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入膳――中药与食物的美妙合作

更新时间:2024-04-11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4003 浏览:10581

祖国的中医药堪称是中华民族的国粹之一,在经历了上下五千年的历史洗礼与岁月锤炼后,受到了时下越来越多人的认可.不过“厌于药,喜于食”是人类的天性,经过不断探索,祖先用智慧完美地解决了这一问题,即“以药入膳”,让食用者在得到美食享受的同时,又使身体得到调理和治疗.中药与食物的关系,是“药食同源”,两者皆来自自然,本是同宗,结合在一起,就是美妙的合作.食物可以冲淡药材的性味,药材入菜比单纯的药物性味平和,很多药材的特气味,也使得食物散发出特殊风味.含有药材的菜肴,不能代替药物疗效,但绝对是寓医于食的养生佳品.

千年药膳溯渊源

早在远古时期,人类的祖先为了生存需要,不得不在自然界到处觅食.久而久之,他们发现某些动物、植物不但可以作为食物充饥,而且具有药用价值.那时的人类社会还处于原始阶段,人们并没有能力将食物与药物分开,这种把食物与药物合二为一的现象,正是药膳的源头和雏形.

具体说到“药膳”二字,曾任中医食疗药膳研究中心主任的成都中医药大学教授刘继林告诉我们,中国自文字自出现以后,甲骨文与金文中就已经有了药字与膳字.但将药字与膳字联起来使用,形成“药膳”这个词,则最早见于《后汉书列女传》,其中“母亲调药膳思情笃密”一句,很好的告诉了我们药膳二字的含义.令人奇怪的是,自此之后直到80年代以前,遍寻史书却再也找不到有关药膳的任何资料,反而是食疗二字渐渐走进了人们的视野.

据刘继林教授介绍,无论是周代《周礼天官》中所记载的食医,还是东汉著名大医学家张仲景《伤寒杂病论》中记载的有关当归生姜羊肉汤、百合鸡汁汤等类似食疗的方剂,提到的文字都只是和食疗相关.而药膳的再一次出现,则是由现代药膳学创始人彭铭泉教授提出.在古代“食疗”、“食治”、“食补”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药膳,被定义为在中医学和烹饪学理论指导下,将药物与食物相搭配,经过烹饪加工制作出来的能防病、治病,且色、香、味、形兼具的美味保健食品.

也因此,虽然药膳这一理念在时间的长河中看上去有些年轻,却有着上千年药学著作的理论作为支撑,药膳与养生仍然紧密结合在了一起.

辨证施膳,因地制宜


所谓肾为先天之本,脾为后天之本,说到养生,不论从哪个方面来讲,这都是绕不开的话题.药膳同样如此.无论是东部沿海还是西南盆地,无论是喜辣还是喜甜,无论是气候分明还是四季温暖如春,代表着各地区的药膳在展现着当地不同文化积淀的同时,却从未改变他们养生的初衷.

煲汤最有特色的广东,气候炎热潮湿,因此广东人所煲的汤都以清补为主,银耳、罗汉果、甘草、黄芪等,都成为了清热、生津、润肺的主力军,双雪煲鸡是其中的代表.银耳是广东汤品的常备之物.银耳又称作白木耳、雪耳、银耳子等,有着“菌中之冠”的美称,更有典故记载银耳曾治好了慈禧太后久治不愈的痢疾之症.故事不见得真实,但其补脾开胃、益气清肠、安眠健胃等功效却是实实在在的.

在气候同样潮湿的四川,大家的印象中的“药膳”,更多还停留在民间口口相传的一些民间小偏方上.药膳师蒋勇是土生土长的四川人,他回忆说,自己小时候每当咳嗽不见好转时,妈妈便会将琵琶叶洗净,配以蜂蜜进行熬制,在加入麦芽糖一起熬水来喝,常常会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当然,说到高大上的药材,就不得不提东北三宝――人参、鹿茸、貂皮.东北地区的气候和国内其它地区相比,无疑寒冷了许多,但也许正是如此的环境,才让这儿的人们拥有了人参、鹿茸等具有极高温补价值的药材,为当地的人民滋补出了一层暖意.其中的人参,别名又叫黄参、棒槌、血参等,被人们称为“百草之王”,更被东方医学界誉为“滋阴补生,扶正固本”之极品.

中华药膳,其实是中医思想“能食不医”、“能养不医”的体现,除了调养疾病,主要的目的是补充营养,而这些营养都需要靠酵素的作用,才能转化为人体吸收的直接营养素.健和生物集团所引进的台湾五色蔬果酵素粉,与传统药膳不用,它从近30种的蔬果中提取了植物中最重要的营养物质――酵素,隐约带来了一股食疗养生的新方式,那就是经过高科技的技术手段,能更简单直接的服用.

过去,许多人一提到高血脂,高血压,糖尿病等疾病,便认为高血脂就是胆固醇或者甘油三酯的问题,高血压就是肾上腺素的问题,糖尿病就是胰岛素分泌的问题等但如果深究其原因,则极可能是因为人体内酵素减少及酵素缺乏导致.酵素的出现,让人们能更方便快捷的针对自己身体的情况,有针对性的选取适合自己体质的蔬果酵素,不能不说这是一种技术上的进步.

以上诸多例子,当然不能概括我国药膳食疗的文化与功效,但不管各个地区有着怎样的差异,对症施膳、辩证施膳都是人们共同的初衷.

小食材大养生

在古代,药物和食物是分不开的,《神农本草经》就收载了许多治病与养生皆宜,或者说是药膳同源的品种,如大枣、薏苡仁、芝麻、山药、莲米等.而这些只要有心便能作为食材储备的食物,当随手从你的冰箱或厨房拿出,幻化成一道道具有食疗功效的药膳时,无疑是一件养身又养心的美事.

家中常备的红枣,是女人的最爱.中医药理论认为,红枣具有补虚益气、养血安神、健脾和胃等作用,而且日常服用也十分方便.除了洗净生食以外,还可在煮粥时放入几颗,不仅能让粥充满红枣的香甜,还能达到美容养颜的功效.又或者可以在铁锅里炒黑后泡水喝,对治疗胃寒、胃痛很有帮助,再放入桂圆,则升级成为补血、补气的养生茶了.

生姜,这一看似普通的调味品,《论语》中竟有提及,“不撤姜食,不多食”,提醒人们要多吃姜.生姜是调养脾胃、养生防病的必备之品,日常生活中,除了可以每天清晨吃两片用醋泡了一周的生姜,以此更好的养护心脑血管外,还可将子姜切成细丝,加醋、盐适量拌食,达到开胃和中,止呕的作用.

再来说说枸杞,虽然其个头小小的,但它食疗的功效却不容小觑,有着很好的养肝,滋肾,润肺的作用.除了煮粥煲汤时可以顺手放入几颗,平时配以其它食材作为茶饮,更能潜移默化的改善身体状况.比如枸杞和决明子搭配而成的枸杞决明子茶,只需开水冲泡便可饮用,却有着改善微循环、降低血脂、血压的作用;还有枸杞菊花茶,同样的开水冲泡饮用,一样有着养肝明目,疏风清热的功效.

以药入膳,加入美食的,并不只是那些普通百姓可望不可即的名贵药材,药食并用的食物,也是药膳选择原料的广泛来源,凡是日常人们饮食所用的食物类,通通属于药膳的可选原料,不论是五谷杂粮,或豆类、小杂粮、水果及其干果类、各类蔬菜类,都可用作食疗和药膳的选料.食中有医,医中有食,美食可以吃出健康,也可以吃出美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