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设计文化

更新时间:2024-03-03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14232 浏览:65926

摘 要 :文章通过研究日本的宗教信仰――佛教的禅宗思维和神道教的万物有灵论思想和美学,以及通过对地理环境、社会制度等因素的分析来解读日本文化,运用关联性方法剖析俭朴与奢华并存的双轨制日本设计风格的成因,并分析了日本现代设计的成熟理念与宗教思维的关系.

关 键 词 :宗教 文化 日本 设计

设计评价在设计学的理论课程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它关系到一个学习者将以怎样的高度去分析一件设计作品.如何抛去作品的表面看到它的内涵,这是设计教育应该解决的关键问题,也是提高设计师基本素养的必经之路[1].研究设计作品的文化背景,是深入理解该地域艺术形式的基本方法,文章以日本设计为例,运用关联性方法剖析俭朴与奢华并存的双轨制日本设计风格的主导因素.

一、神道教的信仰

(一)万物有灵

顺其自然、尊重自然的万物有灵论.即多神之道,神无所不在,动物、植物,甚至无生命的石头都受到神灵的操纵与指示,于是衍生万物有灵论[2].提倡顺应自然,即使不完美,也被认为是一种历史的痕迹.因此从信仰衍生的自然观,形成了日本人的精神结构,充满纤细、敏锐且与自然融为一体的雅致情趣.

日本知名设计师喜多俊之提出:一般人对设计更关注造型和功能,其实最重要的是灵魂.即使使用坏了,也会用心修复,一种物灵的召唤而产生惜物的价值观.人与物间互动接触下所产生的情感和记忆,是难以抹灭的可贵之处.因此日本的“设计”有时叫“意匠”,“意”可拆为”音“与”心“,用心倾听使用者的声音,还有材料的声音[2].

(二)日本美学

日本传统美学,即追求缺、拙、涩之美,是“黯然”之美,就是非直接表现出来的文化特性[3].“涩”是日本非常独特且具有东方内蕴之美的特性.仔细观察日本的器物设计,通常是一种缺与拙的自然材质特性,体现物灵的真性情.这一点与日本自古信仰神道教有很大联系,尊重自然给予人类的原始物质面貌,表现最俭朴的美感.因此,日本人那种十分追求完美的紧张个性在“不完美”的器物中得到放松.

在日本设计中,对材料本身的尊崇和保留时有体现,这正是神道教思想以及它所衍生的美学思维所导致的结果.并且,日本传统设计中的朴素、简约之风与现代主义设计思想恰好不谋而合,后者提倡主义思想,设计应为大众怎么写作.当19末20世纪初,日本设计由法国传入欧洲时,受到提倡社会主义思想的设计师和思想家的热力推崇.因此,日本设计的美学思想也受到西方国家的关注.

二、佛教的禅学思维

佛教自中国传入日本后,在日本生根发芽,得到充分发扬光大.佛教中禅学思维用四个字可以很好体现:和、敬、清、寂.

“和”,一种中庸与和谐之道,日本美学强调非对称与不均衡的和谐之美.“敬”乃心存诚敬之意,抱着一生只有一次相聚的态度.尊敬物的本身材质,工匠运用自然材料都尽量不涂装它的表面,真实反映材料的自然造型纹路,日本茶室设计,运用麻布做门帘;碎石块铺装室内地面.这一点与工艺美术运动的奠基人之一威廉莫里斯的红屋设计,有异曲同工之妙.“清”则是清洁,整齐之意.白色是最纯净且最丰富的色彩,日本设计中大量使用白色.“寂”则是不矫揉造作与简朴的意思,茶室设计就利用空寂的意境达到永恒.许多日本设计师的作品,乍看之下是种“无设计”的风格,然而是高度成熟的本质内涵,以最简单洗练的方式呈现出来[4].

三、解读日本文化

(一)地理环境与谦虚性格

日本人的衣食住行的习惯,无疑大部分是从中国南方移去的.爱洗澡、喜欢吃米、个子不高,早期房屋与中国南方也颇相似.地理上的影响,短急清浅的水流导致日本日性急、悲观的性格,地震、火山给予他们心理上一定的阴影[5].

在物产方面,鱼是日本无限制的海上生活资源.对日本民族的性格也有一定影响.日本古代拿鲤鱼比武士,因为只有鲤鱼受了刀伤乃至临死也不会动.恐怕切腹这个风俗,与吃鱼有一定关系.

“花是樱花,人是武士!”多么美,但它的意义却是印度悲观主义的“无常”.因为樱花最美的时候,正是立刻就要凋谢的象征.好像武士当他最荣誉的时候就是效命疆场的一刹那间,这与佛教中“万物皆空”的禅学思想比较接近.

因此,大和民族时刻抱有一种危机感,不仅由于自然资源的匮乏,还有地质方面的影响.这样的地理环境塑造了他们坚韧、谦虚、多疑的个性,使他们非常愿意学习其他优秀的外来文化,并视如珍宝一直流传,例如至今保留的唐代的建筑风格、豆制品的饮食习惯等,都是从中国传播过去的.因此,佛教自从传入日本后,在日本生根发芽,对大和民族生活文化的各个方面都产生了巨大影响.

