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寨文化,是还是野花

更新时间:2024-04-16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7578 浏览:31162

提到山寨,大家第一印象往往是山寨手机.那硕大的镜头、夸张的8喇叭立体声,还有里面五花八门的小功能等

齐全的功能,低廉的,这两点使无数喜欢追逐流行的年轻人对山寨手机青睐有加.相比之下,安全隐患似乎也不是那么重要的问题了.

2008年岁末,从政府到各大厂商,一夜之间就掀起了一场对山寨手机的声讨.但是如果把眼光从手机上移开,我们可以看到,“山寨”正逐渐成为“草根”的代名词,成为“平民化”的代表,也正在成为一种文化现象.

“山寨文化”

如果说山寨最初只是一种产品、一种设计理念,那么这个由广东人开发并使用的词已经逐渐丧失了它的本意.“山寨”本指“山砦”,是古代建在高地上的武装村落.后来这个词逐渐演变,取其“山高皇帝远”之意,把那些脱离政府监管的乡镇黑工厂称为山寨.这是其意义的第一次演变.

第二次演变则从生产过程蔓延到了流通过程.以“山寨”冠名的各类“山寨货”的流行,实际上促使其由产品向文化现象转变.山寨产品有很多种,最出名的当然应属山寨手机.此外人们也习惯于把那些检测冒伪劣产品称为“山寨货”,此可谓“山寨”一词的第一次变异.例如“周佳牌洗衣粉”、“庚师傅”方便面都应属此列.

“山寨”的第二次变异则更具文化性:它从具体的商品流通领域进入抽象的文化范畴.如果说“山寨熊猫”的主人还可能存着将自己的爱犬变卖的心,那么“山寨神七”的作者则是将其视为自己的一种创作.最早于网络流传,迄今仍不知始作俑者是何许人也的“山寨鸟巢”,则将“山寨文化”的草根性表现得淋漓尽致.

经过这样两次变异,“山寨”一词开始从最初的灰色尴尬地位中解脱出来. “山寨版李嘉欣婚纱”给其镀上了时尚色彩,“山寨版春晚”又给其添加了不少文化意味,“山寨版百家讲坛”和“山寨版红楼梦”更将这种感觉扩散到中国古典文化中.

时至今日,“山寨”究竟是什么意思已经没人能说得清,似乎谈及“山寨”的时候更多是在谈感觉.人们会把那些非主流、平民化,甚至有些反权威的东西纷纷冠以“山寨”的名字.从这个意义上讲,“山寨”的含义的确与古代相距不远.

“山寨”的流行,只是一种特殊的文化现象.那么它又是怎样融合成一种独特的社会文化呢?这就需要对其进行社会心理上的分析.

“山寨文化”的心理成因

“山寨”虽是文化现象,但它同其他诸如“茶文化”、“酒文化”一样,也有其特殊的心理轨迹.不得不说 “山寨”现象是随着近年来人们生活水平、消费水平不断提高而逐渐出现的一种新现象,其根源在于人们多角度的价值观.

传统的商业模式培养出传统的消费模式.在那种情况下,人们更习惯于接受而非索取.无论是手机、春晚还是时装设计,消费心理就是厂商提供些什么自己就接受什么.如果其中有什么不满意的地方,只能寄希望于设计者的突发妙想.

而新兴的商业模式则让消费者成为了设计链条中的一环.抛开“山寨手机”的合法性不谈,单纯从其设计理念上看,“山寨手机”的确有传统行业所不能及的优势.因为缺少品牌优势和重重检测,所以它的设计真正做到了“以人为本”――凡是群众需要的,就是他们乐于提供的.一部山寨手机的设计出台,其中社会调研时间要占很大部分.这很容易理解:如果不能切实迎合市场,那么质量本就不高的它们在市场上就更无立锥之地.

山寨手机在中国手机市场里硬生生挤出一条路,本身就说明了它的市场潜力,同时也说明了广大受众的心理变化.从被动接受到主动索取,这其中的心理变化不可谓不大.从手机这一特定商品延展出去,诸如山寨春晚或是山寨红楼梦等现象,其实也如此.山寨版红楼梦的作者表示,之所以会自拍山寨版红楼梦,一方面是因为过年有了一定闲暇,另一方面也是因为觉得正在筹备拍摄的新版红楼梦“不太让人满意”.

山寨版春晚则表示,既然是“山寨版”,就不应局限于某个人的智慧,而应该把全国人民的智慧都调动起来.采取网络征集点子的方法,让观众不再是“观众”,而能够融入到制作的过程中,这是“山寨”草根化的一种表现.

此外山寨文化还带有一定的批判意味,或许这也就是为什么山寨货在年轻人中热销的原因.在主流文化将社会分工不断细化,不断要求精益求精的同时,年轻人追求的却是多面手和参与感.他们并非要与主流社会对着干,只是希望在当今社会里可以表现张扬自己的个性.于是一种另类的亚文化随之形成:它既遵循了原有主流文化的价值观和生活方式,但同时又提出了自己独特的价值和观念.

