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游记》中师徒关系与当代师生关系对比

更新时间:2024-02-18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11914 浏览:47209

师生关系就是一个人传授知识,另一个人接收知识.在传授和接收过程中会产生矛盾,怎样解决矛盾,就是文章要讨论的问题.从没有矛盾,到产生矛盾,到矛盾激化,到最终解决矛盾,历史就是这样周而复始,无穷无尽.

学生入校,听老师的课,就形成师生关系.师者,传授也,当老师的基本职责,就是向学生传授知识.唐代韩愈说:“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讲的就是这个道理.老师对学生应该谆谆教导,诲人不倦.学者,授受也,当学生的基本职责,就是接受知识,丰富自己的才智.

《西游记》大家都看过,“你挑着担,我牵着马,迎来日出送走晚霞”,这句歌词,大家都会唱.唐僧在徒弟的帮助下,历尽坎坷,取得真经,这个故事家喻户晓.

纵观历史,师生关系与师徒关系是一脉相通的.听老师的课,老师就是唐僧,你就是徒弟.有些学生觉得我能顺利毕业,都是凭借自身的努力.但各位想一想,唐僧在取经路上做了什么?无非是念念南无阿弥陀福,念念紧箍咒而已,好像什么也没做,还是徒弟的负担.但他是导师,他定下取经这个课题,有了这个课题才能成就取经大业.没有唐僧,孙悟空是无法取到真经的,即使有一身的本领,也是枉然.同样,没有老师的指引,学生绝不可能顺利毕业.

孙悟空没有戴紧箍之前,来去自由.但戴上紧箍后,孙悟空和唐僧之间的关系由路人变为师徒.即使是唐僧不分,孙悟空也无法抗争.同样,毕业是套在学生头上的紧箍,如果没有这个紧箍,学生可以不上课,随心所欲.

在西天取经途中,唐僧在早期和中期常念紧箍咒,孙悟空迫于紧箍咒的压力而忍气吞声.在取经后期,唐僧不再念紧箍咒,仅有一回是在乌鸡国为助徒弟除妖才念了一回.由此可见早期和中期师徒关系处于磨合期,要驾驭徒弟,只有依靠紧箍咒.而到后期,师徒关系步入正轨,无需再用紧箍咒来胁迫徒儿.

在学校也一样,小学、中学老师管得多.学生吃、喝、拉、撒都管.动不动会训斥学生,罚站,罚抄写课本,严重时还会家访,状告家长.这主要是担心学生不努力学习,考试不及格,导致留级.到了大学,学生都已成人,老师只需稍加管束,基本上可任其发展.

当年唐僧师徒历尽千辛万苦,终于取得真经,孙悟空成佛后问观世音菩萨,是不是该念一个松箍咒,将紧箍去掉.观世音菩萨说:“今已成佛,自然去矣,岂有还在你头上之理!”悟空举手去摸,果然无之.大学生毕业,取得学士、硕士或博士学位时,头上的紧箍咒也自然解除.其实紧箍咒与取得真经,老师的约束与毕业获得学位,两者本来就是一致的.师傅念紧箍咒是为了取得真经,老师管教是为了顺利毕业,二者之间是统一的.

唐僧收了三个徒弟,大弟子孙悟空成了佛,当上了博士.二弟子八戒成了使者,当上了硕士.而三弟子沙憎成了罗汉,当上了学士.三个弟子的秉性不同,但都成就了大业.同样,大学老师也会有许多学生,有些会硕博连读,有些会成为免试研究生,大多数人会取得学士学位.各人的成绩、运气不同,但都可以再创辉煌,日后很可能超越老师.战国时期,荀况用“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就是比喻学生可以后来者居上,超越老师.

弟子的表现不同,师傅对弟子的喜好也会有所不同.三个徒弟中,唐僧从未批评过沙僧,因为沙僧听话,任劳任怨.唐僧对八戒偏心,从未批评过八戒,即便八戒偷懒、好吃、,也只是偶尔的嗔怪.相比这两个徒弟而言,唐僧对悟空的要求是严厉的,甚至是苛刻的,不听话就念紧箍咒,让孙悟空头疼欲裂,满地打滚.主要原因是孙猴子爱憎分明,逢妖必除.但无论喜好与否,唐僧都兢兢业业,传授佛学知识,带领徒儿西天取得真经.最终功成业就时,孙悟空排第一,猪八戒排第二,而沙僧排第三.可见师傅的偏爱和弟子的成就成反比.其实,管教越严,表明师傅对徒弟的期望值越高,徒弟的造化也可能会更大.

老师对学生同样有喜欢的,也有不喜欢的.有人经常受到批评,有人经常受到表扬.但无论喜欢或不喜欢,老师都会尽自己所能,向学生传输知识,教学生做人.学生毕业融入社会后,会各显神通.受批评或受表扬的学生,都会感激老师的教诲,老师为他们再创辉煌,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在取经路上,师徒之间矛盾重重.矛盾未激化时,唐僧只是责怪,矛盾加重时,唐僧会念紧箍咒.当孙悟空当着唐僧的面,先后打死白骨精化身的美丽少女,慈祥老婆婆和可怜老头时,破了唐僧做人的底线,师徒矛盾激化,唐僧忍痛赶走孙悟空,断了师徒情谊.后来唐僧被白骨精所擒,差点成了白骨精的口中肉.好在危难时孙悟空赶到,打死白骨精,救出唐僧.

在学习的道路上,师生同样会有矛盾.老师对学生的心情,就是恨铁不成钢的心情.总希望学生能刻苦学习,取得优异成绩.学生偶尔会忘了交作业,上课迟到,在课堂上开小差.对这些老师不能视而不见,会训斥学生.但在学业结束时,若学生若干门必修课考试不及格,毕不了业,老师多年的努力付之东流,就破了老师的底线,会导致矛盾激化.

当年孙悟空被唐僧从五台山下救出,拜唐僧为师.唐僧对孙悟空非常喜爱,因为有了徒弟,取经这个大业有望完成.但好景不长,取经途中,孙悟空屡屡破了师傅的底线,杀妖除魔,这些与师傅的信义是格格不入的.于是产生矛盾,于是被念紧箍咒,于是离开师傅,独自回花果山享清福.但最终孙悟空还是回来了,仍然一心一意保师傅取经,师徒矛盾被平和、消除,最终大业告成.


学生入校拜师,一个教,一个学,其乐融融.老师都希望桃李满天下,因此,育苗,浇水,施肥,一心希望学生成才.这期间可定会有矛盾,但只要相互理解,这些矛盾终究会被平息.最终,学生们克服学习上困难,顺利毕业,走出校门,师生矛盾也就化为乌有了.

由此看来,师生和师徒之间的关系有很多相似之处.良好的师生关系,是提高学校教育质量的保证,也是社会精神文明施行的重要保证.从西游记中,我们可获取一个信念,就是无论何时何地,只要刻苦,只要努力,目标就可以达到,理想就可以实现.唐僧师徒历尽艰险,最终取得真经,实现他们的大业.学校的师生,也可以通过各自的努力,克服一切困难,为祖国培养人才,让学生顺利完成学业

师生、师徒间的矛盾是无处不在的.从没有矛盾,到产生矛盾,到矛盾激化,到最终化解矛盾,历史就是这样周而复始,无穷无尽.在大家的努力下,这些矛盾可以平息,并转化为动力,如果是这样,所有的宏伟目标就一定能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