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主任工作中心理效应的运用

更新时间:2024-01-24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23304 浏览:106417

班级是学校基本的教学单位,班主任是班级的组织者、管理者、是班级的灵魂人物,做好班主任工作,对于深化素质教育,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探明心理教育的影响,充分发挥其积极作用,无疑可以使班主任工作更加符合教育规律,从而使各项工作得以提高.本文拟从3个方面,就如何运用心理效应做好班主任工作,谈一谈粗浅的看法.

1. 运用首因效应和晕轮效应,树立班主任的良好形象

管理心理学认为班主任对学生的影响存在于两个方面,一是权力影响,另一是非权力影响.班主任的权力影响力主要来自刚性的管理、组织,奖惩等,其影响力有一定上限,只要加强和规范管理,就容易达到一定的水平,且很难在这个水平上再有较大提高.应该说,纯管理的问题是极易解决,甚至可以“克隆”.班级工作的成效之所以存在较大差异,主要取决于非权力的影响.非权力影响力可以产生一种使之自愿、主动接受影响的心理力量.其主要因素就是威信.威信靠权力压不来,靠吆喝得不来,更无法生搬硬套,必须树立良好形象.而善用首因效应和晕轮效应,就可以帮助班主任解决好形象问题.

所谓首因效应是指,人与人接触认知,首先被反应的信息对于形成人的印象有强烈的作用.简单地说就是第一印象.首因效应容易引起认知的偏差,就在于认识是根据不完全信息做出的判断.首因效应一旦形成,就会直接影响到交往相处的态度.班主任必须深谙个中道理,充分利用首因效应而产生的认知偏差,让学生对自己有一个良好印象.尤其要认真对待每一个“第一次”,把最优秀的一面展现给学生.如做好第一次见面的准备、上好第一节班会、组织好第一次班级活动、备好第一堂课、批好第一次作业、搞好第一次家访、做好第一次与学生谈话等等.尤其是“见面课”,一定要以参加“面试”的心态,把学生当成“主考官”,尽力向学生展示自己最优秀的一面,包括穿着得体,精神状态,语言的运用等举首投足的细节问题,都不容忽视.这样,就可以初步树立起形象和威信.

晕轮效应就是,在认识过程中,人们常常对所具有的某个特征而泛化到其他一系列有关特征,也就是从局部信息推及形成一个完整的印象.这就好象晕轮一样,从一个中心点逐渐向外扩散成越来越大的圆圈,所以称之为晕轮效应(也称为光环效应).“一俊遮百丑”就是晕轮效应的具体体现.身为班主任一定要活用晕轮效应,巧妙地树立起自身的良好形象,具体讲,就是要在一个或几个“特长点”上聚焦,反复、系统地向学生推介自己,不断强化学生的深刻印象.如:音、体、美有专长的要多组织相关的活动,口才、书法、写作能力强的要创造展示才艺的机会和环境,要用自身的优秀品质不断的“冲击”影响学生,使学生折服,从而树立形象,建立威信.当然才艺特长重在自我培养,应多加强学习和锻炼,努力提高师德水平和业务能力,尤其要有重点地加强教育教学技能训练,做到一专多能,博而能专.只有这样,班主任的特长才更有生命力,更能让学生信服.


2. 善用皮革马利翁效应和罗森塔尔效应,激活学生自我发展潜能

班主任工作具有长期性、复杂性、艰巨性的特点,这就需要班主任要有扎实的功底,较强的能力,更需要有“爱”.从心理效应上看,“爱”和高期望可以使学生走向成功,皮革马利翁效应和罗森塔尔效应就是很好的证明.

皮革马利翁是古代塞浦路斯的一位善于雕刻的国王,由于他把全部的热情和希望都放在自己雕刻的少女雕像身上,后来竟使这座雕像活了起来.美国心理学家罗森塔尔和雅各布森称之为“皮革马利翁效应”.这个神话故事告诉我们,只要你把全部心血灌注在学生身上必然会收到极好的效果.罗森塔尔又做了进一步研究,他在纽约的一所中学做过一个实验,在各班随意选出10多位学生的名单,私下赞扬了他们一番,指出他们各自的优点,并宣称他们都是最有前途的学生.随后把这些学生名单交给该校的教师.其实,这些名单是随意拟定的,并没有什么科学依据,但正是这些特殊的名单,使教师自觉不自觉地提高了对这部分学生成功的希望值.在教师的关怀鼓励下,这些学生刻苦求学,锐意进取,9个月后,奇迹出现了,在期末统考中,这些随意抽出来受到赞扬的学生,学习成绩全部是优秀.这就是著名的“罗森塔尔效应”.

