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感于农村学生和县城学生的成绩差别

更新时间:2024-03-20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6225 浏览:20354

期中成绩出来了,孩子在班级第二名,471分!欣喜之余,看了看其他班的成绩,还不错,年级前20名.可是,看了邻居一位在县城上初二的学生的成绩后,我再也高兴不起来.他这次考了501分,在班里22名.年级最高分都是550分左右,那倒差不多.这就怪啦!期中测试题一样,为什么农村学生成绩优秀的那么少,而县城的就那么多,差别也太大了吧!

笔者本不认为成绩好就聪明,也不认为成绩好就素质高.但是成绩最起码反映了一个学生的学习能力,也反映了一个班级、一个学校的教育水平.可是农村的学生和县城的学生成绩竟然相差这么多,这不由地引人深思,细细探究其原因,可能主要有三方面.

一、学校大环境

1.师资水平有差异

农村初中的教师大部分是中等师范毕业,函授本科才勉强有资格任初中教师.尽管进修到本科,但毕竟达不到业务水平,知识储备量有限.并且大部分班级学习气氛不浓,教师上课费劲.教师在“管理就是体罚”的束缚下,不敢大胆去管理.由于课堂上的喧闹气氛,学生学习效果很差.相比之下,县城学校的师资水平总体上要高于乡镇中学,教师们学历高,知识面广,发散思维更强,对教学内容能深入浅出地讲解,知识储备量要比乡镇级的教师多得多.班级纪律大部分都很好,基本不用花大的心思去管理.

2.学生学习主动性存在差别

农村学校里,有些学生根本就不把心思用在学习上,头脑里就没有上高中、考大学的概念;更有部分学生,受其他人的影响,认为学习无用,自己也就随波逐流,使本来想认真学习的学生也打起了退堂鼓,干脆也就不学了.尽管班主任多次强调学习的重要性,一时之间也想好好学习,但毕竟落下太多,想补都难.而县城学校学习气氛浓,学生受班级的熏陶,也努力学习,所以,尽管有聪明和不聪明之分,但毕竟用功了,所以成绩差别不大.

二、家庭原因

现在的农村家庭大部分是父母亲上班,或者出外打工,学生由爷爷奶奶照顾.由于是隔代人,爷爷奶奶大部分只是关心孙辈的衣食住行,基本上不大关心学习,学生在班级是什么样的名次,平时在学校表现怎么样也不去关心.

学生的父母亲有的也时常问问,但具体怎么去要求,提高到什么位置(知道学生学习差),自己也不知从何下手.有时,听学生说学习进步了,就想进一步提高,于是,就把重任交给教师,自己又不管不问了.还有的家长对学生的学习根本就不管不问,甚至在家中就给学生灌输学习无用论的思想.本来学生学习就吃力,加上家长平时的唠叨,学生就更不会认真学习了.

更有甚者,只是想让学生在学校长大,就图让学校把学生看大,以便长大让学生在工厂上班或者出去打工,只看到眼前利益,根本就没想到让学生多学习点知识,提高素质.


再看看县城家庭,家里的爷爷奶奶辈都是有见识的文化人,能够认识到学习的重要.于是,学生从小就受爷爷奶奶的教育影响,他们有时间就教孩子学习,学生的小学基础就不会差.

学生的父母都是年轻一辈人,有知识,有文化,有见识更懂得学习的重要,所以,他们一有时间就会和学生谈话,进行思想交流,了解学生的思想动向,再加上他们对学生学习的督促,学生学习优秀是不在话下的.有的检测期再上个辅导班,学习成绩优秀那是自然而然的.

市里有一所初中名校,面对全市招生,结果,农村乡镇中心小学在班里数一数二的尖子生就考不上,而最高分三科下来有县城学生只失去三分,足见成绩的优秀程度.这很大程度上是家庭培养的结果,仅靠学校大环境很难出现这样的优秀生.

三、社会原因

农村家庭只要父母有一技之长,生活就不错了,学习好还要上大学,交的钱更多,毕业后找工作也难.如果在大城市找工作,就需要写房,写房那是令家人头疼的事,花钱无数,十几年还债,生活拮据.所以,农民们也很现实,干脆把这种理念灌输到学生头脑中去,虽然口头上要求学生好好学,但又灌输考上大学后的艰辛.农民们亲眼看到出外打工的人挣到一沓一沓的人民币,出于对眼前利益的考虑,也想着等自己孩子大了出去打工挣大钱,所以,父母的言传身教也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学生.这也是农村学生不好好学习的原因.有的只是为了应付教师或者家长的一点希望,学习动力不大或者没有动力,有这种想法怎么会学习好呢?

再看县城里的学生,钱根本不成问题或问题不大.经济上的优越感,使父母潜意识里就有一种让学生到大城市闯一闯的想法.并且,周围邻居的孩子成功考到这个大城市或者那个大城市,激励了学生有远大的志向,从上学开始,就有考上大学的理想.

农村学生没县城学生学习成绩好的原因有很多,并且凡事也不能一概而论.至于农村学生和县城学生相比,也不能以分数论高低,只能说各有各的长处和短处,相对于用功学习的学生,成绩应该是平分秋色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