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德勒个体心理学理对培养中学生自我价值感的

更新时间:2024-02-06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7239 浏览:23042

【摘 要】自我价值感对于个体的认知、情绪和行为具有弥散性影响,是评估心理健康水平的一个重要方面.本文从阿德勒个体心理学理论的基本内涵出发,根据青春期学生人格发展特点,探讨学校教育中培养中学生自我价值感的思路.

【关 键 词】阿德勒个体心理学自我价值感

一、前言

阿尔弗雷德阿德勒是奥地利著名的哲学家和心理学家,新精神分析学派代表人物之一.他早年追随弗洛伊德,后来因为反对弗洛伊德把性本能视为人类行为的根本动力,阿德勒于1911年带领几个小组成员脱离了维也纳精神分析学会,创立了个体心理学协会.他的理论体系不仅注重探索人的主观世界,也关心人与自然、他人和社会的关系,不同于弗氏对性驱力的坚持,阿德勒把人类的社会性视为行动的动力,将心理学的研究延伸到人与社会的联接中.由于个体心理学理论对教育理论和实践发展起到的建设性作用,以及阿德勒对学校教育问题提出的许多出色见解,个体心理学从上世纪三十年始就引起了欧美国家教育工作者的关注.当前,青少年心理健康问题已成为社会和教育界的热点.导致青少年心理健康问题的因素是多方面的,但缺乏自我价值感或自我价值感错位导致内心冲突的情况占有相当比例.阿德勒个体心理学理论对人格发展的研究,为我们思考如何培养中学生自我价值感的工作带来了新的启发.

二、阿德勒个体心理学理论的基本内涵

1.自卑与补偿理论.阿德勒认为每个人从出生起就有着深刻的自卑感,这种自卑感源于虚弱和无助的儿童需要依赖更年长、更强壮的成人才能生存,而另一方面又力图克服缺陷以达到自己优越的目标.这一对矛盾促使个体寻求补偿而不断努力以别的方式达到成功.阿德勒相信这种根植于内心的推力和拉力会在人的一生中不断地持续下去,它迫使个体力图获得更大的成就.因为自卑感,人就会产生补偿的需要,良性的补偿建立在正确理解生活意义的基础上,通过脚踏实地的行动来改善自己所处的环境,不仅使个人获得成功,也为团体和社会做出贡献;另一种是失败的补偿,个体在困难面前彷徨、退缩,通过幻想和自我麻痹的方式来摆脱自卑,但由于引发问题的环境并未改变,因而真正的自卑感仍旧原封不动,久而久之便形成了固有的自卑情结.人做的许多事情,都是为了建立一种优越的感觉,通过克服生活中的种种障碍来补偿内心对无能的恐惧.为什么我们要努力工作或是学习,求得进步,像一个运动员那样为了获胜,为达到一定的地位而奋力进取?因为获得这些东西能使得我们摆脱自卑.一个人越是自卑,寻求优越感的要求就越是强烈.如果有的人认为自己比其他人差得太多,以至于产生一种习得性的无助感,他们就会放弃用社会认可的途径去改变困境,把原因归结于外界,转而用歪曲的方式满足自己,这可以解释许多青少年逃学、沉迷网络、偷窃以及暴力行为的成因.

2.生活样式理论.阿德勒认为,个体在早期的生活经验中,会形成和固定下来一套独特的情绪和行为习惯――生活的样式(Lifestyle).这种模式在儿童4-5岁的时期开始定型,在人一生中持续地影响其追求和满足优越感的方式,而今许多研究也相继表明了儿童在这一时期自我意识的发展开始出现明显的转折.

健康的生活样式使人亲近社会,善于与人合作,不断趋向完美.错误的生活样式往往建立在自我中心的基础上,个体很难对他人及社会产生兴趣,他们缺乏合作精神,难以应对生活中遇见的种种困难.

阿德勒总结了形成错误生活样式的几个主要因素:第一,生理自卑.早年生活中因为患病或者先天因素导致生理缺陷的个体会产生巨大的压力,这种压力一方面会引起强烈的自卑情结,另一方面也能够促使积极的补偿作用;第二,对儿童的忽视.对儿童的忽视会影响他们对环境和他人的信任感,阻碍其社会兴趣的正常发展,这样的个体通常缺乏合作动机,在生活中总会过高地估计遇到的困难.第三,过于溺爱.由于作为家庭注意力的焦点,被长期娇纵的个体会习惯以自我为中心,他们也很难对自我之外的人产生兴趣,同时严重地缺乏独立性.

在阿德勒看来,理解一个人生活的样式,就意味着把握了个体心理活动规律的本质,实现了理解人性的目的.

3.社会兴趣论.阿德勒十分重视培养人的社会性,他强调,“人确实是所有动物中最弱小的”,“人类比我们在世界上发现的任何动物都需要更多更深刻的合作”,他认为社会兴趣是全人类和谐共存、友好合作、渴望建立起美好家园的天性需要.这一兴趣是在家庭和学校中培养出来的,如果我们能使孩子获得足够的安全感,并且通过引导与他人恰当的接触,将这种良好的信任延伸到外界环境中,孩子就会对社会产生兴趣,发展出健康的友谊和较高合作能力,他们会觉得这个世界是友善的,处处都能处之泰然.反之,如果这一工作失败了,孩子没有建立起对外界的信任感,他们就容易对他人怀有敌意,难以发展出正常的社会关系.阿德勒认为人类所有的问题几乎都源自于职业、社会和婚恋三个方面,如果要完美地解决这几个问题,我们就必须要学会与人合作.合作的动机和方法取决于个体是否发展出良好的社会兴趣.因此,他把社会兴趣作为衡量一个人心理健康程度的主要标准.

