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建民无法摆脱的文化

更新时间:2024-03-07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7604 浏览:30922

师建民的艺术工作室是798里面少有的‘净土’,没有浮躁也没有艺术区里日渐浓重的铜臭味道.空间之中放置的很多件不锈钢作品,厚重而刚性十足.男女主人谦和而开朗,为第一次造访的笔者营造了有如老友之间的放松之感.还有主人特地泡的那杯茶,口味很特别,至今仍有回味等虽然主人再谦虚地说自己并没有对传统文化做过太多思考,但在空间、言谈、作品还有那一杯清茶之中,我却时时感受到一种厚重的底蕴,关乎传统却又意在当代等

您曾经说过希望通过创作“在中国的传统与现代之间建立联系”,但您又说过,自己已不再受到西方和东方文化的影响,那您究竟怎么看待传统与现代之间的联系

对于传统,为什么人们老是放不下、丢不掉呢因为它是你所在的民族几千年来文化和智慧的积累.人总说传统,因为你摆脱不了,如果你摆脱的话你可能就是个白痴.你所生活的环境,对一个人的成长是非常重要的,比如在纽约长大和老北京皇城下成长肯定是不一样的.我是在西安长大的,那座城市与传统有着太大的关联.再比如说明式家具,当你去看宋代绘画的时候会发现两者之间有着很多的关联,也就是说明式家具是从宋怎么发表展过来的.只是明代使用了很名贵的硬木材料,所以它保留下来了,而宋代则大部分用的都是柴木.其实不论人文精神还是物件,都有一种传承关系.

比如包豪斯的出现,跟工业社会背景是密不可分的,从某种程度上讲它对社会的发展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可当你把自己的设计当作作品来完成的时候,那就肯定和包豪斯会是不同的概念,因为两者之间没有传承关系.从这一点来讲,我的作品和西方关系不大,我是按自己的想法在做,也是自身个性的体现.


一件作品具有当代性与否,无法简单判断.在今天看很“当代”,可能对明天来讲又是“传统”的.传统和现代,我觉得就是一种延伸关系.

由于您选择了椅子作为创作的介质,您的作品同时也在被许多设计师关注,他们也在寻求文化的力量.您已经在这条路上走了很久,是否可以给设计师们一些建议

说到传统文化,其实并不只是那些表象的东西,表象只是一种体现而已,更多的文化精髓可能反应在其中含蓄的哲学理念上.仅仅停留在符号、表象的层面,那可能永远就只是一个符号了.当代很多人其实还没找到自己,没有一个精神支柱.在设计和艺术里面,我觉得还应体现出人性的东西.中国古人就特别有气节,做人也很有原则.当代的艺术家和设计师在这方面应该多学一些,这会改变自己及作品的面貌,而不只是系列传统的符号.

做艺术要根据自己的感觉,你不能强加给自己一个什么想法,艺术之所以有魅力,就是因为它的可变性太大了.同样的事物,不同的艺术家会有不同的感受,这也就是生活经历决定着你对事物特定联想,每个人的内在性情不一样,感受度也不一样,就必然会“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了.

目前您在创作上思考的重心是什么

无论是设计还是艺术,人应该是最重要的.比如说空间,就是要为人的特定需求怎么写作的,比如美术馆和居住环境就有明显的区别.你注重什么你认为什么是文化抑或什么是文化什么又不是文化等这里面应遵循一个“寻找自我”的原则,设计也一样.我接下来有个作品叫做“空”,就是佛教里讲的“空”.中国的哲学和绘画艺术,有一点是“造化自然”,一样也就是从自然中捕捉再现的.

我们注意到您为了赈灾,捐献了您的名作“青云”.2008年中国发生了许多事,这些是否会对您的创作产生影响

这些状态其实在极大地影响着中国当代的所有艺术家,就是因为这种“混乱”使艺术家的动力和想法比较多.西方也一样,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时候,是西方传统和现代艺术分界线,而且涌现了一大批艺术家.另外,人是不是不要太贪婪了就是你不要急,你把你生活的节奏放缓一点.其实,这里面就有一个“当代人怎么认识自我”的问题.艺术家如果没有一种自我意识,那我想他的作品肯定“今天是东明天是西”,没有一种定力.如果中国要是像丹麦那样重视艺术和设计之间的关系的话,那我们会发展得更好,就不会拆掉那么多老房子了一这是因为美学修养的缺失:老的就是不好的,所以会拆:旧的也是不好的,所以就摒弃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