“皮格马利翁效应”侧重于“爱”,“罗森塔尔效应”侧重于“高期望”.由此我们可以得到一个结论:使学生获得爱和高期望,是优秀班主任的重要素质.这就是我们常说的:没有教育不好的学生,只有不会教育的老师.爱学生,尊重学生可以培养起自信心,高期望,可以增强学生的前进动力.真爱所至,金石为开;说你行,你一定行.

因此,做好班主任工作必须要付出真爱,要爱岗敬业、爱学校、爱班级、尤其要爱学生.当然,对学生的爱,不是溺爱,更不是口头上或做做样子的爱.而是建立在尊重、信任的基础之上,全心全意的爱.是严师的爱和慈母的爱的综合.只有真爱才能有真正的信任,真心的赞扬,真诚的付出,从而也才能使学生建立自信,发奋图说,充分发挥潜能,取得一个又一个的成功.

要真心对学生抱有期望,暗示学生“你能行”,让每个学生都认为“我能行”,要善于发现学生的点滴进步,按“最近发展区”的要求,提出一个又一个期望.这样,众多小期望就变成一个大期望,众多小成功就合成一个大的成功.

3. 妙用鲶鱼效应和从众效应,增强班集体的育人功能

社会心理学家阿西曾做过一个著名的群体压力实验,结果表明:数十名自己独自判断的正确率超过99%的被试者,跟随大家一起做出错误判断的总比率占全部反应的37%,75%的被试至少有一次屈从了群体压力,做了从众的判断,这就是从众效应,也称阿西效应.

可见,人在面对群体压力时普遍存在从众心理.从众是个人适应生存的必要方式,从众可以帮助一个人很快地适应一个陌生的环境,使人迅速地融入一个新的集体中.因而说从众对个体的生存具有积极的意义.在教育教学中也大有文章可做.如抓好班风建设,就可以对绝大数学生产生一种积极向上的群体压力,有利于学生的健康成长.

鲶鱼效应源于这样一个典故:挪威人爱吃沙丁鱼,可沙丁鱼非常容易死.上市的沙丁鱼只有一位老渔民捕的鱼是活的.其奥秘在于:他在捕来的沙丁鱼中掺了少量的鲶鱼,由于鲶鱼有攻击性,所以捕来的沙丁鱼一直保持兴奋状态,活蹦乱跳,这位老渔民的沙丁鱼总是活的,能卖出高价,并因此发了财.

捕鱼如此,教育亦然.班主任运用“鲶鱼效应”发现并培养基础差,但有潜力的学生,在德、智、体、美诸方面培养后进生,把他们当成有功击力的“鲶鱼”.他们的崛起可有效地扭转班级滞顿,懒散的颓势,使全班学生,尤其是原来的优等生预感到一种危机,似有触电之感,对班级工作起了很大的促进作用.

上述两个效应给我们的启示是:要建立良好的班风,并不断发现培养各个层面的“鲶鱼”.首先,要在班级里建立、和谐、蓬勃向上的氛围,高奏团结拼搏、奋发向上的强音,要善于发现学生的“闪光点”及时提出表扬.对待学生出现的问题,要以个别谈话的方法来逐个解决.这样就可以争取学生情感上的认同,使他们自觉自愿地约束自己,争取与集体相一致的行为,主动地维护集体的形象和利益.其次,要善于发现并培养“鲶鱼”,树立“时时有鲶鱼,处处有鲶鱼”的观念,学习进步大的,单科成绩好的,有特长的,都可以成为“鲶鱼”.要真正让每一名同学都成为某一方面的“鲶鱼”.只要方法得当,一条“鲶鱼”就是一项好的工作,一群“鲶鱼”就是一个好的班级.

收稿日期:2013-04-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