附录:《黎明的星空》(节选)

更新时间:2024-03-06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3371 浏览:8954

魏廷屹,1992年生,自幼学习声乐、舞蹈及表演,曾被授予“小小文学家”称号.小学作文《故乡的怀念》获“世界华人小学生作文大赛”三等奖.曾多次参加校内外各类作文演讲及才艺比赛并获奖.2010年出版个人诗文集《黎明的星空》(中国文联出版社),收录作者十到十七岁所写的诗文近140篇.中国作协网、四川文明网、未成年人网等媒体对该书作了重点介绍与推荐.同年获“叶圣陶”杯全国中学生作文大赛最高奖“全国十佳小作家”称号.

想念一米阳光

我又去了丽江.

父母特别不理解为什么我那么执拗地喜欢丽江,喜欢一个节奏那么慢的地方.

在丽江的日子是梦幻的,慵懒的,随意而感性的.不可名状的情绪听之即来、挥之即去.我喜欢在丽江的每一个我.在玉龙雪山为亲人祈福的我,双手张开小心翼翼地走在小桥流水边的我,在米线店大口大口地吃过桥米线的我,为一条20元钱的披肩和老板讨价还价的我,还有在驼铃店里,凝视那古老而神圣的东巴文化的我,在夜幕降临时分,伴着满天繁星,在大石桥下放一盏河灯时许愿的我.丽江,一个可以让人泄放真我的地方,在那里,我又找回了失缺已久的自己,一个多面的感性的我.

然而谁也不知,对丽江的这种近乎偏执的依恋竟是源自一部电视剧,名字叫《一米阳光》.

荧屏上,22岁的孙俪饱含深情地凝视着一束稍纵即逝的阳光,她轻握着男主角的手,未语泪先流.目光清澈依旧.

川夏问小武:你说,太阳会从北边出来吗

小武还没来得及回答,便被这突如其来的一米阳光,照得睁不开眼睛.

而当他睁开眼睛,想好怎样回答川夏的问题时,而她却不见了.

永远地不见了.

有的人,有些事,变了,不见了,就是真的再也不会出现,就像一米阳光一样,稍纵即逝的短暂,但那遗留的余温,许多年以后想起来还是一如往昔的温暖.

我出生在阳光充足的南国,可我的成长经历却不像南方的温度一样温热灼人.在我三岁以前,我对父母的轮廓没有什么印象――他们到北方工作,将我放在外婆家寄养.时光飞逝,两年的光阴让正在牙牙学语的我踏上了北国的路,去寻找远方的家.

父母创业的艰辛也许是我不能体会的.我只依稀地记得我们三人住在一间阴暗、窄小的屋子里,一张还算宽敞的床似乎总是紧靠着几十个酒箱子,而我常常在这间几乎没有什么自然光线的小屋子里听收音机里好听的童话故事,哪吒闹海,碧螺姑娘,农夫与蛇,小红帽,白雪公主和七个小矮人,从古代听到现代,从东方听到西方.而此时,任凭东西方的太阳,日出日落,对我这个听累了就睡,睡醒起来再听的孩子来说根本没有任何意义.

因为,我的房间里看不到阳光.

原本较为狭小的空间本来就容不下比床更大的东西,何况还有那挨挨挤挤几十个牛皮纸箱子!我每天在这个充斥着酒糟味的角落里度过一个又一个不见天日的小时,陪伴我的仅是那些美丽而不真实的故事.

我在很长一段时间里几乎不怎么能看见我的父母.白天我捧着那神奇的录音机沉醉于美梦时,他们已匆忙出门,晚上我抱着洋娃娃沉沉睡去时,他们还未归来.

而我正悄然长大.

时间一长,我厌烦了这样千篇一律的生活.我渴望看看外面的世界.然而那唯一的通气窗被那可恶的箱子挡住了,我曾努力移动那些比我站在床上还高出半个身子的箱子,然而根本无济于事.

一天早上醒来后,我不愿睁开眼去面对又一个黑漆漆的早晨.当我极不情愿地坐起来时,我发现了令我魂牵梦萦的景象――阳光!

一米阳光,不知从哪里照进我的房间,射得我睁不开眼睛.

或许是北方的风太猛烈还是通气窗被人打开了,最上面的那几个箱子竟移开了一个小缝,从那个小缝里,射进来了那一米来长的阳光.

我欣喜若狂地欢呼着,随即静下来,我想好好享受这来之不易的光明.我静静地任这一米阳光抚摸过我的脸颊,那是记忆里一种前所未有的享受.

以后的日子,我变的不那么孤单,我的性格也渐渐好了起来.每天陪伴我的除了录音机,洋娃娃,和外婆送我的《安徒生童话》,还有就是,一米阳光.

