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阶段的德育教育

更新时间:2024-01-24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27854 浏览:130997

中国是个礼仪之邦,因注重修养,注重美德而成名.《礼记大学》中说,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修身,指的是自身道德修养问题.在古代,人们就非常注重个人的品德.一个人的自身修养,对人生道路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自身修养,不但关系着自己,而且关系着家庭与国家,为了传承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也为了中华民族培养德才兼备的优秀人才,小学阶段的德育工作,不容忽视.

一、对小学生进行德育教育的重要性

人的发展离不开良好的品德,良好的道德观是立足社会的根本,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人们越来越重视各方面都优秀的综合型人才.学历已经不再是人们成功的重要条件,更多的,是应该懂得如何做人,拥有良好的道德观念.只有建立了良好的道德观,才能真正的立足社会.这也就显示了德育教育的重要性.学校德育作为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人的发展具有不容忽视的作用.其价值就在于“提高、扩展人的价值,能最大限度地发挥人的创造才能,就在于使人活得更有意义,更有人的尊严,人格更高尚,意识到自我存在的意义.”只有人的价值提高了,才可能为社会创造更多的价值.

一个人道德品质的形成,离不开从小的培养,所以小学阶阶段的德育教育就更加重要.首先,小学阶段是人思想最为纯洁的时期,在小学阶段对学生进行德育的教育,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在小学阶段,他们的心智还发展得还不完全,对世界的认识还处于朦胧的状态,任何因素都可能改变他们的道德观念,改变他们以后的人生.在塑造小学生人格的关键时刻,只要树立了正确的道德观,他们将会受用一生.所以,这个阶段,通过各种各样的方法,引导这些懵懂无知的孩子建立起正确的道德意识、道德理解、道德判断及道德品质等是极其必要的.其次,少年儿童是祖国的未来,随着社会的现代化的进程逐步加深,我们的中国梦需要少年儿童们的进一步托起,小学生是一群具有很大潜力的群体,他们是祖国未来的希望,对祖国的发展具有极大的意义.对小学生进行德育教育,将小学生作为一支重要的生力军,是当前德育教育的头等大事.在将来的日子里,孩子们将会成为社会的主体,他们是社会的继承者,对社会文化具有改革和创新的作用.所以,在小学阶段,给他们涂上浓重的道德思想和道德品质的色彩,不仅会使他们终身受用,而且,能有效的提高祖国下一代整体的道德素质,对我们国家、民族的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

二、小学阶段德育教育的现状

由于现阶段我们德育教育的发展不一,因而在德育教学的研究方面还存在一些问题.德育教学观念陈旧,德育教学方法陈旧,教师往往通过对学生进行枯燥的德育讲解,空范地讲很多的大道理,而忽视小学生的学习心理,从而不能引起对学生对德育的学习兴趣.德育教学重点放在在课堂,就会脱离实际生活实际,变成泛泛而谈,疏离生活,甚至脱离生活.这种德育教育是单纯的约束的、规训式的德育,其方式方法是不科学的,这样的德育脱离了学生的需求,处于封闭状态,并没有成为促进人们生活完满和充盈的活动,这也是导致学生拒斥德育的原因.这种传统德育观念是缺少人性化的,促进德育过程人性化,需要每个德育教师在教学中必须认真探讨如何致力于人性的养育,尊重学生的需要,倾听学生的心声,改革传统德育中忽视学生需要的弊端,突显德育人性化理念,进一步提高德育的实效性,从而促进学生健康发展.

三、加强小学德育教育的方法

1.各科教师共同进行德育教育.德育教育不应是个别学科,个别教师的专利,各个学科都应该参与进来,重视在课堂上渗透德育教育,让课课有德育,人人是德育工作者.各科教师在德育渗透方面都应积极探索、努力实践,根据各自学科的特点、学生年龄特点,探索出各自渗透德育的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如:语文学科可以结合本学科的思想内涵,激发学生的情感,感染和教育学生,教会学生怎样做人.数学学科可以根据教学内容挖掘德育因素,在数学课的教学中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培养学生独立的能力和坚持不懈的精神.计算机课培养学生爱护机房设备,遵守机房规则的良好习惯,正确使用计算机,培养学生协作精神.品德与生活课更要发挥德育主阵地的作用,结合教材内容进行传统美德教育,注重学生高尚情操的陶冶、健全人格的塑造.家乡课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热爱家乡、热爱学校、热爱自然的情感,等等.让“课课有德育,人人是德育工作者”根植于每一位教育工作者的心中,及时总结,充分交流,提升德育工作水平.使小学生在学校能时时处处受到传统美德的熏陶.

2.家校联合,促进德育教育的实施

德育教育不应只由学校来进行,要让家庭、社会都行动起来.家庭对于儿童的影响是相当巨大的,所以如果家校联合必将获得德育教育的硕果,可以利用家长会或通过平时教师与家长的沟通,与家长多交流,及时反馈孩子们的表现,共同督促孩子进步.现在的孩子大多是独生子女,从小备受关爱,或多或少身上都会有些娇气任性,如果家长不能直面,任由孩子发展,那必将影响孩子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所以我们学校有必要帮助家长正视孩子的不足,从而采取正确的态度教育孩子,同时创造良好的道德环境,使孩子受到良好的道德熏陶.


3.德育教育要以人为本

传统的学校德育工作往往只是一种道德说教,脱离学生的生活实际,很少考虑如何激发学生道德学习的需要,在教育过程中缺少学生的情感体验,难以得到学生的心理认同,内化为道德规范.在具体德育过程中存在灌输的情况,德育工作流于空泛,理论讲得多,学生实践少,德育缺失“人性化”.应该在德育教育工作中具体指导帮助学生养成良好行为规范,教育工作者在进行教育活动时,从学生的需要出发,以需要的眼光观察和分析他们的行为,针对不同学生的不同需要和满足需要的不同行为,分别进行分析和引导,并充分调动和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使他们产生德育的需要,并创造和利用条件,使自己的需要得到合理满足,在学生需要得到满足的基础上,再促进他们品德的进一步优化,进而促使他们全面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