营造良好政治生态:意义、困惑与路径

更新时间:2024-04-01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6649 浏览:22877

[摘 要]政治生态,是指一个地方政治生活现状以及政治发展环境的全面反映,是党风、政风、社会风气的综合体现,核心是党员领导干部的廉政、勤政、善政问题,根本目的是营造风清气正、吏治清明、公平正义的政治环境.政治生态对于营造良好的发展稳定环境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从意义、困惑、路径三个层面,对营造良好政治生态这个命题做了系统阐述.期待这种研究能够给党的建设、建设、社会建设提供一个新的视角和着力点.

[关 键 词 ]政治生态;主要领导干部;建设

[中图分类号]D2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2426(2012)03-0048-03

良好的政治生态,是发展稳定的基础.营造良好的政治生态,是各级主要领导干部应尽的责任.所谓政治生态,是指一个地方政治生活现状以及政治发展环境的全面反映,是党风、政风、社会风气的综合体现,核心是党员领导干部的廉政、勤政、善政问题,根本目的是营造风清气正、吏治清明、公平正义的政治环境.政治生态折射的是一个地方政治生活的大环境和大趋势.政治生态就好比气候,气候宜人就人人都感到舒适;气候恶劣则大家都苦不堪言.

一、营造良好政治生态的意义

1.营造良好的政治生态是顺应政治规律的必然要求.政治的普遍规律表明,上层建筑要与经济基础相适应,政治环境要与执政现状相适应.当前,我们党进一步巩固长期执政的基础,我国经济发展进一步深化对外开放,市场经济进一步健全完善,国际环境进一步保持向好趋势的任务十分繁重.执政考验、改革开放考验、市场经济考验、外部环境考验异常复杂而严峻.要完善与经济发展相适应的政治环境,巩固党长期执政的政治基础,营造良好的政治生态十分必要.

2.营造良好的政治生态是建设的迫切需要.发展靠经济环境,廉洁靠政治环境.政治生态环境关乎党和政府的形象,关乎社会稳定,关乎民生大事,关乎干部安全.近年来发生的大案要案,很多都是串案窝案、败,甚至是整个领导班子全部腐败,有的领导干部家庭是满门进狱.在有些地方、有的部门,腐败已经形成了一种“势场”、一种氛围,身在其中的人有的被推拥着、被裹挟着陷进了腐败的泥潭不能自拔,他们有的很无奈而且很悲哀.如果不营造良好的政治生态环境,这种悲剧还会继续重演.在舞台上,重演的悲剧还能赚取一些眼泪;而在现实中,重演的悲剧却要付出成倍的代价.正所谓环境雕塑人,环境造就人──环境如斯,人何以堪.


3.营造良好政治生态是化解社会矛盾的根本途径.近年来发生的一系列件,表面上看是偶发事件,但从更深层次看,其实是政治生态的问题.有的党政机关及公职人员不作为、缓作为、乱作为,使得群众投诉无门,群众反映的问题长时间得不到回应,从而导致“小事拖大、大事拖炸”.

二、营造良好政治生态的困惑

在当前政治生活领域,存在着部分“反生态的人,非生态的事”,政治生态面临着诸多矛盾和问题.

1.政治生态环境的病灶之一就是不讲政治.一是缺乏政治悟性.“悟性”是一个佛家语,从造字的角度讲,“悟”就是一个“吾”加一个“心”,合起来就是“我心”.“悟性”,就是用心体察、用心感怀的意思.做任何事情都要有悟性,从政要有政治悟性,政治悟性就是对政治的敏感.现在有的领导干部患上了“政治麻木症”和“政治短视病”,对很多政治现象视而不见或见而不管,使得许多的小问题变成了烦.有的主要领导只重经济建设不重党的建设;只关注显绩不关注隐绩;只治标不治本;只在乎表面的“一团和气”而忽视带班子带队伍的重要性.二是缺乏政治担当.有的领导干部“只当官不为政”,不讲担当,一心就琢磨着自己的“官帽”.有的领导干部调整岗位时要“精确计算”岗位的“含权量”、“官味度”,看是“条条岗位”还是“块块岗位”,可谓是反复掂量、用心斟酌.还有的领导干部把权力当“乐趣”,而不是视权力为“负担”,怕担责任、推卸责任的意识非常强烈.其实承担责任没什么可怕的,在营救驻伊朗的美国大使馆人质的作战计划失败后,当时的美国总统卡特第一时间在电视里郑重声明:“一切责任在我.”仅仅因为这句话,卡特总统的支持率反而骤然上升了10%以上.三是缺乏政治道德.温家宝总理曾经说过:“企业家的血管里要流淌道德的血液.”其实,领导干部的血管里也需要流淌道德的血液.现在少数领导干部欠缺基本的道德观念与道德底线,腐败的情节和后果越来越严重.廉洁本该是领导干部的基本素质,但在现实中却成了最高标准.

