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国防文化引领校园文化的

更新时间:2024-02-22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4100 浏览:12745

摘 要 :从国防文化的内涵、国防文化与校园文化的融合、以国防文化引领校园文化的途径三个方面,探讨如何用国防文化激发校园文化的活力.以国防文化引领校园文化,使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与国防教育相辅相成、相得益彰,夯实在校大学生的思想基石.

关 键 词 :国防文化;校园文化;民族文化

作者简介:茆辰(1983-),男,江苏镇江人,江苏科技大学国防学院,讲师;陈天(1983-),男,江苏镇江人,江苏科技大学纪委,讲师.(江苏 镇江 212003)

基金项目:本文系江苏科技大学2012年度校级科研项目辅导员专项重点资助项目“基于第一任职能力的国防生培养质量提升策略研究”(项目编号:2012JG092J)的研究成果.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0079(2014)08-0243-02

文化,是民族之魂;国防,是国家之脊.汉唐国防文化的繁荣昌盛与其时强劲的国家发展活力;晚清国防文化危机与其时衰落的民族生命力,恰恰从正反两方面深刻阐明了国防文化与民族生命力之间的必然关联.因此,国防文化既是一个历史课题,也是一个时代课题.国防文化的熏陶与辐射,增强了人们的民族忧患意识,提高了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继而促使人们为实现整个民族的梦想而共同奋斗.

当前,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就是中国人民近代以来最伟大的“中国梦”.弘扬和普及国防文化正是一项凝聚民心、民意的战略工程.它既为实现中国梦、强军梦提供了强大的精神支撑,也在军民融合式发展中提升了国防教育的质量和层次.

一、国防文化的内涵

《国防经济大辞典》对国防文化的定义为:国防文化是按照捍卫国家主权、领土完整和安全,防止外来侵略和颠覆的目的和要求,对人们的生活方式、行为方式和思维方式以及品德、智力和体质等方面施以影响的文化活动.笔者认为,国防文化是一种与国防与军队建设需要相适应,维护国家安全、稳定,促进国家繁荣、发展的意识和心理状态的总和.国防文化是民族文化中的重要因子,是民族凝聚力和向心力的内核,是国防建设的精神支柱,是国防建设和军事斗争实践的升华.人们所拥有的这些共同的文化信仰,历来是强大国防的基石.国防文化以其最柔韧而坚固的一面,成为一个民族的“精神长城”.

二、国防文化与校园文化的融合

文化具有极强的凝聚力和超越时空的稳定性.校园文化是一种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以校园空间为依托,凸显校园精神特质的群体文化.它反映出一所学校的主流价值取向、行为方式和思维方式.当一所大学逐渐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校园文化,就必然会持久、深刻地支配莘莘学子的思想与行为.正如季羡林先生指出,“北大的优良传统是根深蒂固的爱国主义”.因此,国防文化是校园文化的基本要义,是校园文化中不可替代的重要组成.

江苏科技大学提出了建设国内一流造船大学的战略目标.一流大学就必须具有一流的校园文化,在校园文化中彰显办学特色,展示办学实力和水平.作为海军培养国防生的定点院校,国防也是学校三大办学特色之一.针对一些大学生热衷“快餐文化”、少数人存在消极思想等问题,学校可以结合自身特点,通过一系列举措,着力形成师生共同的理想信念、价值追求和道德规范,长期地、潜移默化地对学生施加一种文化的影响力,使国防精神转化为学生的内在素质,为建设特色鲜明的一流大学提供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强有力的精神支撑.

三、用国防文化引领校园文化的途径

1.在营造氛围中增强国防文化底蕴

首先,要对具有文化底蕴的校园基础设施进行保护和挖掘;对自然景观进行整合和开发.通过校园人文景观、雕塑的象征性、激励性等特征,采用悖论与隐喻相结合的表现手法,突出主题、主线,使学生在长期的熏陶中感悟.

其次,可以结合特定的节日、纪念日,包括在大学生应征入伍工作期间等,在校园内张贴国防教育标语和宣传图片;进行军事题材电影展播;开展军事文化作品赏析、军营歌曲演唱会等活动.特别是在新生军训时,学生的日常管理参照实现准军事化标准实施,这期间更能够营造出良好的校园国防文化氛围,并为今后学生适应这样的氛围夯实基础.

2.在军事技能训练中传播与渗透

军事技能训练是以国防文化激发校园文化活力最直接的方式.军训是大学生的“第一门必修课”.军训教官的军人气质、作风养成、思想情感与施训方式带给大学生的不仅仅是羡慕景仰,更是大学生接受国防教育、感受国防文化的鲜活材料.


在艰苦的军事技能训练中,学生真正体验到了军队严格的组织纪律和优良的作风传统;理解了军人荣誉至上,责任重于生命的情怀.军事技能训练将国防文化直观呈现在学生面前,让学生直接参与到国防文化建设中,这种亲身的文化体验,对学生的人生必将产生深远影响.

