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农村小学生心理健康的策略探究

更新时间:2024-03-20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18908 浏览:83313

现代心理专家认为:小学阶段必须把保护小学生的生命和促进小学生的健康放在教育工作的首要位置,树立正确的健康观念,在重视小学生身体健康的同时,要重视小学生的心理健康.农村小学生心理困扰与障碍日益增多,心理健康水平不断下降的情况,出于职业的责任感,笔者对农村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进行了有益探索与思考,摸索到了一些行之有效的解决方法、途径.

一农村小学生心理健康的状况


1家庭环境对学生心理的影响.农村家庭在当今社会中,外出打工的家长多,对孩子的成长无法辅导;2、家长文化水平不高,对孩子的成长无力辅导;3、家长对教育缺乏正确认识,对孩子的成长无心辅导.此外,少数学生父母离异,造成部分学生出现心理受到伤害及心理的影响.4、家庭是独生子女的,家长对其子女过分溺爱,惟命是从.5、小学生年幼,心理尚未成熟.面对父母离异,家长打骂、教师批评、考试失败等挫折事件难以正确对待.6、学校因素,学习负担过重.由于农村学校的素质教育还没有真正落到实处,片面追求升学率,重分数轻能力的现象依然存在.老师评价学生,社会衡量学校,理论上是全面发展,实质上是分数和升学率.为追求升学率,加班加点,题海战术,加重了学生的负担.这种局面使学生疲于应付,心理极度紧张,导致他们用脑过度,皮层机能降低,从而影响学习效率,造成他们对学习失去兴趣和信心.

二解决农村小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的有效策略

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在每个孩子心中最隐秘的一角,都有一根独特的琴弦,拨动它就会发出特有的音响,要使孩子的心同我们讲的话发生共鸣,我们自身就需要同孩子的心弦对准音调.”对准孩子心弦的音调,就是追求了心理健康教育的实效.针对农村出现上述的问题,如何才能培养学生的这些健康心理品质呢?

1注重自身形象,以美好的人格教育为载体.

教师本身是一部心理健康教育的活载体.随着社会变革,生活和工作节奏加快,老师在生活和工作中常常会遇到许多不愉快的事,要善于调整自己的情绪,使心情处于宁静,思路处于清晰,始终以欢快的面容出现在学生面前.教育家乌申斯基说过:“在教育工作中,一切都应当建筑在教师人格的基础上.因为只有从教师的人格的活的源泉中才能涌现出教育的力量.”教师的一举手一投足,可以使学生心领神会,自觉地规范自己的言行.一次严格的要求,让学生终身受益;一次爱心奉献,使学生一生铭记;着一身整洁的服装,能赢得全班学生喜悦的目光;一个俯身拾纸屑的动作,会换来整个教室的洁净.教师的每一个笑容、每一个眼神、每一个动作、每一句话都是在和学生进行感情交流,把积极的情绪传递给学生把向上激越的心态袒露给学生.用人格熏陶学生,用心灵塑造心灵,影响、促进和帮助学生发展健全的态度和行为方式,开发学生的潜能和完美个性,是一种积极的防治,远比矫治学生心理问题来得重要,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2因材施教,关注有差异教育的多样性.

苏霍姆林斯基指出:“每一个儿童都是一个世界――一个特殊的、独一无二的世界.”心理健康教育面向全体并不意味着忽视个别,要使心理健康教育发挥最大效益,需要具体问题具体对待,关注和重视学生的个别差异,根据不同学生不同需要,开展形式多样的、针对个性强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以提高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教师要善于根据学生的心理个性特点进行教育.我们所说的个性差异是指个性心理特点方面的差异,如气质、性格、兴趣、能力等,这四个方面是互相联系,互相制约的,因材施教就是要求教师按照学生不同的个性心理特点,采取适当地措施进行教育,使其身心得到健康成长.比如,有一个从外地转来的学生,个性高傲,调皮捣蛋,学业成绩差.我针对他的个性,主动与他交朋友,促膝谈心,对他耐心细致的教育,用具体事例说明为人的道理,使他逐步克服自己的缺点,虚心向同学学习,成绩逐渐有进步,到期末考试,语文、数学达到了及格.这说明把学生的差异作为一种资源来开发,实施因材施教,使不同的学生都能在原有的基础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3与家长配合,共同关心孩子健康成长.

