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地城市地形与心理

更新时间:2024-03-19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27671 浏览:130259

摘 要 :本文分析了山地城市的山地元素对居住者心理的影响,通过实例分析探讨了不同山地元素及高度的变化引起的人的心理反映,并提出了对部分山地元素的处理手法,对山地城市设计具有一定指导意义.

关 键 词 :山地城市 山地元素 心理 坡度

山地地形地貌的特点

山地城市的地形较平原城市复杂,高低起伏不平,高程的丰富变化形成的多彩的城市空间,而这样的城市空间会对居住者产生什么样的心理影响呢?具体又有哪些山地地形元素对人们的心理产生作用呢?对这一问题的回答将有利于指导山地城市建设,从而创造符合居住者心理需求的山地城市空间.


山地的地形特点可由坡度、坡高、凸凹地形的形态来慨括.而人的心理也分别与这三个因素有关.

坡度对人心理的影响

坡度的大小和人与坡度的方向会影响人的感觉,当人在坡地上,面对坡地,前高后低,人的视野窘迫,坡度越大压迫感越强.而当人背对坡地,前低后高,人较有较好的视野,可以产生安全感和优越感,但当坡度大于1:2人的重心难以维持时安全感就开始下降,危险感加大.

坡度大小的感觉与其表面材料的质地相关,质地越粗糙,坡度越不引入注意.如,一个光滑的混凝土路面,比粗糙的路如卵石路更让人注意到它的坡度.一般来说,大于2%的坡度比较容易让人觉察到.

一个坡度与另一个坡度的关系也会影响对陡度的感觉.例如,一个人沿着8%坡度的人行道前进,后来此坡度变化为4%,对他来说看起来4%的坡比8%的坡一半还小.而且坡度变化越陡,在较低的高程点处被包围的感觉越明显,而在较高的高程点处戏剧性和兴奋感就越强烈.

地形、地貌和坡度的变化把山地城市景观划分成多个的单元,建立了比例感和次序感.这种坡度变化的形式影响了居住者对空间、视觉的感知和对一个地区的印象.

高度对人心理的影响

人处于山地城市的不同高度会因为景物变换而产生不同的心理.现就这一高度变化产生的心理影响作分级讨论.

平点 平常心理

1-3m此高度介于地面和大部分树木高度之间,在这一高度有较强的亲和感和优越感,这一高度范围包括了一般人的身高,因而有较强的高度优势从而产生优越感.同时平时由于高度原因无法触摸到的树木可以接触了,与低点的人和物能够接触到,有亲和感.

3-18m 此高度介于树木高度和大部分城市建筑高度之间,此高度的人视点为俯瞰斜视,对景物和地面人的活动能够有清晰的视线,对人的脸部表情能够分辨.因而这一高度与低点的亲和感仍然较强,优越感进一步加强,由于高度增高视野变得开阔,心理感觉较开阔.

18-30m 此高度超过了一般城市多层房屋的高度,视野更加开阔.但是无法看清低点的人和景物的细部,与低点的相对距离也近一步加大,对于低点的亲和力较弱,但由于高度的增加,所见景物也进一步增多,控制或支配感加强,优越感近一步加强.

30m以上此高度与低点的距离近一步增加,相互间的关联进一步减弱,心理感觉与低点有较强的隔离,可视景物进一步增大,视野更加开阔,心理感受较为舒广.

由于视线的原因相对于周围景观较高的点,有可能成为引人注目的地方.升高的坡度因为扩展了视野景象的整体范围,可以给人一种广阔的感觉.同时,站在较高的地方可以给人一种优越感,及对一个地方的控制或支配的感觉.

不同视点对人的心理影响

对细节的认知能力 和低点的亲和感 舒畅感 优越感 支配感

平点高度 细节清晰 强 低 低 弱

1-3米 能看清脸部细节,树叶形状 强 较低 较低 较弱

3-18米 能分辨人的表情、树枝及树叶 较强 较高 较高 较强

18-30米 能分出人的衣着,树木形状 较弱 高 高 强

30米以上 能分辨人的数量,植物群的大小 弱 很高 高 较强

凸凹地形对人的心理影响

一般情况下,一个平面地形从视觉上来讲比凸面和凹面地形缺乏令人愉快的感觉,这取决于相互间的比例和对比.人从上坡面看凹面较为愉悦,因为它表现出上升的特色.从下坡的一边看,地形都缩小了视野,随着坡度凸面加大,这种缩短变得更明显.从凸面斜坡上坡,高度感在加强.同时距离感好像压缩了,因为中间的地带按线缩短了.下面引自作家阿瑟•, 雷斯特里克的《奔宁山谷》(出现在弗历茨•,斯蒂尔的《地形感觉》一书中),描述了地形影响能欺骗人的体验:

“从高高的荒野上,突然看到一个山谷的景色,给人留下最为感人的印象,正如山谷的老乡离开“顶端”时意味深长地大喊大叫一样.也许有人会在这个遍布石南属植物的荒野世界度过这样的一天――只有松鸡和麻雀能对他的行动说三道四(发出评论),而或明或暗的小溪和水沟把高沼地的宽广景色分割得支离破碎.实际上,许多小溪和水沟都是缩小的画中所能看到的山谷口中的裂缝.高地开始倾斜,有人也许来到石南属植物丛生的泥滩沼泽地的边缘,进入了荒草遍布的世界,偶尔也可看到几条小溪的源头.此时此刻,当有人从荒野边缘极目远眺时,山丘的凸出高处尽收眼底.在这里,人们能够往回看到缓缓的斜坡或视线沿着常常出现陡峭的斜坡直通山谷.”