每天早上醒来,我便嘴角上扬,美美地等待着那一米阳光的来临,等它告诉我清晨的讯息.透过它的表情,我可以看到外面的世界,那我不曾探询的世界.小小的我,想象着白雪公主和小矮人们在金色的阳光下快乐嬉戏的样子,于是故事里所有美丽的场景都像电影般地鲜活起来.因为有了它,我的童年似乎变得不那么单调乏味.

我在一米阳光的陪伴下,度过了那段本该有些灰色的日子,我又恢复了那个年龄本该开朗活泼的性格.我仿佛看见晴朗的冬天里,很厚的雪地上,偶尔一两个表情可爱的雪人儿,正朝我微笑,那堆积在梧桐树宽大的躯干上的雪,如同棉花糖一样甜蜜的白,那才是我印象中真正的白色.

我终于明白什么叫好景不长.那是一个平常的早上,却没有那一如既往地陪伴我的伙伴:我的一米阳光不见了.

不知是不是因为圣诞节前夜的那场大雪的缘故,还是查水电表的阿姨的一不小心,挪动了箱子,它回到了原本的位置,似乎再也没有离开.

那个唯一通向光明的缝隙,终于消失在时间的隧道里.

而年幼的我是那么的无知,像发疯似的寻找那一米阳光,我踮起脚尖使尽全身力气,努力移动箱子,妄图找回那本该属于它的那一点点位置.

然而竟和当初一样无济于事.

现在想起来,我仍然免不了感叹,许多事情就算过程很精彩,最后依然会回到原点.走了一圈,目的地却往往是我们出发时的起点.难道真的是因为地球是圆的

我不记得以后的日子了.我又回到原来的境地.谁也不会记起发生在这小小的房间里的一场突如其来的变故,会让一个小女孩多么的失落,一切又平常如昔.

它好像从来没来过.

不,它来过,它悄悄地来,又能悄悄地走.

它曾悄无声息地从我生命中,狠狠碾过.

父母的奋斗终于有了结果,我住上了宽敞明亮的大房子,母亲指着一个布置得十分温馨的房间,告诉我那是我的卧室.

我拉开淡绿色的窗帘,一室阳光照得我睁不开眼睛,然后莫名其妙地泪流满面.我又习惯性地拉上窗帘.

一米阳光,你还好吗

我努力仰起头,好让那水蓝色的液体,慢慢倒流.

我相信它可以.尽管,我知道时光不会倒流.

还记得吗那个想念你的小女孩,如今已经长大.

黎明的星空

英雄的勇气,是故乡满天繁星的夜幕里,永不褪色的恒星.

――题记

初春的夜晚,我坐在奶奶家的院子里,仰望夜幕下的星空.小时候我就发现,老家的星星总是比城里的星星多.妈妈说可能是城市的人口密集、污染较为严重的原因吧,大气层比较浑浊,而老家的空气清新,臭氧层相对干净,所以能见度高,星星,能看见的自然也就多了.

我此刻才发觉,故乡的夜,真的很美.如丝缎柔滑浓郁的夜空,点点繁星,那儿牵成鹊桥,这儿连成北斗,那最北的方向,闪烁着一颗最亮的星,那叫北极星.

我逐渐看得痴迷.那如泼墨般挥洒如许的夜空下,闪着点点繁星.不知是什么缘故,星星都相对集中在右面的天空,映衬着若隐若现的月牙,那么美丽.

姑姑注意到了与那一派热闹场面有些格格不入的我,走了过来,和我一起坐下.她看我望着天空看得那么认真,便仿佛是在自言自语地说:“我小的时候,能看见的星星可比现在多,比现在亮呢!那时一到夏天,天空特别晴朗的时候,我和你三姑就蹲在院子里,哪也不去,等着看星星等”这句话果然管用,我马上从沉浸中清醒过来:“然后呢,看得见吗多吗”姑姑和蔼地说:“咋不多呢,还有流星呐.你看那右边星星最多的方向,就是黎明,赵一曼的老家就在那儿等”姑姑现在的家就在黎明乡的小镇上,所以她对那儿特别有感情.她还在滔滔不绝地说,而我却随即陷入一阵沉默.

我很幸运,与英雄是同乡.当妈妈戏谑似地说我们黎明乡的人眼眉间的长相都有几分像时,我更有点沾沾自喜.

因为,赵一曼是绝对的英雄.这个词用在她的身上是有过之而无不及的.甚至我不想在前面加上“巾帼”两个字,害怕会因区分她和男人所作的贡献而轻视了她的功绩.而她的生命和灵魂,无论是哪一样,无论何时何地,都永垂青史.

我自豪我的家乡在这个叫黎明的地方.这个仿佛为光明而生的名词恰好地诠释着这里的青山绿水,诠释着英雄的足迹.而黎明的前夜,映照的正是无数个像赵一曼这样的英雄的背影.这个特殊的地名,不知道是为了预示着即将诞生的新中国,还是为了纪念,奋力托起光明的,血肉之躯.

