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护理在计划生育手术中的应用

更新时间:2024-02-20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4383 浏览:12433

摘 要 :目的 通过心理护理在计划生育手术中的应用,探讨提高计生工作的有效途径.方法 选取在我院行计划生育手术的受术者860例,随机将430例受术对象在进行必要的妇产科护理的同时,术前、术中、术后均配合心理护理设为观察组,另430例受术对象只进行必要的妇产科护理设为对照组.结果 观察组比对照组手术配合良好率增加28.2%(P<0.05).结论 心理护理在提升受术者心理素质的同时,促进了计生手术的顺利进行.


关 键 词 :心理护理;计划生育手术

在临床实施计划生育手术时,由于受术者对手术缺乏应有的了解,难免会产生不同程度的紧张、焦虑、恐惧情绪[1].这些情绪将影响其是否接受手术,术中的配合程度,以及术后的康复.近几年来,为了使受术者能很好地配合手术,尽快康复,我们把心理护理应用到临床护理工作中,现将临床应用情况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2年1月~3013年12月在我院行计划生育手术的受术者860例,均为女性.其中上环378例,取环122例,人流254例,结扎106例.年龄22~51岁,文化程度大专以上62例,高中126例,初中262例,小学410例.身心健康,无手术禁忌症,且为自愿要求手术的受术者,随机分为两组,对比两组的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观察组除进行必要的妇产科方面的护理,再有针对性地配合心理护理.术前心理护理:首先应了解受术者的心理状态,如对手术的知晓度、承受力,担心术后能否恢复,医院环境是否适应,对医护人员的印象,以及家庭情况、经济状况等.然后针对受术者入院时产生的种种思想顾虑而引起的抑郁、焦虑 、恐惧情绪,及时予以心理辅导.带其参观、熟悉手术环境,到计划生育宣传栏前讲解与其计生手术有关的医学、生殖健康保健知识,了解手术的目的、意义、注意事项等 .让受术者逐渐消除陌生情绪和思想顾虑,身心处于最佳状态[2],对医护人员感到信任.

1.2.1术中心理护理 受术者进入手术室后,先安抚情绪,待其心情稳定后再进行手术.在对受术者进行检查和消毒的同时,介绍术中可能出现的不适和应对措施,鼓励其放松配合.

1.2.2术后心理护理 告知术后注意事项,进行饮食营养和个人生活保健的指导,及时对术后出现的任何不适予以科学的解释,消除受术者的疑虑和顾虑.

对照组在术前、术中、术后只进行妇产科常规护理.

1.3心理状态分析

1.3.1 紧张恐惧型 由于女性在意志过程中自制性较弱,对痛苦耐受性差,她们怕妊娠又不敢上环,一旦,又怕做人工流产,有的已有2个孩子,用其他方法避孕又经常失败,却不敢做绝育术.

1.3.2 害怯型 患者在性意识方面有较强的羞怯心理,往往感到不好意思,有的甚至要别人代讲,未婚者怕医护人员歧视冷落,希望得到同情,有的报检测名.

1.3.3 思想不通型 有的妇女,尤其是农村妇女,对计划生育政策认识较差,没有生育指标也要生第二胎,有的没男孩还甚至想生第三胎、第四胎,有的自己不准备再生了,却不愿意做绝育术,担心术后出现并发症.

1.4 观察指标 观察受术对象对医护人员的依从性,在整个手术过程中的配合情况.若患者整个手术过程情绪稳定,术中全身肌肉放松为配合良好;若受术者情绪抑郁或恐惧,甚至大喊大叫则为配合欠佳.

2结果

2.1两组受术者手术配合情况比较 观察组配合良好的受术对象明显多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注:与对照组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作为医护人员对前来就诊的患者应热情主动,语言亲切.对紧张恐惧型,有意识地介绍医护人员的情况,以增加其安全感和信赖感.对于羞怯型的尽量不过多的暴露,谈话时尽量避开个人隐私,使她们消除顾虑,敢于面对现实,大大方方地与医护人员合作完成手术.

一般来说,一个健康的人在进入患者角色后,往往由于疾病的折磨、医院诊疗环境陌生、新的人际关系的出现等,会产生一系列特有的心理活动.心理护理的任务就是针对患者的心理活动规律和反应特点,采用一系列良好的心理护理措施,去影响患者的感受和认识,改变患者的心理状态和行为,使其早日恢复健康[3].在实施计划生育手术时,有针对性地将心理护理贯穿于术前、术中、术后的各个环节,可对受术者存在的心理问题及时干预,随时得到解决或缓解.通过心理护理,让受术者了解计划生育手术的过程、目的和意义,消除抑郁、焦虑和恐惧情绪,从而乐于接受手术.特别是一些文化程度较低的受术者,受到有针对性的和计划生育密切相关的咨询和教育,心理承受能力和健康认识水平大幅提高.本文临床观察数据也证实了观察组的手术配合情况优于对照组,既提高了计划生育工作效率,又提升了受术者的满意度,因此值得临床推广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