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淡输血病人的心理护理

更新时间:2024-04-03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4307 浏览:14042

【摘 要】输血的病人,由于个体差异,年龄性别,文化程度,神经类型,疾病种类和病情等的不同,所以病人可以出现各种各样的心理状态和心理需求.护士在实施输血护理的过程中,自始至终必须有敏锐的观察能力,运用专门的知识和临床经验,进行综合判断.并通过良好的语言,熟练的技能,认真负责的态度,以及情感的感染力,改善病人不良的心理状态,调动病人的主观能动性,使病人共同参与输血过程,以达到输血护理目标的最佳效果.


【关 键 词 】输血病人;心理护理

【中图分类号】R47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4-0393-02

1.创造安静、舒适的输血环境

人体与外环境相通,环境是病人获得生理、心理需要的外部条件.接受输血的病人尽管在生理和病理上对血液有所需求,但他们处于被动状态.输入的血液又是异体物质,血液的颜色和粘稠度足以刺激病人的感官,使病人产生不同程度的紧张,尤其是急性大量失血的病人,往往产生恐惧心理,对输血既渴望又害怕.急救时的忙乱,环境的噪杂,只会增加病人的烦燥、焦虑,产生恐惧和不安全感,严重时还可以引起头痛、头晕、心律失常和血压波动等.因此,创造一个安静、舒适的输血环境实有必要.避免高声谈话,动作轻柔,遵守保护性医疗制度,及时清除病人的排出物,避免不良的刺激,使病人烦燥的心理得到宁静,增加对输血治疗的信心.

2.输血病人常见的心理状态及护理对策

2.1 输血病人常见的心理反应

2.1.1 认为接受输血治疗是意味着病情严重,因此对自己所患疾病产生悲观失望、忧心忡忡和多思多虑的心理状态.

2.1.2 血液是他人之物,成分复杂,进入自己的体内,会不会产生副作用.有的病人询问献血员的性别、年龄和健康状况,他们往往喜欢得到年轻的同性献血员的的血液.有的听到输入异性献血员的血液时,大为惊讶,询问会不会改变他的性别.可见,病人在接受输血时常出现多种复杂的心理状态.

2.1.3 多次输血治疗患慢性疾病的病人,对输血比较坦然,有部分病人会产生依赖心理.如某些血液病病人,以输血维持生命,便迫切要求输血.

2.1.4 对输血知识了解比较多的病人,往往担忧血的质量,尤其曾发生过输血反应或患过输血传播病的病人,对接受输血特别谨慎和敏感,思想负担加重.

2.1.5 要求了解输血知识与自身疾病的关系.例如,患再生障碍性贫血的病人会询问输入体内的血液有效作用能维持几天;溶血性贫血的病人在接受输注洗涤红C时也会问红C为什么要经过特殊处理等问题.可见病人是在不断探索输血与自身疾病的关系.

2.2 心理护理对策

2.2.1 充分了解接受输血病人的心理状态和需求,护士对病人的心理状态和疾病状况越了解越能作出正确的分析和判断,针对病人的个体差异,因人施护,可取及较好的效果.

2.2.2 做好输血前的宣教工作:输血前,采取各种方式向病人介绍输血的有关知识,输血对恢复健康的意义,需要做的准备工作.护士要有端庄的神态,亲切的语言,良好的怎么写作态度,取得病人的充分信任,使病人在输血前就产生积极主动的配合心理.

2.2.3 输血过程中,护士熟练的技术,细致的观察,反复的巡视,合理处理输血中发生的细小问题,均能增加病人的安全感,使他们在输血时放松情绪,得到很好的休息.

2.2.4 对输血产生依赖性的病人,则应讲明输血不是唯一的治疗手段,仅仅是一种替化疗法,应鼓励病人从全方位配合治疗和护理,促进早日康复.

2.2.5 对输血有紧张、担忧,但又需要多次输血的病人,护士应进一步介绍有关血液和输血的知识,输血与个案疾病的关系,以消除病人的顾虑,放心地接受输血治疗.

2.2.6 对休克和昏迷的病人,因其反应性降低,护士更应倍至关心,并按规程操作,向家属和陪人讲明情况.

3.输血反应时的心理护理

一旦发生输血反应,除了护理技术上的积极处理外,需加强对病人的心理护理,着重要稳定病人的情绪.护士要注意自己动作稳重,不能惊慌失措,同时要耐心解释输血反应是可以得到控制的.发生严重输血反应时,护士要陪伴在病床边,一方面可以加强观察,及时处理;另一方面,让病人得到安慰.当症状得以控制时,可以提醒病人注意感觉的好转,使病人进一步减少紧张情绪,增加信心,积极配合治疗.

4.输血后的心理护理

输血常有明显的短期效应,所以在输血完毕时,护士应当充分利用这一效应,激发病人输血的愉快情绪,以增强战胜疾病的信态.例如:可以对病人说:输血时你配合得很好,现在脸色红润了,气急改善了,头晕好转吗?也可以说:血压稳 定了,脉博变得有力了等.鼓励病人产生乐观的心理,并为下一次输血治疗打下良好的心理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