2.政治生态环境的病灶之二就是贪污腐败.腐败一旦在较长时间、较大范围保持一种“出生率”大于“死亡率”的态势,就会在局部出现人心思贪的现象,就会在一些人中间发出没有机会腐败的喟叹,就会在部分人中出现笑廉不笑贪的心态.少数领导干部“借口”:“常在河边走,哪有不湿鞋;既然湿了鞋,何不洗个脚;既然洗了脚,何不洗个澡.”一步步滑向腐败的深渊.现在很多的“一把手”一权独大,成了下属眼中的“老板”和“老大”,把党的事业当做家族生意来经营,把管理的工作按照江湖规矩来打理.对内形成强烈的封建式人身依附关系,对外滋生成跑官要官,再蔓延成写官卖官,党的组织成了官员的竟奔场.权力的独占性、扩张性、排他性彰显无遗.尤其是吏治腐败是腐败之源,纪委开展败预警机制和评估机制研究的有关资料指出,一个地方的政府官员如果频繁调整干部,则那里可能存在腐败,近年来查处很多腐败案件都跟选人用人有关.在宋代贤相范仲淹看来,一个政权最大的危险就来自腐败,腐败又是从吏治腐败开始的,当范仲淹55岁任“副宰相”时,首先就向腐败开刀,他给皇帝上书《条陈十事》,这十条里面有一半是讲吏治改革和治理腐败的.这种政治生态环境恶化成了滋生腐败的土壤,反过来,腐败现象多发又会严重损害政治生态环境.

3.政治生态环境的病灶之三就是非理性、不正常的官场文化.表现有三:一是不健康的阅读.读书本是明理知礼、开阔眼界、增长见识的高尚行为,书读得好理当“腹有诗书气自华”.可是有的领导干部学习已经异化,比如,喜欢的沈阳市原副市长马向东就经常阅读《赌术精选》、《游戏技巧分享》、《赌术实战108招》等书.沉迷升迁的山东省泰安市原市委书记胡建学爱看《麻衣相法》、《柳庄相法》、《相术大全》等相面书.一次听某位“相学大师”说他命中显示可当上国务院副总理,只是还缺一座桥,于是他颇费苦心,让一条国道改线,强行越过一座水库,好补上命里缺的那座“桥”,结果桥还未建成,自己却先倒了下去.二是不健康的生活方式.有益的生活方式对安全从政也是一道屏障,好习性好比银行里的有息存款,不断受益;坏习惯就像沙漏,一直都在流失.有的领导干部就是因为喜欢打牌、、养情妇,慢慢的就“人在江湖,身不由已”了.三是不健康的观念.不健康的观念主要表现为官场的“庸俗风气”,形成了很多人不情愿但又必须迎合的尴尬局面:比如奉“潜规则”为圭臬.在有的地方,“黑头不如红头,红头不如笔头,笔头不如口头”,从领导批示到领导讲话,再到红头文件、法律法规,效力反而层层递减.江苏省建设厅原厅长徐其耀传授给他儿子8条“潜规则”,其中一条就是:“所有的法律法规、政策制度都不是必须严格遵守的,确切地说,执行起来都是可以变通的.法律法规、政策制度的制定者从来没想到要用这些来约束自己,而是想约束他人.但你要知道,这些不是人人都可以违反的.什么时候坚决遵守,什么时候偷偷违反,让谁违反,要审势而定,否则宽严皆误.”比如视“听话”为美德.有人认为,“听话”才是保护自己免遭灾祸的最佳选择,很多领导也喜欢“听话”的干部,而对那些有独立见解的干部看着不顺眼.比如以“不得罪人”为最佳取向.有的领导干部将左右逢源、游刃有余的政治技巧玩得溜熟,在对立的双方中严守中立,在是与非的问题上保持沉默等等.

三、营造良好政治生态的路径

营造良好的政治生态,关键在“一把手”,关键在领导干部.

1.通过建设营造良好的政治生态.腐败是政治生态恶化的首要标志,改善政治生态首先要从防治腐败入手.现实生活中,有的领导干部讲起败都是义愤填膺,可一旦涉及到身边的人与事往往就有些暧昧的态度和似是而非的说法.对外面的腐败反对,对身边的腐败谅解;对抽象的腐败反对,对具体的腐败理解;对无关联的腐败反对,对有关联的腐败同情;对大腐败反对,对小腐败姑息;对个人腐败反对,对为公名义的腐败迁就.有的领导干部对建设认识不够、参与不够、支持不够、关心不够,满足于不出乱、捂盖子、和稀泥,长此以往,将极大地损害政治生态环境.