山地元素心理实战

山地间不同的高差需要山地元素来衔接.这些元素应用得是否恰当,是通过对场地可能用途和设计计划要求仔细分析来确定的.在下面将中讨论和说明几种修坡山地元素与心理的相互关系及在设计中的应用.

梯步

梯步是较常见的坡地交通处理方式,其最小宽度是900mm,而理想的最小宽度是1200mm.

梯步的最大宽度可以覆盖整个坡地,这要根据设计者的意图而定.梯步是人较常接触到的场地元素,宽度较小的梯步给人通过的意图,而宽度较大的梯步给人以稳定的感受,宽度较大且程弧形的踏步则可能围合成倒锥形的圆形空间,因为它的形式与剧场的席位相似,所以很容易形成聚会的氛围.

梯步的宽度和形式会影响心理感受,同样梯步的高宽比也会对心理产生影响.大家常走的梯步尺寸为150X300,因而习惯了这种高宽比,当这种比例发生变化的时候,脚部的肌肉的紧缩程度将会传给大脑,发生心理的变化.所以梯步的高宽比小于1/2时时可以感觉到亲松和休闲、而当梯步的高宽比大于这一比例时则感到压力和困难.

需要说明的的是踏步踏面的大小同样会影响使用者的舒适感:当踏步面宽<300mm时即踏步面贴近或小于人脚的尺寸时,行人将不得不小心紧慎,以免滑倒,因而总体感觉紧张;当踏步面宽在300mm--500mm时行人行走较为轻松、舒适心情亲松.当踏步在500mm-1000mm宽时行人感觉比较尴尬,行走费力.因为在这一宽度是正常人步行的一步距离和两步距离之间,行人将面临两难选则:要么每一步都大力跨步,一级台阶一步,这样体力较累.要么换为两步,一步上踏步,一步走踏步,这样交替行进,这需要行人高度专心,否则容易滑倒,因而心较累.当踏步大于1000mm时,踏步接近于平台,行人感觉行动自由、心情放松,比较利于观景.

踏步面宽与步行人心理

踏步面宽 <300mm 300mm-500mm 500mm-1000mm >1000mm

行人感受 紧张、困难 轻松、舒适 尴尬、费力 自由、轻松

困难指数(1-5)级 1-2 4 2-3 5

人行坡道

坡道是另一种缓坡交通方式,不仅能给行人带来轻松的高程变换方式,更给残疾人和老年人的上下带来了方便.与楼梯相同其最小宽度是900mm,而理想的最小宽度是1200mm,坡道坡度应小于8%,坡道总体给人以舒适、恬静的感觉.但是超过25m而没有任何变化和转折的坡道会引起行人沉闷、单调的情绪.


挡土墙

挡土墙是在山地城市建设中较为常见高差的处理形式,通常在需要较大高程转换而又没有太多空间和距离时采用.低于人视点的挡土墙即<1.5m的挡土墙给人的感觉是空间上的限定,有通过性的障碍.高于1.5m的挡土墙挡住人的视线,没有任何视觉延伸,给人的感觉是强烈的封闭和单一.

对于较高的挡土墙可采用以下方式解决其封闭和单一感觉:

1.材质、色彩、纹理的变化打破挡土墙的单一

一般挡土墙由于造价及结构等因素材质使用上较为单一.当山地城市街景立面中出现大面积的材质单一的挡土墙时会立即阻隔人们的视线,过长的挡土墙也会给人带来相对单调的感觉.因而在设计大面积的挡土墙时可以考虑采用多种材质组合,形成一定的变化.也可以在同一材质上设计不同的凸凹纹理变化,达到同样的效果.在选则材质的色彩上也不必拘泥于一种颜色,可以考虑几种色彩搭配.如在重庆地区多为青色沙岩石砌成的挡土墙,如果在其中适当点饰一些灰红色沙岩石将会有效改善视觉效果.同样在材质的尺寸大小选则上也不必只一种规格,可以考虑两三种材质组合或自由拼贴.

2.利用植物和构筑物丰富挡土墙的空间层次虚化封闭感

挡土墙立面缺少层次也是其容易引起单调的感觉的原因之一,可以利用藤本植物以及树木增加立面层次,现在还有一些构造新技术可以在挡土墙上种植植物,将挡土墙变为绿坡,其次,如果经济允许的话也可以结合结构适当增加一些构筑物,加强立面层次感.例如:网格、构架等,

3.设计本身形式丰富的挡土墙

根据结构受力,挡土墙形式本身可以采用多种,如把单一的挡土墙分为几个台阶式的台阶间还可以栽种植物和花草,或者结合受力设计成弧形的.

斜坡

斜坡对于改变坡度来说是最经济的技术,但是比挡土墙需要更大的空间,为了视觉效果明显,斜坡不应小于5:1.但种植斜坡坡度不应大于2:1.斜坡给人以延伸感和围合感,其斜坡走向将人的视线引导至斜坡顶端.故斜坡顶端的建筑或景观造型应重视.

阶地

阶地提供了一系列相对平坦的中间水平面以适应坡度的变化.形成阶地的原因可以是视觉方面的、功能方面的或结构方面的.阶地可以通过使用斜坡或墙,或斜坡和墙结合形成.阶地有自己独特的韵律感,层次丰富,对应不同的设计尺度阶地较宜形成亲切而人性化的空间.

城市空间是居住者生活和行为的场所,而山地城市空间有其特有的山地元素,这些元素构成的山地城市的形态会影响人的心理感受和行为习惯,因而在我们的在山地城市的设计当中应该充分考虑居住者的心理感受和行为习惯,从而创造人性化的城市空间,创造舒适、宜人的人居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