三、阿德勒个体心理学理论对中学生自我价值感培养的启示

1.学校工作的意义.学校教育是与社会教育相对的概念,由专职人员和专门机构承担的有目的、有系统、有组织的,以影响受教育者的身心发展为直接目标的社会活动.我们知道,在人类社会发展早期并没有教师这一职业,每一个原始家庭自行承担了教育孩子的责任,直到文明进一步发展出现了社会分工,学校才作为家庭的延伸而出现,替代父母教导孩子,使之能够适当地解决生活中遇到的各种问题.而现代多元化的社会对于教育的要求越来越高,我们需要学校来减轻父母的负担,并继续他们未完成的工作.

阿德勒把学校生活看作是对个体家庭教育的考验,因为进入学校以后,孩子需要在一个更为广阔的环境与他人相处、合作、学习,如果早年的家庭生活没有使孩子为此做好足够的准备,他就很容易在新的情境中遭遇困难,这时候教师的角色最适于帮助他们应付眼前出现的问题.学校教师的作用,就是注意孩子的困难,纠正父母的错误.教师除了教授学科知识之外,还需要弥补家庭教育中未完成的工作――和孩子联系起来,观察他们的兴趣,将他们的注意力导向同伴合作和分享当中来,纠正早期错误的生活样式,训练他们过上一种独立、合作而且充满勇气的生活.


2.关注和引导学生的注意力.进入青春期以后,个

体的身心发展迅速而明显,一系列关于自我概念的问题油然而生:“我是一个怎样的人”、“我是否受人喜欢”、“我具备什么样的能力”.青少年开始把注意力转向自身,在各个方面体验自我价值感.一位初二女生在物理考试中取得了糟糕的成绩,她对此后的物理作业也感到很沮丧,最后连尝试都放弃了,她其他科目的成绩也开始变得头疼,很快,她对学校的所有事情失去了兴趣.一位高一男生在某次班会演讲中出了错,事后被同学指出说话紧张脸红的问题,他逐渐发现,自己跟异性和不熟悉的人交谈过程中也会出现类似的毛病,他无法把精力集中在课堂上,因为老师的目光同样使他感到焦虑不安.这样的一些例子在学校教育的历史中层出不穷,当青少年学生发现自己完全无法控制某一问题的时候,会很容易把这种感觉迁移到其他情境当中,形成自卑情结.美国研究者认为,整体自我价值感是一个两阶段过程的结果.第一个阶段,人们确定哪些领域对自己来说是重要的,哪些是用来决定自我价值的.有的学生把学习成绩放在第一位,有的学生则更倾向于打好一场篮球比赛.第二个阶段,人们会根据自己在所选领域的表现来评价自我,形成人的整体自我价值感.如果这种评价的领域过于单一,个体的自我价值感将呈现出较差的稳定性,他们更容易感受到消极情绪,从而进入一种心理不健康状态.

阿德勒提出,教师应当关注孩子的兴趣和优势,并设法使他相信,他在这一方面乃至于其他事情都能够获得成功,把注意力从“寻找缺陷”转移到“获取成就”上来.比如利用学生在某一学科上产生的优越感,鼓励他在其他学科也相当的热情;通过发掘学生在艺体项目的特长,帮助他树立与人交往的自信心.教师还要善于将理论联系到孩子的生活当中,帮助他看到学校教育的目的和他所学内容的实用价值,从数学公式到房屋建造,英文单词与国外的风土人情,植物的构造和农业生产,涉及到生活的方方面面.阿德勒认为教师必需对他所教的学生持以真正的兴趣和热情,与之建立起友善的关系,他可以与学生一起散步、聊天,并在长期的交往中发现他们的潜能,激发学生主动学习、与人交往的动力.这种持续的积极引导将促使青少年早期形成的错误生活模式发生改变,帮助他们发展出健康稳定的自我价值感.

3.社会感的培养.青少年时期是儿童到成人的过渡阶段,这一时期,青少年在生理和心理上都产生了巨大的变化,生理上的成熟使得青少年在心理上产生了成人感,他们迫切地渴望独立,强烈关注自己的个性成长,希望获得成年人的某些特权并按照新的标准改变社会角色.然而,许多期望并不能及时地实现,由于他们心理发展水平的限制,对个体经验的评价往往带有极端性和偏执性,容易产生挫折感,面临种种心理危机.在阿德勒看来,青春期固然有许许多多的危险,但它并不能真正改变人格,实际上,它可以看作是对孩子融入现实生活的考验,而大多数青春期问题产生的根源在于,他们缺乏明确的合作意识.正常的成人对优越感的追求是有弹性的,当他的努力在某一方向受到不可抗拒的阻挠时,他能够从自身与社会的纽带中另寻新的门路.而错误的思维方式是,我必须如此,否则我就无路可走了.

在阿德勒的后期理论中,他强调个体与社会是一个有机的联结体.我们可以在学校教育中通过培养中学生的社会兴趣和团队合作能力来改变他们对自身以及社会的看法,修正他们处理某些问题的方式.如果他们能够和身边的人成为好朋友,并以健康的友谊和有价值的行为对他人有所贡献,他们就不会觉得自己不如别人,或者被别人击败.他们会觉得“这个世界是需要我的,我必须积极进取,不能退缩观望.”由此而产生以合作的方式承担起生活中面临的所有问题的责任感,并以此为内驱力不断提高自己,实现对内心自卑感的补偿.

相关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