心理学家认为,人们往往在幼儿期就开始体验到心理困惑.这些心理困惑的缓解有待于父母抚慰.倘若缺乏这种感情爱抚,幼小的心灵就会忧伤,被孤独感笼罩,易形成孤僻的个性.如果孩子在小时候心理障碍就潜伏下来,在长大以后遇到困难时,就无法正确克服,甚至走上邪路.现在许多农村家长还没有意识到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普遍认为孩子没病就是健康,在这种情况下,我通过多种渠道来帮助家长提高认识,帮助家长掌握更多的心理健康教育知识.首先,重视每学期一次的家长会,我利用家长会的机会向家长传授心理健康教育知识;让家长更多地知道如何对孩子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再次,班主任通过家访与家长进行沟通,与家长一起共同商定、共同采取措施来解决孩子的心理问题.最后,还可以通过写短信或联系的方法,与家长进行更多的交流,及时地把学生有关情况反映给家长,取得家长支持,共同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

4班会课、班队主题占领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阵地.

为了提高农村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实效.我将班会课改变了以往只有学习、纪律、思想品德等教育内容的状况,而增加了一些心理教育的内容.开设了“如何对待荣誉、养成教育、挫折教育、爱心教育”等专题适合班里年龄特征的进行宣讲,进行心理训练或品质的培养.教育学生克服骄傲、自满情绪,正确处理学习和生活中的困难、挫折,克服消极自卑情绪;学会了协商解决问题的办法,增强了合作意识,体验到了关爱他人,受人尊敬的愉悦情感.同时,还举行相应的主题班会:如“我的烦恼”、“我的快乐”、“我收获一片好心情”等等等促使班风、学风形成氛围,提高心理健康教育的实效性,更有助于增强学生的自我心理保健意识,排解心理困惑,缓解心理压力,养成正确的心理健康观念,让学生在自信中发展个性特长,营造出自信积极乐观的校园氛围.

5参与活动丰富多彩,拓宽心理教育的广阔时空.

苏霍姆林斯基说:“世界上没有才能的人是没有的.问题在于教育者要去发现每一位学生的禀赋、兴趣、爱好和特长,为他们的表现和发展提供充分的条件和正确的引导.”让学生参加各种兴趣小组活动,不仅可以培养他们的能力,而且能协调他们与同学的关系,有利于形成健康的心理品质.我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组建了美术、手工、科技、体育、文艺等兴趣小组,这些小组活动为学生获得成功开辟了广阔的空间.学生在各自的兴趣小组活动中丰富了知识,培养了能力,提高了素质.开展丰富多彩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为学生健康心理的发展提供了有利的条件,培养了学生心理调适的能力,学生良好的心理品质正是通过活动的不断开展而培养起来的.让学生在这些活动中学会合作、交流和探究,使学生的合作成为心灵的默契,学生的交流成为心灵的对话,学会体贴、理解和沟通.同时通过活动,学生的身心得到了体验,培养学生的美感和兴趣怡情养性.通过活动来消除畏难心理、恐惧心理和自卑心理.实践证明,多彩的活动,是普及发展性心理教育的广阔的时空,是培养学生心理调适能力,是为学生的成长提供了有效的心理帮助,使学生的精神面貌和心理素质都有了变化,促进了学生主动发展,也只有开展适合小学生年龄特点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才能真正有利于学生的成长.

总之,学生拥有健康的心理品质对学生的一生都有重要的影响,因此在教学工作中重视培养学生健康的心理品质至关重要.给农村小学生一个阳光健康的心理,让学生快乐美好的生活,使每一位学生都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使他们身心健康地全面发展,只有从实际出发,有针对性地普及心理健康知识,加强心理健康教育,解决实际问题,从而有效地提高农村小学生心理健康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