(二)武士道精神与简朴品质

日本武士崇尚的美德是忠诚、勇敢、同情、俭朴、守礼节、懂艺术.日本的武士与中世纪欧洲骑士不一样,他们不再拥有领地和农奴,也不是有钱的士兵.他们依靠微博俸禄生活,与农民的收入差不多.让他们最尴尬的是名誉取决于财富和外表,因此他们的信条是:俭朴为美德之最.藩主也要低调,以免惹将军猜忌.因此从上至下都要遵循“俭朴”的生活准则,在器具及房屋的设计方面当然也都反映出这种特点.因此,俭朴成为日本古代上层阶级的崇尚标准,设计中自然也要体现俭朴风格.设计的化思想在日本是自然产生的,也是无奈之下的结果.

(三)尚武与平和的互补性

一个小民族要想发展进步,尚武当然是一个最必要的习性.但这种习性、组织、制度一定靠平和互助的习性去调和它、帮助它,才有真实的用处.

上古时代日本地方住着一种“鬼”,是最野蛮的原人,专门吃人肉,这说明日本最远古的人种是极其凶残、的.日本社会一切平和的习性都是佛教和中国文化“礼教”的表现.直接渊源日本固有神道的思想行为是尚武,直接渊源于中国、印度的佛教禅宗思想行为是尚文.信仰生活产生尚武风习,艺术生活产生平和风习.日本艺术中很少有与战斗相关的艺术,除武器的装饰外.“茶道”“生花”专为打消武家杀伐习性而产生,因此,日本设计时时体现一种“和、敬、清、寂”的感觉. 四、双轨制日本设计


(一)主要因素

日本现代的设计风格是双轨并行:奢华,具有创造性;俭朴,自然[6].导致这个结果的因素主要有三点:(1)日本文化具有双重性,一方面文化类型繁多,另一方面辩证的哲学观看待这些文化,所有传入日本的外来文化,他们均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改变后变为自己所用,如唐代华美的设计风格,如图1,汉代粗狂的设计风格,日本设计中至今都保留着这些特色.跟我国不同,一旦改朝换代,就将所有的前朝文化破坏殆尽,开始独辟蹊径.(2)在日本,大众是传统文化的基础,日本民族单一,并且轻个人重集体.从上文中的看到,武士甚至藩主都过着比较简单质朴的生活.因此整个社会风尚基本以简朴为主,直至江户时代,德川幕府统治了上千年时间,积累了大量的财富,奢华的装饰设计才占有一定地位.(3)神道教和佛教的信仰,尊崇自然朴素的生活,如上文所述.

(二)日本设计的成熟期

在20世纪50年代,提到“日本设计”,可谓粗劣的代名词.朝鲜战争之后,美国开始大力支持日本的经济、技术发展,使之成为自己在太平洋上的具有雄厚实力的后盾[7].从此时起,日本开始研发自己的电子工业产品,日本的平面设计、建筑设计、时装设计、室内设计都保留着明显的日本传统风格,唯独工业设计,没有传统可以借鉴.因此当时的日本设计师,乃至政府都困惑于技术与民族面貌的结合问题.20世纪70年代的西方的经济危机为日本打入西方市场创造了一个很好的时机,日本设计具有便携性、紧凑性特点(图2),崇尚减少主义的设计理念,与当时的设计大师密斯凡德罗的“少则多”的设计理念相吻合.因此日本的丰田汽车以精致小巧、省油等优势大败美国的大排量汽车品牌.

日本现代设计品牌中,无印良品一直推崇“零设计”,注重产品的质地、包装力求简单朴素,使用环保的无漂白纸张做商品袋.无印良品的审美意识具有深刻的日本传统文化特性.它的出现具有划时代的意义.同时,它作为一个优雅而质朴的生活方式提案,也在世界范围内造成了广泛影响,如图3,无印良品的概念就是“虚无”,希望呈现出一个看似空无一物,却能容纳百川的容器.日本的宗教文化、地理环境是产生这种设计风格的根本因素,在无印良品的产品中处处可见“和、敬、清、寂”的影子.

日本的产品品牌重视设计定位,在这方面融入了传统日本文化的精髓――万物有灵的神道教思想,他们认为物也是有灵魂的,设计就是要协调人的需求和机械设备之间的关系,即人与物的情感问题[8].因此,不论当时的丰田汽车还是理光照相机都提出一种人情味的技术研发,讲求人与机器要和谐相处.正如深泽直人所提倡的“设计是要设计已经存在的一种感觉,借用物品把它恰当地表达出来”.因此,每件物品都应该具有灵性,使用者能产生回忆和共鸣.

结语

日本设计风格保持相对稳定状态,主要由于宗教信仰和地理环境所致,宗教信仰导致日本传统设计以崇尚自然观的表现为主;地理环境导致日本由于资源匮乏,必须尽量吸收优秀的外来文化变为己用.这两个方面致使日本社会始终保持谦逊的态度对待自然和任何形式的文化,一旦获得,必将视为至宝不肯轻易丢弃.中国历史悠久,历朝历代的设计风格却大相径庭,导致这种结果的因素应该更加复杂.但是可以运用相同分析思路针对中国设计艺术史进行深层次剖析.使设计艺术史论的教学不仅仅是传授时间、人物、事件的孤立的知识点,而是赋予学生一个系统的网络,引导他们运用关联性方法思考设计艺术与地域文化、宗教信仰的关系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