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后进生学习心理激励的

更新时间:2024-02-29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13063 浏览:57315

在教育教学的过程中,学校不得不面对这样一个重要的问题,那就是后进生.那么,什么样的学生被称之为后进生呢?所谓的后进生是指在学习能力方面偏弱,学习习惯可能存有问题的学生.实际上造成这种结果的原因可能是多方面的,而且越来越成为教学工作中的一个难题.追求素质教育的我们本着“一切为了学生,为了一切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努力做好后进生的转化工作.而且要把这项工作作为教育教学工作的一个重点来抓.那么,追根溯源,后进生的形成因素究竟有哪些呢?

一、后进生的成因

1. 学生自身原因.唯物主义思想认为事物的发展是由内外因共同作用的结果,万事万物起关键与决定作用的是内在原因,因此研究后进生的自身原因是非常必要的.有人把智力定义为学习能力,认为智力高的学生学习能力就强,接受新知识就较快,学习发展的潜力也就大.所以,在某种意义上来说后进生的形成是和自身的智力发展有一定关系的,我们应该承认学生的智力水平存在差异.可能还有的学生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意志力不坚定,自制力薄弱,缺少学习的兴趣,注意力不集中,情绪不稳定等情况,这也是造成“后进”的一个重要因素.

2. 家庭因素.家庭环境对孩子的成长是十分重要的,一个好的家庭环境可能会成就一个优秀的人才,相反,一个不好的家庭环境可能会耽误孩子的一生.我们学校地处城乡结合处,所以很多孩子的家庭情况都比较特殊.有部分学生是来自单亲家庭的,父母的离异给他们心灵带来极大的创伤,让他们心里产生极度的自卑,从而影响他们的学习状态.还有些学生父母进城务工,把孩子交给爷爷奶奶或外公外婆照看,这些老人又太宠爱自己的孩子,孩子的学习得不到充分的关心,甚至会使孩子养成过分以自我为中心、自私自利、蛮横无理的性格特点,这也势必造成孩子的成绩下降.还有部分家长本身文化素质不高,他们的言行举止也直接影响着孩子的身心发展,他们的道德品质可能不是很高,只追求自己享受生活,而这些对孩子的成长都是极为不利的,甚至会产生消极的影响.还有些家长对孩子期望值过高,导致孩子学习压力过大,从而让孩子产生了厌学的情绪.


3. 学校因素.学校是一块教书育人的净土,然而在这块净土上却也经常会出现一些不和谐的因素,比如个别老师只关注优等生,从而忽略了这个更需要关注的群体――后进生,使他们受到冷落,得不到老师的赏识,这让他们更加没有积极上进的热情.还有些教师教学没有耐心,没有掌握科学的教学方法.教育方法也比较简单和呆板,学生不仅没有感受到学习的快乐,而且还失去了学习的兴趣.教学应注重的是选择恰当的方法和良好的策略,如果采取了不恰当的教育方法,势必造成相反的效果,使学生产生逆反的心理,进而沦为后进生.

4. 社会因素.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有一些社会因素也在影响着学生的学习和生活,由于信息传播的途径越来越多,社会上一些消极思想和不良文化越来越多的被孩子们所接收.学校周边的一些游戏厅和网吧对学生来说,非常具有诱惑力.社会上一些不良的思想,如拜金主义、享乐主义的盛行都将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孩子的身心发展.

二、后进生转化策略

1. 用爱温暖学生.苏霍姆林斯基强调,对那些因家庭或社会条件不良影响而表现异样的孩子要以“朋友和志同道合者”的态度和方式对待他,因为只有发自内心的爱,才能使他们感到温暖,我们只要用热情期待和肯定,就能得到希望的效果,对待学生的优点,我们应该用欣赏的眼光看待,用理解和宽容的眼睛去看待学生的缺点,树立天天都能发展并成功的思想.只有这样,他们才会有前进的动力,才会在学习中不断得到突破.

2. 家校互动,共同关注.家校联动是教育孩子的一个有效的途径,只有对孩子进行全面充分的了解,才能更好地进行对症下药,因材施教.有些孩子在家长和老师之间两头瞒,导致他身上出现的问题不能及时发现、及时解决,时间久了,便也就形成了习惯.所以,增强家校互动也是转化后进生的一个有效的途径.

3. 运用期望理论.罗森塔尔效应告诉我们,教师对孩子的发展特别重要,所以教师不要放弃每一个后进生.只有这样,在教学中我们才能做到公平、公正,让后进生也感受到同样的温暖和鼓励,只有这样;后进生的自尊感、自信心和学习热情才能油然而生,从而产生良性循环,进而完成对后进生的转化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