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教学中--课前预习的重要性

更新时间:2024-04-11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26117 浏览:120138

随着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深入,学校的课堂已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学生在课堂上的自主地位有了空前的提升.教师的角色也在悄然变化,教师应该逐渐从主演兼导演,变成学生学习中指导和点拨者,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政治课程标准》指出“在政治教学中,教师要有意识的帮助学生形成适合为自己的学习策略,帮助学生有效的使用学习效率,不仅有利于他们把握学习的方向、利用科学的途径、提高学习效率,而且还有助于他们形成自主学习的能力,为终身学习奠定基础.”作为政治基本学习习惯之一,预习是学习和掌握政治知识的有效方法,通过预习,学生可以了解学习内容的重难点,并进行有的放矢的学习.预习,所谓“预”就是“事先”“预备”,“习”是“学习”“练习”之意.预习就是在学习新课之前的预习

一、为什么政治授课前要让学生预习

首先,政治是一门事实很强的学科.学生能很容易看懂.

其次,客观上减轻了老师的授课压力.高中政治授课不像初中政治授课那样.它不仅是在讲述客观政治事件的发展过程.更偏重是分析事件爆发的背景原因以及造成事件结局的原因和事件对当时社会的影响.这样就会造成在有限的课堂时间内.可能会没有充足的时间处理事件发生过程.从而可能导致老师授课枯燥无味,使受可效果不好;同时也不利于老师对重难点的讲解.对重难点很好理解,是建立在客观政治基础上.学生对政治事件发生过程不了解,就很难很好的理解重难点,也就达不到授课的效果.检测如,采用课前预习,通过预习学生就会对事件发生过程及课文重难点有所了解.这样教师在讲课,学生也不会感动不知所云.从而减轻老师授课压力,提高授课效率.

最后,可以增加学生读书时间.由于我校学生有其自身特点.学生基础一般相对较差,自主学习能力也差.在没有老师督促下,学生很少自觉去看书.特别是对于政治这样的副科.若利用课前预习方法,学生在预习过程中,就会对课文内容加以研读.这样无形中增加学生读书时间.达到一石二鸟、事半功倍的子效果

二、用什么样的方法,才能提高学生的预习效果

由于政治学科是建立在语言基础的学科.同时也具有其独特性.因此,预习的方式方法也是多种多样的.

1.读识记式.朗读与识记是预习的最低要求.也是最简单的预习方式.它只需要学生在课前用几分钟时间,通过反复朗读识记就会熟悉课文内容.并能初步理解.例如,在讲甲午中日战争前,让学生快快朗读一下要学的东西,学生会通过朗读识记度诶甲午中日战争爆发的原因、过程以及印象有着初步了解.有利于课时充分理解老师讲的重难点.由于朗读识记是课前几分钟就能完成.不占用学生的课余时间,学生容易习惯并欢迎这种预习方式.但正是由于它简单,效果往往一般.

2.发现问题式.老师可以把新课中要求学生自己掌握的内容和与学习新课有关的旧知识通过预习题的形式呈现给学生.学生通过做预习题发现问题,并为上新课做好准备.教师通过预习的检查也可以使课堂教学更具有针对性.尤其在上章复习时的预习更宜用这种方法,因为他本身就是一种较好的诊断性检测手段.

3.提纲式.老师在讲完上节课时,利用几分钟时间,把下节课的预习提纲展开给学生.预习题纲设计尽量详细,但不能面面俱到,要把握一定的难度.若提纲过于容易,学生很容易理解,则达不到预习效果.若提纲太难,超过学生实际知识水平,学生在预习时则会感到吃力,从而不愿意主动去预习,而等待老师讲解.同时也不利于老师课堂讲解.学生认为老师讲的都是预习过的东西,从而感到老师没水平.不利于课堂教学.

预习方法是多种多样,重要的是根据教学实际和学生实际知识水平,善于发觉、寻找到实际可行的方法.就会使预习为授课锦上添花.要使预习效果达到最大,就一定要对预习结果进行检查,检查的方法也是多样的.一、采用课前提问法.在讲课前,对学生的预习结果进行提问单提问内容不能过于难.在考虑实际知识水平基础上设计问题.问题过于难,很容易打消学生预习的积极性,下次学生就不会主动预习了;二、采用课前作业的方法.在指导学习预习课文内容时,同时留几道作业题.变课后作业为课前作业.使学生在做作业的过程,对说需要学习的东西加以预习.但作业一、题也不要太难.不让学生不会做,就很容易挫伤学生积极性.从而达不到预习的效果.检查预习结果方法是多样化,只要老师善于发现,就会找到实际可行的方法.

三、预习在政治教学中的作用

1.有利于培养和提高学生自学能力

课前预习实际上是学生通过自己的思考,对即将所学知识进行的自学.在学校教师能教给学生的只是最基本的、起码的知识.大量的新知识靠学生在以后的学习中不断的去探索,根据需要去自学.教师在讲解甲午中日战争爆发的原因时,教师把分析的方法教给学生,学生在以后的预习中根据老师的方法,就会自己预习事件的原因,培养和提高自己的学习能力.因此,学生从小就开始培养自学能力,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预习正是过度到自学的必要步骤.

2.有利于学生提高听课效率

学生在预习新课文时,会有不懂的内容,这属于正常现象.课本中看不懂的地方,往往就是教材的重点、难点,或学生学习中的薄弱环节.弄懂这些不明白的地方,恰好是学习深入的关键所在.预习时可以把这些看不懂的地方记下来,上课时特别注意听老师是怎么解决这个问题的.这样,听课的目的非常明确,态度积极,注意力也容易集中,听课效果肯定会好.

3.有利于暂困生扭转学习被动的局面

学习困难的学生存在的问题,主要是基础不牢,医学的知识不巩固,课后用于复习、做作业的时间也相应增加,以至于越学越困难,造成“恶性循环”.特别面对像我们新蔡实验高中暂困生多的现实,为了扭转这种被动学习的局面,提高每一堂课的听课质量,减少用于复习、做作业所费的时间.有效的办法,是争取老师的指导下进行预习.经过预习,一方面,由于复习了需要掌握的旧知识,扫除了听课中的一些障碍,课堂上可以听懂,或基本上能全部理解,增强了学习的信心;另一方面,因为上课听懂了,课后用于复习的时间相应减少,做作业的速度相应加快.预习虽然用掉了一些时间,但从听课、复习和作业的效率上得到了补偿.时间一长,就能赢得一定的时间.用在回头系统的进行复习过去学习这门学科时没有弄懂的地方,或快遗忘的地方,从而使学习逐步转为主动,学习成绩也相应会上升.


“没有不会学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老师.”“是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形成有效策略是政治的重要任务之一.”而如使是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教师就要在教的过程中去思考,去想办法,从教的过程中发现问题,制定有效方法去解决问题,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不断质疑、思考,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形成自己的教学特色.学生在这个过程中也去质疑、去思考,从而使其形成良好的学习方式,提高学习效率.通过课前预习的实施,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