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通过体育教学加强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更新时间:2024-02-06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34369 浏览:158184

作者简介:曲忠生,男,1976年出生,讲师,沈阳铁路机械学校毕业生就业指导中心主任.

(沈阳铁路机械学校辽宁沈阳110036)

摘 要:新课程下的体育教育应该是在探讨当前我国学校体育发展方向的同时,通过理论研究和实践教学等途径,充分发挥体育教学在心理健康教育中的作用.进而让教师在体育教学中真正落实心理健康教育,帮助学生树立“健康第一”的体育思想,使学生能在体育教学中实现心理健康,为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打下坚实的心理与生理健康基础.

关 键 词:体育教学;心理健康;心理健康教育

中图分类号:G43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026X(2011)12-0000-01

学校体育的根本目的和任务就是增强学生的体质,提高学生的健康水平.学校通过体育教学促使学生体质的增强,为学生全面发展奠定了物质基础,保证了学生在校期间健康地成长,精力充沛地学习和生活,并为学生终身的健康怎么写作.由于人的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之间的内在联系,学校体育在促进学生身体健康发展的过程中必然会对学生心理健康发生影响.学生通过参与体育活动,可以了解自己的能力和优缺点及各方面条件,正确认识自己,接纳自己,确立良好的自我信念.

但是,中职学生表现出得不良心理现象主要有:群体意识较差,环境适应能力较弱;独立意识欠缺,依赖性心理强;不能正确地自我认识,处理问题能力较差;大多数学生以自我为中心,表现出太多的自私心理,缺乏互助与合作精神.所以就需要相关的教育,去影响和矫正他们的不良心理和行为,而作为体育教学也应该发挥相应的教育功能,在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方面做出应有的贡献.

1.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现状

尽管当前教育杂志有许多文章呼吁学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有些先进的学校率先开展了这项工作,但从总体上,这项工作开展的还很不普遍,在一些学校中冷落心理健康的教育的现象还相当严重.

1.1对心理健康教育存在认识上的误区.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缺乏行动的动力,多数调查研究只片面通过数据来强调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人们并没有感觉到自己或周围的人有多大问题,一些学校开设了心理咨询室,然而咨询的人并不多.传统的教育人才观和陈旧的习惯思维模式,是当今开展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阻力.强调和重视心理健康教育必然要和现代化教育思想相联系.这种教育思想关注的是人的素质包括人的心里素质在内的全面发展,而重视心理素质的培养必然要关注心理健康的教育.

1.2缺乏对心理健康的研究,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缺乏必要的桥梁和依托.由于受到传统的应试教育观念的影响,学校只重视学科课程,不设心理健康教育课程,至使在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时缺乏明确的目标,也缺乏固定的时间保证和研究检测的手段.因此,师生也无法操作,心理教育处于可有可无的地位,却没能扎实的实行.为了实现教育的现代化,实施心理素质的教育,不仅涉及各科教学等诸多方面的改革,而且必然涉及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建立,并以此为相似度检测和桥梁,有力的推动学生心理素质的发展.

2.影响心理健康的因素

2.1家庭教育环境中存在的问题.从许多家庭教育来看,望子成龙的家长为数不少,尽管他们在孩子身上倾注了大量的心血,却忽视了孩子的心理健康.家庭环境和家庭教育对学生心理素质带来的消极影响.

2.2学校教育过分强调科学文化素质的提高而忽视心理素质的培养.由于受片面追求升学率的影响,学校教育只重视知识灌输,考分成为衡量教学好坏的唯一标准,教师、学生都无暇顾及心理素质问题,缺乏对学生进行适应生活,适应社会能力、自制能力、以及情感、性格等方面的训练,导致了学生的一些心理障碍和心理疾患的形成,升学的负担,加重了学生的心理障碍和心理疾患.在对待学生教育的方法上,教育工作者如果一味用主观、教条、粗暴的方法对待,会很轻易地损伤学生的心灵,而且可能会因一个心理障碍引起心理上的连锁反映,影响学生的健康成长.

2.3来自社会环境的影响.当今社会最敏锐最活跃的一部分人,学生特别是青年学生往往率先感觉到这种变化和冲击,但由于他们毕竟正处在人格和观念的形成时期,生理和心理都处于不成熟与成熟的变动之中,在他们心理中引起的波动也最为明显、最为强烈.


2.4学生自身的原因.青年期自我意识的发展有了质的变化.自我意识的发展更为关键,自我控制能力和自我评价能力也产生了飞跃.因此,他们在主观上萌发了强烈的成人意识.但是由于他们思维过程中很容易表面化和片面化,自我认识不全面,自我评价易受情绪波动的影响,因此客观上他们的心理并不成熟,因而其成人意识得不到社会的承认,严重的会导致一些恶习性事件.

3.进一步开展和促进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途径

3.1改变学校体育教学观念

学校领导和教育工作者要全面认识体育在当代社会的功能与价值,尤其是在素质教育和国民素质中的重要意义,认识到学校体育不仅要增强学生体质,还包括人格完善、健康心理的培养,树立身心统一的体育观和“以人为本、健康第一”的体育教学观.

3.2充分发挥学校体育课堂教学的主渠道作用

要严格按照教育部的要求,在实践中探索和构建出适应学生发展的科学的体育与健康课程体系,有效地发挥学校体育课堂教学的心理教育功能;体育教师在教学中应有意识地注意对学生健康心理的培养,应结合体育课程改革的总要求,科学设计体育教学活动和教学过程,因材施教;在体育教学中,应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激发学生的兴趣,在体验快乐的同时,让学生既锻炼了身体又增进了心理健康,充分挖掘各种课内外体育活动的心理健康教育潜力.

3.3加大学校心理卫生保健工作的力度

学校要配合体育教学,加强体育指导,使学生认识到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的重要性,并积极、主动地发展自己;学校还要积极提高体育教师的素质,特别是心理健康教育的素质,并要求教师注意对学生心理的研究,鼓励其在教学中的各种积极尝试,提高体育教师教学的科学化水平.

3.4体育教学应面向全体学生,把学生的健康放在首位

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不仅提高学生的技术水平,还要按学生的健康水平、兴趣好受、个性特长等进行分组,要特别关照那些身体单薄、运动能力弱的学生,当他们取得一点点成绩的时候,就要及时给予他们肯定和赞赏,鼓励他们去尝试、去体验.实践证明,这种方式对于那些自认为身体运动能力不行的学生很有作用.

3.5革新传统的体育教学模式

在教师的主导下,上课后按事先分好的组别,在明确教学目标后,分组到指定区域从事兴趣项目活动.教师在轮流辅导的同时,要切实注意观察每组学生练习的情况,并搜集带有普遍性的问题,可以采用暂停和紧急集合的办法,把学生集中起来,强调练习的重点,指出不足之处,然后再继续活动.实践证明,学生的思想得到解放、精神振奋、积极性得到充分的调动,由于心境畅快、情绪高涨,整个课堂也会显得十分活跃.

在素质教育、健康教育成为当今教育主基调的背景下,体育教学对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作用愈显突出,体育教学在全面增强学生身体素质的同时,在增进学生心理健康方面也发挥着巨大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