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析高等教育改革的时代背景

更新时间:2024-02-25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8485 浏览:33563

一、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与人力资源开发影响高等教育结构的调整

20世纪80年代的多次经济结构调整,主要依靠的是行政和计划手段.在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步伐加快的环境下,出现多元化的投资主体,政府对各类投资主体行为的行政约束力弱化.近年来,我国产业结构、产品结构和企业组织结构的变化,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市场供求关系和市场竞争力的强弱.但是,政府还要通过立法、财政和监督等宏观调控职能,推动科技进步,特别加强基础性、关键性的高薪技术领域的自主创新,实现技术发展的跨越,加速高技术产业尤其是有战略意义的新兴产业的发展.我国加入WTO以后,适应进入WTO需要的财政、金融、法律、贸易和管理等领域高层次人才也相当缺乏,远不能满足我国经济发展对于高层次工程技术人才的需求,这样的人力结构状况显然不能适应当前产业结构调整、技术升级、特别是国有企业改革与发展的迫切需要.

产业结构通过对于不同层次、类型和规格的人力资源提出多样化的需求,使人力资源开发成为关系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全局性问题,进而也影响了我国高等教育结构.在现代化建设进程中,如果没有足够的人力资源基础,产业技术升级和行业发展目标就有可能落空.因此,就要求在扩展教育模式的同时,注重全面提高教育质量,加大高等教育改革的步伐,将教育结构的调整瞄准经济结构战略性的实际需要,着眼于产业结构和就业结构的变化趋势,逐步转变高等教育与环境需要相脱节的倾向,使学历教育与非学历教育相互补充,正规教育与非正式教育相互配合,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相互沟通,按照直接面向就业市场的机制,对高等教育的层次和科类结构进行优化,大力增强市场短缺专业的人才培养能力,保证人力资源的数量和质量,建立人才成长的立交桥,为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可持续发展战略提供人才支持和知识保障.

二、市场经济体制配置资源与深化改革影响教育资源的配置方式

在我国全面从计划经济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过渡的过程中,市场机制在配置资源中日益明显的发挥着基础性作用.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我国已经基本形成了劳动力竞争就业机制和工资决定机制,标志着市场机制成为配置人力资源的主要力量.与此同时,政府、学校、社会相似度检测机构和新闻媒体等开始进行多种形式的就业信息指导和咨询怎么写作,不同专业的高等教育毕业生和劳动力市场上的供求信息越来越充分,基本上实现政府、学校和社会相似度检测机构提供就业信息指导,学生与用人单位双向选择的制度,鼓励毕业生通过多种方式自主创业.但是,必须看到,在某些方面上,我国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机制还不能说已经完善,只能说是取得了阶段性进展.社会人力资源基本上通过市场机制配置,人力资源的竞争就会更为激烈,高等教育直接针对用人单位和市场的需求,按照社会供求关系,确定发展规模和速度,调整人才培养模式和教育内容也成为必然.

同时,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深入的进程中,以深化教育体制改革为动力,教育自身发展机制和资源配置方式也发生深刻的变化.并且,随着市场经济资源配置机制和政府公共财政制度的完善,公共财政将主要支持义务教育和部分高等教育的发展,为进一步改革办学体制、吸纳社会资金投向教育,积极鼓励和支持社会力量办学提供了可能性.


三、信息革命的兴起使教育信息化成为一种新型教育模式

随着全球计算机网络和多媒体技术的进展,形成了以信息技术为依托、交互式教学为特点的现代远程教育模式.由信息技术革命导致的新的教育革命,也正在突破传统教育的时空限制,以覆盖面广、全方位地为各类社会成员提供教育怎么写作的优势,对人力资源开发产生强大的推动作用,从而使教育现代化步入新的接,得到前所未有的技术支撑.

我国作为发展中国家,目前的师资力量和办学条件都不能完全适应教育现代化的要求,加速教育事业发展和提高教育质量,仅靠传统的手段和方法是难以实现的,而运用计算机网络和多媒体技术发展现代化教育,将有利于发掘现有教育资源潜力,扩大教育机会,实现高质量教师和先进教学思想的共享,利用信息技术培养人才,发展教育事业,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怎么写作,使教育信息化成为符合国庆、实现教育适度超前发展和改革的重要途径之一,也是最具有潜力的一种新型教育模式.陈至立在2001年度教育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中指出:“教育肩负着培养新一代高层次信息技术人才的任务,又承担着提高国民应用信息技术能力的培训任务.”因此,通过各级各类教育机构推广计算机与网络教育知识,在全社会逐步普及信息化知识和技能,使从业人员比以往具有更强的适应信息社会的能力.由于信息技术在教育领域的广泛应用,还会推动我国知识经济和信息产业的持续发展.

相关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