年轻人常常通过批判权威来表现自己.这是其个性社会化过程中的一个必经阶段.人的自我形象正是在这样不断与其他群体比较过程中形成的.通过这样的批判,他们可以表现出自己对成人(包括各种权威力量)的逃避和抵抗.

此外,还有一种更深层的心理现象一直未被传统媒体甚至学界所发现.有人笑谈,“山寨生活”应该是这样的:“早上我被‘山寨版’鸟巢造型手机的10种巨响铃音叫醒,匆忙跑进浴室梳洗,洗头之后头皮很痒,仔细一看是‘瓢柔’!再把脸上抹上传说中的‘迪奥’润肤霜,泡上一碗‘康帅傅’红烧牛肉面当早餐,饮一袋‘豪牛’牌酸酸乳,抽一支‘中萃’解闷.早餐后听着‘SQNY’半导体里的电台节目,顺便带上包‘奥利傲’夹心饼和‘可日可乐’当下午零食,然后潇洒地穿上一身‘阿迪瓦斯’运动服,含着一片‘绿前’牌口香糖,下楼!到中国石油加油,时才知道人家是‘中围石油’.走进了超市,商品琳琅满目:‘冰牛’、‘王老得’、‘脉劫’、‘橙多多’等哈,还有‘丑粮液’呢!”

“山寨货”没有经过严格的质量检测,无论从卫生还是其他安装标准上都存在隐患.这并非秘闻,但为什么有人却明知危险仍要用,并且把负面的东西演变成中性的文化呢?说到底,可能他们对这种危险持一种漠不关心的态度,甚至潜意识里有些赞成.这就有些像原始部落的人们,常常采用自残或文身的方式来表示强壮.他们以此向社会表明:我很强壮,不在乎这一点儿小伤害.

这或许是隐藏在文化现象背后深层的心理原因.同其他的亚文化现象相比,“山寨文化”因其“草根”特性而显得温和许多.山寨明星就是一例.他们俨然出镜,成为另外一种“明星”.山寨文化不与主流文化相抵触,反而形成了主流文化的一种补充.或许在其文化发展过程中还有不足,但随着专业人士和文化学者的不断介入,随着法律法规的正规化,“山寨文化”很有可能会成为正规文化的一部分.昨天的亚文化可能是今天的主文化,今天的亚文化可能就是明天的主流文化.

面对山寨文化,是该人人喊打还是投身其中

尽管“山寨文化”有其特有的生存条件,但是不可否认它对很多年轻人都有极大的吸引力.能够投身一种专属自己的文化其中,表现新时代年轻人的个性,是很多人为之奋斗的目标.不同于身处温室的娇艳玫瑰,山寨文化正在努力绽放花朵.

然而山寨文化也的确引起很多人的心理歪曲.综观“山寨产品”,其结果大抵是两种:一种是持续扛着“山寨”的大旗不放,另一种则是在“山寨”一把之后,等待主流文化的招安.正是这第二种思潮,让很多年轻人陷入“一步登天”的陷阱当中.

借“山寨”之势展露自己的才华,并以此撼动原本阶层森严的传统文化体系,这样做的目的是希望可以闯入传统体系中得到利益.这也就是所谓的“一步登天”.当然“一步登天”也并非没可能,虽然它不符合“脚踏实地”的古训,但也是一种现代的生活方式.只是这种方式常常伴随的是高风险.多年前的超女掀动了半个中国,但最后火起来的只是数人而已,绝大多数参加者都只是做了“一步登天”的人梯.


关于“山寨”现象目前的争论越来越激烈.争论双方各执一词,谁也无法说服对方.这种不可调和性体现了两个阶层、两种文化之间的不同,很难说谁一定有错,只是看问题的角度不同.传统文化从“山寨文化”对人心理的冲击入手,批评“山寨货”钻了法律的空子.然而“徐霆案”告诉我们,立法有时候是走在社会发展后面的.山寨文化则批判传统文化效率低下、论资排辈现象严重.这两种文化都把目光聚焦到对方的不足上.因此争论总是充满味,而且无法调和.

山寨文化并非艳丽却害人的,却也不是全然无害的野花.究其根本,它只是在现有的文化土到山寨货的确在诸多方面存在隐患,山寨文化目前也只是一种略显偏激而且并不纯粹的亚文化体系.而对那些坚决反对“山寨文化”的人,则应该在考虑时多些宽容,考虑到大多数人的个性需求,同时也应该在情感上允许其他人有与自己不同的价值观选择.

山寨文化,是一株正在开放的花.它究竟会开成什么样?有赖于这个社会给它什么样的环境和土壤,有赖于人们对它采取何种态度.

编辑/芦淼

henker@sina.

相关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