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学的困惑与如何让学生“动”起来

更新时间:2024-02-20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4500 浏览:11353

当前,一些语文老师总是在诉苦.为什么会出现如此困惑呢?如何让学生在课堂上动起来呢?要加强学生动脑、动手、动嘴的训练.

现在,各种教学观念纷繁陈杂,让部分教师思维混乱.一方面证明语文教师正在积极探索,努力传新,力图在语文教学这片肥沃的土地上创出一片新天地.这会给第一线的语文老师带来困惑,面对这令人眼花缭乱、目不暇接的语文教学潮流,我们到底选择什么,才能适应新的形势,更利于学生的发展呢?语文教师如何面对这个困惑,走出困惑呢?

一、语文教师应该端正思想认识,落实语文的地位

语文是一门基础性学科,对一个人的影响是终生的.它没有数理化吃香,可重要性显而易见.语文是基础教育的主要学科,也是一门主要工具学科,学生语文素质直接制约其他学科的学习,因而搞好语文学科的素质教育,应该是整个基础阶段实施素质教育的重中之重.我们不能因为它不能给我们带来“立竿见影”的效益,就不重视它,摒弃它.语文教师更应该发现“语文”这门学科的效能,为它的发展创造好的环境,力求搞好语文教学,完善目标,语文教学中还存在不尽如人意之处.

二、语文教师应该树立正确的教学观

面对当前诸多困惑,要改变这种局面,笔者认为,关键在于教师.教师应该彻底转变教学观念,目前全国推进的素质教育,受“应试教育”影响严重.一些学校教学要求,不从实际出发,不从提高学生素质出发,把语文课的工具性简单化、程式化,把生动的语文能力训练变成枯燥乏味的“分值”训练.有些答案不标准,让学生在题海里挣扎,使他们毫无兴趣地学习语文.语文教师应该积极调整教学结构,丰富教学内容,优化语文教学,抓紧联系火热的社会生活.阅读中重视引导学生,运用生活,体验领会文章的妙处,写作中重视引导学生开发生活宝库.使火热的、丰富多彩的现实生活成为写作的源泉,使语文教学真正为培养和提高学生的素质怎么写作,使失去的生命力再次焕发青春.

三、让学生动手,动脑,动嘴,重点培养学生听、说、读、写的能力

(一)设计小问题.对学生思路点拨比较好的做法是在语文教材的训练体系中安排每节课预习的环节,以它为引线,指导学生走进作者的写作思路.这是最有效的训练方法,也是最巧妙的引导方法.即使教科书后有预习或思考提纲,教师也应该根据学生的实际做出相应的设计,拟出能反映作者思路脉络的预习题,供学生课前思考,这个预习提纲也就是教师在课堂上讲授的提纲,两者结合起来更有助于提高教学效率,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发现学生独特的感悟,让他们大胆质疑,运用正确的思维方式研究阅读中的新事物,解决阅读中的新问题.课前预习可采用循序渐进的方法,一个学期的八个单元中,有些课文趣味性较强,放手让学生独立设计,让学生各抒己见.

(二)设计预习题,题目要求简洁,切中要点.如《从青山处处理忠骨》,可设计以下问题:1.受到什么打击?2.做出了什么决定?3.从中可看出有什么样的高尚品质?学生们积极性很高,不同水平的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层次不同,老师可以根据不同层次的学生问题和学生解答的问题给予肯定、鼓励.教师还可以根据不同层次的问题,由简到繁逐一解答落实.这样有助于学生形成正确的自我意识,激发学生的创新动力,强化学生的创新意识,最终使学生积极投入到课堂活动中.

(三)开展阅读比赛.朗读是语文课上不可缺少的步骤,如果每篇课文都采用全班齐读的形式,久而久之学生就会畏惧读书,以致敷衍塞责,如何变被动为主动呢?让他们竞赛.因为课前布置过预习,他们或多或少都读过课文,然后在课堂上让他们自由准备3~5分钟,接着抽取某些小组参加比赛,对于一些抒情性散文或优美词、句、段,则要求读出感情,根据各组的表现分别评出一二三等奖;对于一些说明性文字,只要求组员朗读口齿清楚、流畅即可得分,也可根据内部的需要由组员逐个朗读或由组员齐读.朗读就成了一种享受,与作者沟通的关键一步就在娱乐的气氛中完成了.


(四)举行提问竞赛.对于读课文中的精彩语段,老师应指导学生在把握整体的前提下提出问题,切忌包办代替,唱独角戏或“一言堂”.要千方百计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比一比哪一组同学提出的有效问题多.提出的形式多种多样,学生问老师答,甲组问乙组答,或者自由问答等.在《小橘灯》这篇课文中,同学们就提出了许多围绕中心的问题,简要摘录:1.小姑娘为什么那么能干?2.猜猜小姑娘的爸爸到底是干什么的?3.这盏小橘灯微弱的灯光为什么使“我”觉得无限光明?4.用三个词语概括小姑娘的性格.5.请你写一段文字设计小姑娘的未来.

这样,师生开动脑筋,双方的智慧与能力在此得到广泛交流,集思广益,聚沙成塔.师生互相启发,往往会迸发出创造性的智慧火花.在语文教学中要充分利用课堂上的每一秒钟时间进行启发和教学.

(五)进行表演竞赛.能力培养是语文教学的最重要的目标,能力是人们在学习实践中获得的成果.培养能力的目的是让学生主动获得所需要的知识解决生产与社会实践中的问题.能力的掌握必须建立在学生有大量活动的基础上,才能取得成效.让学生自己动脑、动耳、动眼、动手.要根据教材内容适当编排,让参数小组根据相应的内容自编自演,充分发挥想象力,开发表演潜能.

总之,教师要树立良好的教学心态,创造良好的教学氛围,使语文教学这块清贫的净土重新焕发青春,变应试教育为素质教育,让学生在课堂上真正能“动”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