目申报时就会把申报项目数尽可能多,申报金额也夸大.这种更多地从多要钱的角度申报,加上申报时间仓促,决定了专项申报论证流于形式,未能从整体角度在部门、项目之间进行科学论证和综合平衡,对立项的科学性、必要性和合理性论证不充分.因此,即使高校专项申报出现预算较粗,资金的真实需求缺少细致调研,经费支出中重复采购较多的通用类物品现象,财政管理部门由于每年面对成千上万的专项申报,也无力对某所高校申报的项目是否符合该校的发展规划,经费预算是否科学,开支是否合理做出评审,这势必大大降低专项资金的使用效益.

3.2 预算执行存在偏差

首先,专项资金挪用现象普遍.专项资金要求专款专用,必须按照项目批复的预算执行,严禁挪作他用.但是一方面,由于预算编制不够精细化以及预测难以达到准确无误,造成支出违背预算;另一方面,为了防止财政经费到期收回,许多专项使用人将无关业务的费用在其中列支,造成虚检测列支,挤占、挪用专项资金.其次,预算执行进度过慢,突击花钱现象严重.政府采购制度规定高校设备采购必须经过政府招标采购程序.国库集中支付制度规定不允许从零余额账户向学校其他账户划转资金.这两项制度的实施使得那些前期工作准备不充分的高校,害怕专项资金到期收回,这就造成在经费到期前,经费使用人集中时间突击花钱,一方面影响正常的教学秩序及科学研究进展;另一方面也不免存在违背预算安排购置不需用的设备,通过各种途径以虚检测列支经费的现象,造成资金的浪费,并严重影响财经纪律.

3.3 专项资金管理缺乏有效的绩效评价体系

不可否认,财政专项资金的投入对高校教育科研事业的发展起了重要作用.但高校作为专项资金的受益者,在专项资金的绩效考评环节的工作非常薄弱,尽管上级财政部门组织的绩效考评项目范围在逐步扩大,但是仍然只占专项资金项目很少的一部分,而且即使是上级财政部门组织的绩效考评工作,由于项目单位没有统一规划和明确要求,往往是“积极”应付,绩效考评很难真实、全面地反映项目实施的实际情况,因而没有起到调整教育经费投入的领域和方向、提高教育经费使用效率的目的.因此,绩效考评工作主要应该由学校自己来承担,然而学校在这一环节缺乏有效的绩效评价体系.很少有高校主动对重点或大额专项资金做出事中、事后的评价报告,没有对实际发生的费用与批复预算对比,没有分析取得的效果是否达到预期目标.很多科研专项凭出几个报告和发表几篇文章就作为成果结题. 4 加强高校财政专项资金管理的对策

4.1 健全专项预算管理机构,细化预算的编制

完善高校专项资金管理,就要改革旧的管理体制,按照“统一领导,归口管理”的原则,成立由校长、财务处、审计处、资产管理处、教务处、科技处、后勤处等相关职能处室人员组成的项目建设领导小组,对学校年度项目预算申报、实施、考核负责组织、领导与决策的权力.同时根据预算申报类别,按职能分工确定相应部门作为归口管理单位,负责组织相关类别项目预算的申报、论证、实施及绩效考核.

首先,项目预算管理实行负责制.项目申报单位负责根据本单位工作重点及发展规划等综合情况,组织相关业务教师进行调研、立项,并进行可行性论证,确认该项目是否具备实施条件,如场地环境、人力资源配备及在本学科或科研领域发展的必要性等.对本单位论证通过的项目,按照要求填报项目申报书,按轻重缓急进行建议排序,提交归口管理单位;另外,项目申报单位必须清楚自己是立项的执行者,专项到位后负有合理使用资金、完成立项的责任.归口管理单位负责对分管权限内的项目,组织校内外有关专家,对项目申报单位提交的预算文本进行公开答辩,确认该项目内容是否符合学校重点发展方向,立项依据是否充分,绩效目标是否明确,预算是否合理等.由专家出具相关论证意见,并确定项目排序后,报学校项目建设领导小组;立项批准后履行监督项目单位执行预算,阶段性和完工后绩效评定的职能.项目建设领导小组负责对归口管理单位论证通过的项目进行综合评议,审查相近学科申报重复或缺项情况、项目预算额度情况、各排序有无调整必要等,报校长办公会审核后,列入学校项目库;立项批复后对项目的实施、考核负总责.

其次,财务部门协同归口管理单位,细化预算编制.合理的预算既是项目按进度得以资金支持的保障,又是通过财务检查项目执行进度及其成本效益的有力手段.细化预算,就是要将预算支出落实到项目.根据各类项目管理办法中经费开支范围的规定,结合项目的实际情况细化支出预算,并且要对原有专项资金使用情况加以分析和利用,合理确定同类用款单位或同类项目的支出标准,作为预算编制的参考.

4.2 建立健全项目管理相关制度

完善的项目管理制度是做好专项资金管理的重要保证.涉及预算申报、归口管理、论证审核、项目执行、验收、绩效考评、监督等各环节,均需相关制度约束与保障,如规范的操作流程、严格的标准要求、具体的实施办法、完善的监督机制及相关单位的职责范围等,以确保预算顺利实施,资金使用安全,效益明显.

4.3 加强专项资金管理水平,提高资金使用效率

建立健全财政专项资金财务报销管理制度,加强财政专项资金使用的过程管理和监督.在确保专项资金使用的安全性、规范性和有效性的前提下,加快预算执行进度.要防止专项资金使用中各种违法违规行为和不讲效益的“突击花钱”行为,确保专项资金安全使用,不断提高专项资金使用效益.

加快信息化建设,推进项目共享平台管理.预算管理是一项比较复杂的财务管理活动.信息时代预算管理更多的是采用信息技术以及会计软件来完成,在预算编制、预算执行、控制、评价以及考核阶段,都需要信息技术来完善.此外,高校应该就专项资金的管理建立各部门协同作战、共享财务信息的平台.高校专项资金的使用、分配以及动态情况,应该及时的让相关部门以及人员了解到这些信息,充分的提高高校财政专项资金管理的透明度和信息公开程度,规范经费的使用范围,提高经费使用效益.

4.4 建立健全有效的绩效评价体系,提高资金使用效益

高校专项资金的监督,需要建立一套有效的专项资金绩效评价体系,以评价资金的使用情况.建立健全专项资金绩效评价体系,可以保证专项资金的规范使用,为上级主管单位或政府部门提供科学合理的决策依据,对专项资金的使用进行客观公正的评价,提高专项资金的使用效益.专项资金绩效评价体系应根据各类专项资金不同的要求,确定项目支出所要达到的绩效目标,依据系统性、重要性和可操作性原则,将这些目标通过具体的量化指标进行反映,以此评价和考核项目目标的完成情况,分析项目取得的业绩或效果,达到应有的绩效.将专项资金绩效评价结果与高校财务管理相结合,逐步形成专项资金绩效评价长效机制.

财政专项资金是高校重要的资金来源,管好用好这部分教育经费是高校和资金使用单位的责任和义务,关系到高校的长期稳定发展.高校不但要重视专项资金的申请,更要注重专项资金的管理和使用,确保在专项资金的投入、过程和产出达到、甚至超越预期目标,充分发挥专项资金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科学研究水平和社会怎么写作等方面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