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民新闻理念与新闻客观性的关系

更新时间:2024-02-24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26221 浏览:119696

【摘 要】20世纪90年代,公民新闻理念呼之欲出,但新闻专业主义提倡的客观性原则与公民新闻理念提倡的发挥民众主观能动性以及对政治的参与性格格不入.本文从两者产生分歧的原因入手,分析两者之间的关系,指出二者是可以共存的,并指出了其发展方向.

【关 键 词 】公民新闻 新闻客观性 新闻专业主义

一、公民新闻理念的提出

最早提出“公民新闻”理论的学者是纽约大学新闻学系的罗森(Joy Rosen)教授,他认为,“新闻记者不应该仅仅是报道新闻,新闻记者的工作还应该包含这样的一些内容:致力于提高社会公众在获得新闻信息的基础上的行动能力,关注公众之间对话和交流的质量,帮助人们积极地寻求解决问题的途径,告诉社会公众如何去应对社会问题,而不仅仅是让他们去阅读或观看这些问题.”他还进一步提出,新闻业是健康的公共生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所有被公共生活包围着的人——记者、学者、政治家、市民、左派、、中立者等都应该认识到如果市场取代了公共而成为现代社会中唯一的舞台,我们将全部沉沦.”①

新闻理念的发展植根于当时的社会环境和各种社会条件,公民新闻事业也不例外,公民新闻事业就是要通过新闻界的再次改革,鼓励民众参与到政治生活中来.它的理论脉络可以追随到哈贝马斯的公共理论以及审议,也是杜威“对话式”的一种回归.用詹姆斯·W·凯里的观点来说,公民新闻事业是新闻界出于对自我救赎的20世纪初的一场改革.而公共新闻事业理念的提出,是新闻界对自我弊病认识后的一种批判和自省,为挽回新闻界合法性地位、使新闻重新赢得社会尊重、重回道德高地的一场自我救赎.公民新闻事业的任务就是在新闻界的努力下,让民众重回政治生活中,重新激起民众参政议政的.

二、公民新闻理念与客观性原则争论的原因

1.媒体定位

媒介扮演的角色究竟是“看门狗”还是“公正参与者”,这是公民新闻理念与客观性原则争论的一个原因.“看门狗”是迄今为止业界唯一获得普遍认可的外号.从职业社会学“权力研究”的视角看,“看门狗”不仅实现了新闻职业的自主性,同时也很好地满足了社会职业“管辖权”边界限定的要求.“看门狗”的角色一方面起着扞卫,防止社会势力腐化的作用,另一方面又控制着职业权力的无限扩张,在政治角色扮演和新闻职业行为之间画上了一个分界线.因此“看门狗”角色实际上有两层含义:第一,看护,第二,不逾越新闻生产的边界.②

支持公民新闻事业的人们认为,“看门狗”的角色定位将专业主义和公共利益的关系进行倒置,体现了媒体“反公众”的一面.根据公共新闻事业“公众参与”的理念,罗森和梅里特为新闻工作者提出了一个新的术语“公正参与者”作为替代“看门狗”的新角色,并将其比作竞技体育中公正无私的裁判:“(新闻工作者)必须抛弃一些不容质疑的角色,如看门狗,政府之外的人,独立的观察者等并应该通过成为公正的参与者(fair-minded

participant)或裁判(referee)重塑新闻职业的重要性”.③“看门狗”和“公正的参与者”虽然都是的守望者,但他们有明显区别:“看门狗”意在民密切监视政治环境,一有问题就立即告知民众,但其本身并不参与社会活动,而“公正的参与者”却要加入人民之中并组织公众讨论.也就是说,新闻媒体的定位要求新闻工作者从的“看守者”转变为的“参与者”.

2.公共新闻理念实践不到位

客观性是一个现实操作性原则,在新闻客观性的指导之下会产生各种问题.如果新闻从业者将自己的主观情绪和自我解读,或是某些自我利益诉诸于新闻,一旦把握不到位,就会对民众进行误导从而伤害.长此以往,民众会对媒体失去信心,导致重复上世纪30年代怀疑主义的结局,新闻自身的合法性地位也会再次受到质疑.在商业化模式和市场化的社会环境下,媒体如何能保证不与权力和利益团体媾和,成为真正的“公正参与者”,这是一个复杂而迫切的问题.

虽然托马斯·C·伦纳德提出了普世道德和善的概念,但民众是否已经具备进行理性公共讨论的素质,会不会出现被煽动、被误导的担忧,以及在高度异质化的现代社会里如何寻找共同利益,这些都成为业界反对公共新闻事业理念的强劲理由.就像是詹姆斯·凯里批判的那样,托管式新闻事业只注重强调媒体自身的权力,而忽视了公众的特权,以公众之名取得了新闻的合法性地位,却在实践中导致了公众远离的现实,但是公共新闻事业理念缺乏客观性的约束,会不会导致各种随意主观化的介入,从而更直接地伤害④

媒体的角色定位以及公民新闻理论实践不到位的问题使得公民新闻理念与客观性原则争论不休.公共新闻事业理念,要求新闻从业者摆脱客观性原则之下的中立和超然地位,行使作为公民的权利,介入到公共生活之中,成为公正的参与者,同时也不再仅仅是问题的告知者,更是问题的解决者.这些似乎可以理解为相对于客观性原则,公民新闻事业理念更强调新闻从业者的主观力量.简单来说,公共新闻事业理念与客观性原则之争可以转化成主观与客观之辩.公共新闻事业理念与客观性原则是否真的那么水火不容


三、公民新闻理念与客观性原则并非“针尖对麦芒”

传统新闻学者高扬客观性大旗,难以容忍公共新闻事业对“客观性”的挑战,他们认为“客观性新闻是美国给予世界的一种至高无上的原创性道德理念”,是一种“迷思”,放弃它,新闻就丧失了存在可能.而在公共新闻事业的拥护者看来,传统新闻工作者们长期躲在客观性后面,客观性成为他们推卸责任的挡箭牌,是“如今新闻界疾病的主要原因”,只有公共新闻事业能够解决新闻业的这一大弊病.

我们应该在的高度重新认识新闻.新闻与息息相关,一方面新闻要为的实现提供充分信息,这种信息对于民众参与政治生活做出各种判断十分重要,客观性原则在这里就显得尤为重要.另一方面,民众日常生活中缺乏一个类似社区的可以充分自由表达观点的交流平台,新闻媒介作为一个信息流动的平台,在媒体上虚拟出一个类似社区交流的公共空间,而新闻工作者因为掌握信息优势,自身又是公民的身份,可以充当组织公民讨论的角色,此时要求新闻工作者主观介入,公平参与其中.

相关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