2.通过自身率先垂范引领良好的政治生态.一是要认真管理自己.领导干部要加强“自我管理”.雅典德尔菲神庙的石碑上镌刻着“认识你自己”的神谕,理性的人应当而且可以在“认识自己”的基础上“管理好自己”.佛法也说:“截断众流、本来清净”.总书记曾告诫我们,“清清白白做人,干干净净干事”.领导干部要做一个清白的人、干净的人、简单的人、钝感的人,防范职业风险,过淡泊、宁静、安全和有尊严的生活.范仲淹经常告诫自己“不以物喜、不以己悲”.“不以物喜”就是不要为外界的利益所动,“不以己悲”就是不要为自己的私心患得患失.简简单单八个字便把做人的道理说完了,直到今天,这八个字几乎包含了完善人格所有的内涵.千万不要心存侥幸,去与腐败案发的概率进行博弈,那是一个非常危险的游戏.腐败的个体在绝对优势的社会正义面前,永远是脆弱的,是卑微的,是不堪一击的!善于管理自己是人生智慧的体现,管理好自己,对组织、对家人、对社会伤害最小.因此,作为主要领导干部更应该好好把握、自我管理、自我保护、自我实现和自我超越,以不至于在现实纷繁中迷失了方向,从而规避“从政风险”和“职业陷阱”.二是要认真对待监督.现实生活中,人们一般不喜欢、不习惯被人监督.胡长清曾公开承认,监督对他来说就像“牛栏关猫,进出自由”.慕绥新说:“外面的力量(指行贿者)太强大了,而我本人受到的监督则太微弱了.”李嘉廷在监狱里痛心疾首地说:“要是当初有人敢于监督,自己又乐于接受监督该有多好.”事实告诉我们,监督非常重要,也非常难.人是不断变化的,没有经常的监督,必然会滋生缺点;没有及时的监督,必然延误错误的发现;没有有效的监督,必然难以挽救干部.有的人把无原则的袒护视为保护,其实是害了干部,腐败就像“脓疱”,迟早会穿,想捂是捂不住的.实际上,有些事,即使你此时此地掩盖了,彼时彼地也会被其他问题带出来;有些事,现在不抓,经年历久后果将十分严重.一个地方、一个单位,如果形成不好的风气,不好的导向,不好的积习,就会积重难返.还有些事,不能认为大家都这样搞,就认为“正常”,不去管.因此,作为主要领导干部,既要主动自觉接受监督,也要承担监督好别人的政治责任.

3.通过规范权力运行确保良好的政治生态.权力具有两面性:它既是“社会的必须”,也是“社会的威胁”.如果不对权力边界进行设定,不对权力运行进行规制,权力就会恣意妄为,权力滥用将导致政治生态环境恶化.事实上,权力都有一种向恶的本能冲动.历史上很多的著名人物都对“权力之恶”进行过精彩描述.马克思说:“国家是祸害”.列宁说:“把希望寄托于人的优秀精神品质上,这在政治上是不严肃的.”罗素说:“权力一旦形成后,便具有一种独立于人的、非人的意志所能驾驭的力量”.马里旦说:“权力总有着一种越出它自己的范围而发展的本能倾向,它喜欢自己是一个目的而不是一个手段”.清人赵翼说:“贿随权集.”曾一针见血的指出:“腐败的总病根是权力过分集中.”斯蒂芬K贝利也论述道:“公务员常常在暗自考虑的问题是那些按照程序作出的重大决策将对他们自己的生活和财产发生什么影响.但是,为大众怎么写作的责任心,又常常驱使他们萌生某种程度上的无私和高尚精神,人们的脚困难地陷在自私自利的泥潭中,而他们的眼睛和耳朵却奇怪地注视和倾听着来自山巅的号召.”可见,在这两种意念之争中要实现权力运行合乎道德的标准是何等的艰难,又是何等的重要.权力在运行过程中存在着天然的内在缺陷,集团利益化、个人私欲化,这一切的叠加就构成了权力在实际运行中的复杂性、非理性.既然权力有向恶的本能冲动,就应当对权力进行分解、限制和监督,领导干部更应该审慎用权,把权力当责任,把权力当负担,就像前苏联部长会议主席尼雷日科夫曾说过的“权力应当成为一种负担.当它是负担时就会稳如泰山,而当权力变成一种乐趣时,那么一切也就完了.”如果领导干部都能够做到正确行使权力,政治就会变得清明,政治生态也就会越来越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