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学生享受语文学习

更新时间:2024-01-31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4221 浏览:14954

语文是母语教育课程,教育资源丰富,小学生又有着很强的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这些都为学生的语文学习创造了有利条件.如何利用好这些有利条件,让学生爱语文,享受语文的学习过程?对于语文老师来说,这是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

一、读透教材,挖掘语言魅力

有人向贾志敏老师请教:怎样才能备出一节好课?贾老师总是反问:课文你背下来了吗?于永正老师备课有一个从不妥协的“规则”:对课文中的任何枝节问题,只要存在着哪怕丁点儿疑惑,也要彻查.《全神贯注》中说:罗丹每次修改作品总要盖上一层湿布.为了弄明白这样一个枝节问题,于老师专程跑到文化馆去请教.王崧舟老师备《长相思》,细细读之,却一时没有感觉.于是,他跳出词外,研读了几乎能够找到了所有《长相思》的评鉴文字,写下了一万多字的评鉴笔记.后来又将一万多字的评鉴浓缩成1493字的感悟,正是如此,在全国首届中华经典诗文诵读研讨大会上,他的《长相思》一炮打响,引起巨大轰动.要引导学生发现美,教师首先要发现,要被陶醉.唯有这样,学生才能被感染,才能被打动.语文教学拿什么来吸引学生?毫无疑问应该是语言,文本的语言,而不是语言以外的东西.

二、走进文本,感受作者心声

走进文本,感受语言的魅力同时,更要引导学生体会作者的情感.“言为心声”,透过语言读出字里行间的情和意,这才能说得上真正的理解.只有这样,学生才能真正感受到语言的美.笔者在教学《师恩难忘》时,一直在思考怎样才能让学生真正体会到“我”对田老师那种发自内心的崇敬与感激.显然仅仅去抓住那些直接描写“我”对老师尊敬的语句是不够的.而体会课文也绝不能让学生只认识一位教学有方的田老师,只有通过文字让学生体会到田老师对学生的一片深情,方能水到渠成.

1.细节回放,体会田老师的认真

课文中细致描写了田老师上课时的情景.“他先把这首诗念一遍,又连起来讲一遍,然后,编出一段故事,娓娓动听地讲起来.”我先让学生找,然后让学生概括田老师讲课的过程,并说说自己的体会.学生在讨论的基础上对老师上课的认真有了初步的认识.田老师用心上课,对于学生来说,不就是莫大的恩惠?

2.品读故事,体会田老师的真情

课文中的故事,不仅仅是田老师对诗的解释.教学中我设计了这样一个问题:读了故事,你知道了什么?学生说,“知道了诗的意思”“知道了一个人不能自私”“知道了要保护环境”,我追问:“和原来的诗相比,哪些是诗中读不到的?”学生很快就明白,故事中的道理是诗中读不到的.而这却是田老师在用心地教育我们,这是关爱学生的一片真情,一份恩情.

3.由点及面,体会田老师的恩情

一篇课文这样教容易,而每篇都要编一个故事,而且一直都这样做,这是一种多大的一种付出啊?学生由此对田老师的高大形象有了深刻的认识,对四十年后的“我”的对老师的恭敬也就产生了共鸣.

4.留下悬念,激发学生读书热情

当然文中能体会田老师对学生恩情的地方还不止这些,如办学条件的简陋,只有田老师一位老师等等.在课堂上由于时间关系没有进一步地讨论,而是让学生利用课后的时间进一步地去阅读,探讨,学生个个摩拳擦掌,跃跃欲试.

三、关注学生,擦亮一双慧眼

关注学生,就要站在学生的角度去考虑如何教才能让学生更好地学.教师不仅要做文本、做作者的知音,更要做学生的知音.是多讲还是少讲,多媒体使用与否等,首先要考虑的都是学生,要以学生更好感受语言的魅力,走进作者的心灵为出发点,要以学生能更好地理解与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为出发点.

一个人只有有一双能发现美的眼睛,才能去创造美.引导学生去感受语言的美,激发学生用语言表达生活中的美,让学生在语言的世界里徜徉,那是一件幸福而富有创造性的工作.

1.在朗读中感受

语感的培养对于学生来说,特别是小学生来说是非常重要的.在反复的朗读中,学生对语意的理解也在不断地加深.语文学习如果仅靠课堂上的时间进行阅读,那是远远不够的.语文教学缺少了熟读的基础,上起课来往往也是事倍功半.脱离了读的语文学习可以说不是完整意义上的学习.

2.在点拨中发现

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限于年龄特点与知识水平,学生往往在发现语言的妙处会时遇到一些困难.教师可以通过比较、追问等方式在适当的时候给予点拨.让学生在探索中不断产生豁然开朗后的惊喜,体验成功的喜悦,将喜悦化为更大的动力.此时也当是教师最幸福的时候了.当然,此处的点拨绝不是包办代替,更不是放任自流.

3.在训练中提高

语言的学习,要与文本结合进行适当的训练才能收到好的效果.至于练什么与怎样练,没有固定的方法.教学中要注意结合教材,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结合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只有做到这三个结合,采用恰当的形式,才能取得比较好的效果.如批注、续写、仿写等都是很好的形式,当然体会修辞的妙处、修饰的作用、不同句子的表达效果等都可以结合课文使用.

4.在交流中顿悟

教学中要注意生本对话,师生对话,切不可忽视生生对话.生本的对话重在思,师生的对话重在导,生生的对话重在辩.对于文本,学生揣着一颗崇拜之心;对于教师,学生怀着一颗敬畏之心;对于同桌,学生更多的是说服对方的信心.课堂上,抓住有价值的问题引导学生讨论,不仅能让学生更好发现语言的魅力,而且能充分调动学生的思维,更能让学生体会顿悟的喜悦.

四、直通生活,点燃表达热情

课文的学习是积累,是内化,更是表达的催化剂.写自己的生活才能使学生更好地感受语言的妙处.最美的语言不是华丽词藻的堆砌,而是心声的自然流露.教学中要以课文为纽带,连通生活,使生活与文本相融,激发学生表达的,让心声诉诸于笔端.管建刚老师的文章《五(1)班的“文征笔伐”》介绍了班级里的同学通过班级的《评价周报》发表对同伴的看法,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学会用笔去表达看法,维护尊严.读来,我们不禁为管老师的做法叫好,因为他为学生搭建了一个自由言论的舞台,搭建了一个因材施教的作文训练场.作文已不是一种任务,而是一种生活学习的需要.


要让学生享受语文学习的过程,离不开老师的坚守和智慧和付出,离不开老师的点拨、引导和激励.心中有一颗理想的种子,终会给你带来一片明媚的春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