回到家后我专程去了一趟赵一曼纪念馆.小的时候看的是懵懂,长大后看的是感动.肃然起敬的不止我一人,是天下所有生活在光明下的人民.

给我印象最深的,是那篇《示宁儿》:“宁儿啊,母亲对于你没有尽到教育的责任,实在是遗憾的事情.母亲因为坚决地做了反满抗日的斗争,明天就要牺牲了!母亲和你今生永远不能再见了.希望你,赶快成人,来安慰你地下的母亲!我最亲爱的孩子啊!母亲没有千言万语,就用实际来教育你.希望你不要忘记你的母亲是为国而牺牲的.”

这篇让无数母亲落泪的《示宁儿》,是赵一曼的临终绝笔.也是她作为一个母亲在就义之际,留给儿子最后的声音.这临别之音,是一位心系祖国、身负重担的伟大革命者不忘自己的责任与角色――母亲所发自肺腑的语言.在那个动荡的年代,忠孝不能两全,忠爱又怎能并存从选择天下,选择革命的那一刻起,我们的女英雄,赵一曼便深深地明白这个道理.她深藏起来的,不止是对儿子的愧疚,还有那本能的母性.


因为只有放弃小家,才有大爱,收起儿女私情,才能换得天下苍生的太平.

她不是不爱,而是太爱,所以才不得不放下.

为了天下的孩子,不再失去母亲,为了天下的母亲,永远可能与自己的孩子相聚,她选择了放弃.放弃荣华,放弃亲情,放弃生命.

她只有选择舍弃小我,成全大家.怀着坚定的信念,在革命的道路上,一直走到,看见曙光,而在此之每一个前夜,都是充满等待的黎明.

我突然想起老家的星空.多少年前的夜晚,那个和我同有一个故乡的忠烈女子――赵一曼,会不会也曾仰望过家乡的星空,会不会也曾发现,家乡的夜空,是如此美丽,而家乡的满天繁星,总是夜幕下,最耀眼的风景,或是手托腮,凝视着那颗最亮的北极星,向往着大山外的世界,她是否会想过那北极星指引的将是她未来人生的方向.

看她后来短暂而传奇的一生,你会发现,传奇的不止是她一生的经历,更为传奇的,是她的个性.

17岁的她,是宜宾妇女运动和学生运动的主要组织者和参与者之一,新婚不久的她秘密转移到东北,曾与东北抗联赫赫有名的杨靖宇将军共同作战,共退敌军.是令日军闻风丧胆的“骑白马,跨双”的女政委,被当地人民称作“密林女王”,被捕后,日本人的威逼利诱,严刑拷打,无法使她的铮铮铁骨,有丝毫弯曲!这是何等的气魄毅力,给予敌人重重一击!连日本人听见她的名字也如雷贯耳,闻风丧胆,不得不发出:“这是个了不起的中国女人!”的感叹.当日本人运来的第一台电椅,用来对付她的刚强不屈时,我不知道在那些狰狞面孔的心里,是不是早已臣服于这个伟大的中国女性在恶势力面前所散发出来的威慑力!

一九三六年八月二日,赵一曼,这位感天动地的巾帼英雄,在远离家乡的北国,牺牲在黎明前的黑夜里.我相信在她倒下的那一刻,她的眼睛一定是朝着故乡的方向,而她美丽的瞳仁里,早已映出了黎明的第一束曙光.

注:此处“黎明”系作者家乡地名,为真实地名.抗日英雄赵一曼故乡在黎明乡徐家嘴,有史可考.

四川省宜宾市一中学生魏廷屹获“全国十佳小作家”称号

本刊讯:2010年7月20日,由中国少年儿童新闻出版总社、中学生杂志社、中国当代文学研究会等单位联合举办的第八届“叶圣陶杯”全国中学生新作文大赛现场决赛及颁奖大会在北京举行.从全国十六万余参赛中学生中脱颖而出的近四百名选手云集首都,参加了本次决赛.经过现场演讲、现场命题作文等多轮激烈角逐,本次大赛共决出“全国十佳小作家奖”十名、特等奖十名、一等奖三十名、二等奖及三等奖若干.四川省宜宾市一中高二女学生魏廷屹获得了此次大赛的最高奖项“全国十佳小作家奖”,成为此次大赛中唯一获此殊荣的四川籍学生.中国少儿新闻出版总社社长李学谦,中国当代文学研究会副会长白烨,著名作家毛志成,已故教育家、文学家叶圣陶先生的孙女叶

小沫等前辈莅临颁奖大会,为获奖者颁奖,并作了精彩讲话.

相关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