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改下的小学语文作文教学

更新时间:2024-02-24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3810 浏览:11076

新课标指出:“为学生自主写作提供有利条件和广阔空间,减少对学生写作的束缚,鼓励自由表达和有创意的表达.提倡学生自主拟题,少写命题作文”,使学生懂得“写作是为了自我表达和与人交流”,并“珍视个人的独特感受”.新课标对写作的“评价建议”中指出:“应重视对写作过程、方法、情感与态度的评价,是否有写作的兴趣和良好的习惯,是否表达了真情实感,对有创意的表达应予鼓励.”这些要求的主要精神,就是倡导学生作文的个性化.根据新课标精神,我们要打破传统的作文教学模式,开放课堂教学内容,提倡课外练笔,让生活走进作文,让作文走进生活.教师可从校内活动、班级交流、师生谈话、媒体观看、事件反思、多元评价、作品展示中引导学生进行观察、争议、思考,从而张扬个性,乐于表达,写出富有个性化的习作.

一、设计新颖的导入

“情不动,故辞不发.”学生面对作文往往苦思冥想,觉得无从下笔,很大程度上是学生对所写事物还处于陌生状,没有情感,没有写作的冲动,尤其没有情感的冲动,自然难以下笔.写作前,教师应该精心设计导入,唤起学生对所写事物的认知、情感,进而产生写作的冲动.为了写好《我的老师》这篇课文,我带来了小时侯和老师的一张合影,通过投影让学生欣赏,这时学生一个个盯着照片,好奇地欣赏着,并窃窃私语,争着猜测照片上的人是谁?这时,我打开音乐,满怀深情地说道:“同学们,在我的影集里珍藏着一张普通的照片,每当空闲时,我都会端详这张照片,不自禁地想起一个人,那就是我的小学老师,也就是大家现在看到的这张照片上的中年妇女.”这时,只听到学生不断地发出惊讶声,稍停片刻,我接着说道:“同学们,我的小学生活已过去了很多年,但照片上这位老师却深深地印在我脑海里,下面请同学们听这样一个故事――”这时台下鸦雀无声,学生屏息凝听,讲完后,一阵雷鸣般的掌声自发地响起,我有些许感动,没有想到这一创新设计会带来如此效应,接着我要求学生回忆并说出生活中印象最深的老师,只见学生托腮沉思,满面春风,继而畅所欲言,课堂气氛一下子调动了起来.

这样的导入“动之以情”,拨动了学生情感的心弦,激起了学生情感的涟漪,使之迸发出真实的情怀.

二、融入生活

叶圣陶先生说过:“生活如泉源,文章犹如溪流,泉源丰盈,溪流自然活泼地昼夜不息.”这告诉我们生活是作文之本.作文是生活的产物,生活是创作的源泉.教师要引导学生多留心周围的事物,培养学生仔细观察的好习惯.观察对作文而言是智慧能力的重要来源.平时,我就有意识地让学生看各种各样的事物.带领学生来到大自然中,指导他们留心观察周围的事物,引导他们将自己的所见所闻记录下来,如观察大自然的一草一木、日出日落、小河田野、蔬菜瓜果等并尽可能让学生去看一看、摸一摸、闻一闻.

如有一天遇到一场难逢的大雾,整个校园白茫茫的一片,十几米以外的东西全都看不清楚.我就领着学生利用各种感官去进行观察、体会.让学生先站在室内观察,然后走进雾中体会.上课了,同学们仍兴奋得手舞足蹈,滔滔不绝地发表演说,争先恐后地叙述他们所看到的、所感到的.这种无拘无束、有滋有味、头头是道的说话训练已在无形中达到了水到渠成的功效,然后我就让同学们把刚才所说的话整理一下写下来,结果一篇篇精彩的小作文诞生了.

如果没有生活作基础,作文就是一堆文字符号,空洞、乏味,死水一潭,缺乏童趣,缺乏真情实感.教师要为学生的自主写作提供有利的条件和广阔的空间,减少对学生写作的束缚,鼓励自由表达和有创意地表达,鼓励学生说真话、实话、心里话,不说检测话、空话、套话.

三、利用多媒体教学

曾听到多少家长、多少老师视各种媒体为抢夺学生学习时间的最大敌人.然而我们生活在信息化的现代社会,若是一味“两耳不闻窗外事,埋头只读圣贤书”,那无异于闭目塞听,制造新一代的“书呆子”.仔细想来,电视、报纸使我们的眼界越来越广,坐在家中可以很轻松地游览祖国的山山水水,了解世界上的大小事件,解读神秘的科学现象,探索奇趣的野生乐园.对于学生来说,这源源不断的知识会在他们脑海里引发多少联想和幻想?他们不能亲历这些,但是便捷的媒体则是学生了解世界的良好途径.每周,笔者都会把电视节目报拿到学校中,与学生们一起讨论本周值得一看的电视节目,如《狂野周末》、《为您怎么写作》、《发现》以及各地方新闻等,布置学生观看.结合看电影和电视,我指导学生写观后感,评论电影(或电视)中的人物,是培养学生独特感悟的好方法.结合看报和杂志,指导学生做读书笔记,摘录好词好句的数量不是最重要的,主要目的是让孩子们思考对自己有特别启发或感悟的地方并写下来,有话则长,无话则短.有的同学可能因一个词而写下长长一段话,也有对一段话发表自己的评论,还有的同学看了文章后,写下了一篇读后感.渐渐地,学生都敢于表白自己独特的见解,班里形成了“百家争鸣”的氛围.不同的情感,从笔端汩汩流泻.作文的天地,宽了;稚嫩的心灵,细了.


总之,教无定法,贵在得法,只要我们勇于探索、勇于实践,最终会找到一条适合自己培养学生写作兴趣的路,把作文教学搞得既有“趣”又有“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