3.在课堂教学中拓展国防教育体系

课堂教学是传统意义上弘扬国防文化的主要途径.在教学中传播国防精神;讲授军事思想、谋略;解读周边安全环境等等,这些都能极大地调动学生的爱国热情,使受教育者居安思危.但应该看到,大多数高校只是解决了国防教育的有无问题,比如按时、按量开展军训和军事理论教学,但却缺乏后续延伸和配套支撑.这既不能满足学生对国防知识日益增长的求知需求,也不能巩固教育教学成效.在高校实行学分制,普遍压缩总课时的大形势下,单独对国防教育增加课程和课时,显然不具备可操作性,但可以根据学校的专业特色、教师的专业特长,开设全校性的公共选修课,以此拓展国防教育体系.学生根据自己的爱好选择不同的课程,既丰富了学校国防教育内容、增强了学生专业知识储备,又浓郁了校园国防文化气氛.

4.以高水平师资队伍保证国防教育高质量的开展

没有高水平的师资队伍,就没有高质量的国防教育.从总体上看,这支队伍在学历结构和综合素质上,距离新形势下国防教育师资队伍的要求还有较大差距. 首先,学校要从资金投入、职称评定、收入待遇等方面加大扶持力度,鼓励国防教育学科带头人和学术骨干,提高自身素质、加强学术修养、提升教学水平.综合采用在职深造、短期培训、交流学习、外出(包括出国)考察等多种手段,开阔视野,提高国防教育教师教学、科研的综合能力.

其次,需要在高校与部队之间搭建“军地互通”的联络平台.高校可以与地方部队或军事院校联合培养师资队伍,部队或军事院校也可抽调干部、教员担任地方高校的国防教育教师,实现资源互补、军地互通.

最后,有条件的高校还应适时设立国防教育教师职称评定体系,使国防教育教师在职业发展上没有后顾之忧,以此推动学科的正规化建设,并促进科研发展和学科骨干的培养.

5.依托各类学生社团,丰富国防文化活动

学生是校园国防文化建设的直接参与者和组织者.学生社团作为大学生自发组成的群众性组织,最鲜明的特征是目标的自愿聚合和辐射面广.成立国防类的学生社团,把对国防有共同兴趣、爱好的同学聚集在一起,共同探讨感兴趣的话题,发挥其自我教育的功能,相互促进,共同提高.

通过开展国防知识竞赛、常规武器装备图片展、演讲赛、国防教育专题讲座、“军营一日”活动、播放军事题材电影等,使国防教育渗透到大学校园生活、课堂教育和娱乐活动的各个方面,增强国防教育的时代性、针对性和生动性.此外,通过诸如“定向越野大赛”等竞技性社团活动,还能把军事地形学的基本知识与体育运动、耐力训练等有机地结合起来,调动更多学生参与其中.

6.用多类型国防文化激活校园主流文化,实现“走出去,请进来”

弘扬国防文化要采取“走出去”和“请进来”两种方式,穿插进行,利用“红色文化”熏陶、“船魂精神”熔铸、“海军文化”营造来激活校园主流文化.在“红色文化”主题活动中,可以利用江浙沪地区的红色资源优势,组织学生参观新四军纪念馆、南京雨花台、上海“一大”旧址等爱国主义教育基地,请抗日老战士作优良传统报告,开展“读红色书籍、唱红色歌曲、看革命影片、讲战斗故事、记励志名言”等活动,让学生在充满正能量的文化活动中陶冶情操、升华思想.在“船魂精神”铸造中,可以依托本校为国防建设和船舶工业培养人才的专业背景,请专家、教授与学生面对面座谈交流,教育学生秉承军工精神、立足船舶事业为国作奉献.在“海军文化”营造上,可以组织国防生赴舰队进行海上实习,实地感悟和学习“海上猛虎”、“海空雄鹰”等英模部队的战斗精神,坚定他们献身海疆、怎么写作国防的信念.

7.利用网络平台将国防文化与校园文化有机结合

网络已成为信息时代的主要交流工具.虚拟网络的开放自由、快捷交互、即时性强、信息反馈便捷等特点,使得国防文化更易于学生接受.国防文化的传播要充分运用现代网络信息技术的影响力,通过引导、渗透等手段向大学生推送国防思想.针对当代大学生了解信息的基本来源依赖网络的现实,要不断丰富和完善互联网与校园国防教育专栏和网页,吸引大学生主动接受国防教育;要积极创设国防文化建设载体,如国防知识网络课堂、国防论坛、“国际时事”博客、微博、“军事爱好者” 群等,其内容要紧贴时怎么发表展,吸引力强,使网络成为课堂的有力补充.

当人们营造出一种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通过国防文化不断激发校园文化活力,就可以逐步引导学生正确对待日益多样的文化影响,用健康有益的活动自觉抵制腐朽落后的生活方式.学生在国防文化的熏陶下,可以获取精神力量、升华价值追求、坚定理想信念,自觉地享受国防文化的滋润,国防教育的长效性就能得到保证.

相关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