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励的运用艺术

更新时间:2024-03-22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22132 浏览:104211

领导是一门科学,更是一门艺术.领导者不仅要根据企业活动的需要和个人素质与能力的差异,将他们安排在不同的工作岗位上,还要分析他们的行为特点和影响因素,创造并维持一种良好的工作环境,以调动他们的工作积极性,提高他们的工作满意度,改变和引导他们的行为.这就要求领导者懂得运用激励艺术.激励通常是与动机连在一起的,它通常是指影响人们的内在需求或动机,从而加强、引导和维持行为的活动或过程.而激励种类的划分也是多种多样的:从激励主客体角度划分,有自我激励和外部激励;从激励对象角度划分,有群体激励和个体激励;从激励时效角度划分,有及时激励和延时激励;从激励的作用角度划分,有正强化激励和负强化激励;从激励的动因角度划分,有物质激励、精神激励.在这些不同的激励中,物质激励和精神激励是最常用的激励方法.

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有两个基本出发点:一是人是有需要的动物,其需要取决于他已经得到了什么,还缺少什么,只有尚未满足的需要能够影响行为.换言之,已经得到满足的需要不再起激励作用;二是人的需要都有层次,某一层需要得到满足后,另一层需要才出现.在这两个论点的基础上,马斯洛认为,每一个人都有五个层次的需要,即生理的需要、安全的需要、社交或情感的需要、尊重的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马斯洛将这五种需要划分为高低两级,生理的需要和安全的需要称为较低级需要,而社会的需要、尊重需要与自我实现需要称为较高级的需要.高级的需要是从内部使人得到满足,低级需要则主要是从外部使人得到满足.由此我们可以看出,要满足人的低级需要,主要需要外部刺激因素,可以简单概括为物质激励;而要满足人的高级需要,就需要从内部使人得到满足,可以简单概括为精神激励.

物质激励就是为满足人们的物质需要,以物质奖励为手段, 通过包括货币在内的各种实物奖品,使被奖励者得到一定价值量的物质利益,用以激励受奖人并教育他人的一种激励的形式.马克思认为,人类的物质生产活动是人类最基本的社会实践活动.而人们社会实践活动的目的,也正是为了增加物质产品,用以满足人们的生存和发展的需要.因此,也正是物质对人的生存和发展所具有的基础作用,对人的行为能产生导向性的引导作用,决定了物质激励的有效性.精神激励则是指体现在精神形态上的激励.是为满足人在价值体现方面的需要,以精神奖励为主要手段,包括表扬、荣誉、期望、关怀等方式,使人在非生理需要层面上得以满足.精神激励的形式多种多样,如荣誉激励、目标激励、工作激励、关怀激励等等.精神激励和物质激励同样重要,并与之共同构成了激励的主要内容.

激励是领导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而物质激励和精神激励又是现代企业的领导者最常用也是最重要的激励方式,但是不是说只要利用了物质激励或精神激励就一定会提高员工工作效率,物质激励和精神激励有一个正确使用的问题.

激励制度首先要体现精确、公平的原则.不论是进行物质激励还是精神激励首先都要在一个公平公正的情况下进行,如果一个企业有时所进行的激励不公正,在员工不该受到奖赏时进行奖赏或该受到奖赏而没有进行奖赏时,会影响其它员工的工作积极性.不但如此,如果一个企业没有一个精确合理的激励制度,仅靠企业领导者的个人推断,认为某位员工需要奖励,或进行何种奖励,而对其它员工的相同行为没有作出奖励,也同样会打消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因此制度一个精确、公平的激励机制是进行激励工作的首要任务.

如前所述,物质激励的作用是非常重要的,特别是在员工的物质需求没有得到满足的情况下,这种物质激励是对员工的工作绩效进行刺激的十分有用的手段.科学管理之父泰罗曾经提出过企业应实行差别计件工资,对员工进行物质刺激,奖励劳动生产率高的员工,以提高员工的整体劳动生产率.在现在社会的企业物质激励成了企业领导者们最常用到的激励手段,如给员工提高工资,增加奖金、分红,实行员工持股计划,采用灵活的工作日,这些都是物质激励的有效手段.

但是从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我们可以看出,人的需要不光是生理和安全的需要,还具有情感的需要、社交的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等,这些都不是普通的物质激励能满足得了的.这就需要对员工进行精神方面的激励.梅奥的行为管理理论也认为,人是社会人而不是经济人,即认为金钱不是刺激人们工作积极性的唯一动力,工人除了物质方面的条件外,他们还有社会、心理方面的需求,因此不能忽视社会和心理因素对积极性的影响.因此,需要企业领导者对员工进行必要的精神激励.在现代企业中,企业领导者经常会运用表扬、谈话、情感交流、知识培训等对员工进行激励,以提高员工的满足感,从而增加企业的业绩.精神激励具有教育性和长效性,根据激励的心理学原理,精神激励能导致巨大的、不消退的动机强度,能导致强烈的积极行为,在一定的条件下还会胜过物质激励.物质激励和精神激励各有特点,各有优势,共同组成了激励的框架,缺一不可.激励工作一定要找准物质与精神的最佳结合点,通过报酬激励、关怀激励目标激励、表彰激励等多种方式的立体组合,满足各层次成员的归属感、荣誉感、成就感、安全感和物质于精神的双重需求.

激励的目的是为了提高员工工作的积极性,那么影响工作积极性的因素也是多种多样的,如工作性质、领导行为、个人发展、人际关系、报酬福利和工作环境等,而且这些因素对于不同企业所产生影响的也不同.因此企业要根据不同的类型和特点制定激励制度,而且在制定激励机制时一定要考虑到个体差异:由此可见,要实行有效的激励,不但要考虑要物质激励和精神激励的不同作用,也要考虑要员工的不同特点,如男女差别、年龄差别、文化层次不同及所在职位的不同从而对不同员工实行不同的激励.如对待收入较低的员工实行物质激励的效果要高于精神激励,而对于企业中上层的管理干部来讲,对其进行适实的精神激励效果要优于普通的物质激励.

企业领导者在对员工进行物质激励和精神激励时要把握一个“度”.以物质激励为例,领导者在对员工进行物质激励时所对其实施的奖赏即不能太少,少了起不到激励的作用,也不能太多,太多的话无法进行下一次的激励.一位管理学家曾家说过,对员工进行奖励的金额是呈上升趋势的.对员工进行物质激励后,会提高员工的积极性,但同时他也会对下一次激励的金额有一个期望,这个期望不会比上一次的少,如果下一次的激励金额少于上一次的话,就不会对其起到激励作用.精神激励也是同样的道理.因此,要求企业领导者在进行物质激励和精神激励时要体现一个适度的原则,如果一开始就把激励的内容定的太高的话,以后的激励则无法正常进行,即使能够正常进行的话也起不到激励的作用.


综上所述,无论什么样的企业要发展都离不开人的创造力和积极性,因此企业一定要重视对员工的激励,根据实际情况,综合运用多种激励机制,特别是要做到物质激励和精神激励相结合,把激励的手段和目的结合起来,真正建立起适应企业特色、时代特点和员工需求的开放的激励体系,使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

(作者简介:李迎家,燕山大学里仁学院辅导员,助教,硕士研究生;白丽丽,燕山大学里仁学院辅导员,助教,硕士研究生)

相关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