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生态政治思想的当代

更新时间:2024-03-26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33121 浏览:155324

摘 要 :面对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的今天,科学技术为人类的生活带来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现代工业文明给人类带来了巨大进步的同时,由于人类对自然界不正确认识及盲目开发行为,导致了20世纪六七十年代全球性生态危机,逐渐威胁着人们的日常生活.工业化的发展使生态问题不但成为了政治问题,而且引发了政治危机.我们要充分运用马克思主义生态政治思想全面把握政治生态化的现实特点.实现政治生态化,是解决生态危机的根本路径,也是真正实现我国社会和谐的主要目标.我国目前出于社会主义经济、政治、文化等社会的全面转型时期,生态政治将会对我国产生很大的影响,尤其是政治生活中,为政治的发展具有借鉴和指导意义.

关 键 词 :生态政治;生态安全;生态危机;可持续发展

生态政治学关注的重心是探讨如何借助政治手段和政府力量,解决因社会无序发展而导致的日益严重的自然生态和社会环境问题.生态政治的重大价值追求是生态安全.生态政治主要关心的是如何协调“人—自然—社会”之间的和谐关系,以保证人类社会和自然生态的可持续发展.在生态学马克思主义理论家看来,建立以历史唯物主义为指导的生态政治哲学对解决面临的生态政治具有现实的理论和指导意义.

一、生态危机——《寂静的春天》

《寂静的春天》,作者蕾切尔·卡逊,该书的出版作为人类第一本关注环境问题的著作.作者在《寂静的春天》一书中以大量的事实数据和科学知识为依据,揭示了人类不顾后果的滥用杀虫剂和除草剂等化学药物对鸟类、鱼类等动植物造成了史无前例的严重破坏,环境污染的同时反过来威胁到人类的健康,人类生活中吃的的各种蔬菜、肉类饮食等,以及人类周围环境等都对人类健康造成持久性的和不可逆转的危害.她在书中指出,人类之所以要向大自然投放大量的化学药剂,完全是基于人类一种狭隘的自然观念,他们没有思考自然地存在是合理的,动植物之间可以相互克制,然而由于人类的干涉打破了这种平衡状态,使得自然状态失衡,当人类觉醒的时候发现自己已经无能为力,不能控制和挽救造成这样的破坏.正是基于这样一种狭隘的人类中心主义价值观念和态度, 才导致了现代人不负责任的滥用科学技术和不顾后果.直到今天,无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都面临生态问题的严峻挑战,尤其近些年来,自然环境日益破坏给人类的生活带来严重的威胁.《寂静的春天》的价值正日益显现出来,它第一次唤醒了沉睡中的人们,人们从来没有像现在这样关心自然环境,从来没有像现在这样意识到生态危机的重要性,也从来没有像现在这样热情而自觉地投身到保护环境的活动中去.

二、马克思生态政治的当代价值

马克思恩格斯生态政治思想的基本观点包括:人类要学会预见自己行为的长远影响和社会影响,在生产过程中要顾及其它物种的生存;环境、科技、人口状况对社会政治的影响;政治决策、国际政治因素对环境的影响.马克思恩格斯生态政治思想的当代价值主要体现在:利用它来消解当代生态危机的必要性和可行性;绿色政治的兴起、国际社会的对解决生态环境问题的广泛参与;对未来社会发展趋势的预见.

(一)生态危机是人与自然关系的当代表现

人作为自然存在物,由于生命、意识、活动起源于自然界而受制于自然界.“人作为自然的、有形的、感性的、对象性的存在物,和动植物一样,是受动的、受制约的和受限制的存在物.”[1]这就决定了,人类首先必须顺应自然,认识自然的发展规律,之后才能依靠主观能动性改造自然.如果超越了这个界限,人类必然就会受到来自自然界的惩罚.1972年《增长的极限》和《为了生存的蓝图》两个报告在批评传统工业增长方式的不可持续性的同时,就提出看未来社会的可持续性问题.生态政治就是为了保护和改善自然生态环境的政治,它是以自然生态环境为中心的政治价值观.生态政治要求改造现有的政治体系以适应自然生态平衡规律,保护自然生态环境;而并不直接在于如何保护或者改善自然生态环境使其适应政治体系的完善和政治利益的需要.


(二) 马克思生态政治观是坚持可持续发展观的前提

马克思联系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现实,构建了社会发展理论,阐述了人与自然和人与社会的关系.马克思指出:“人同自然界的完成了的本质的统一,是自然界的真正复活.”从这意义上来说,不断追求人与环境可持续发展,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统一.在当今世界从工业化文明向社会生态文明转型的过程中,形成了人与生态文明相适应的新型政治价值观,以推动人类社会、经济、文化、政治与生态环境之间的共同协调发展.这里所指的生态政治价值观就是把自然生态系统和人类社会系统看作是一个相互作用和影响的整体,来共同维护人类与自然环境的和谐发展.这一政治价值观要求我们改变传统意义的政治思维方式,将生态意识和生态思维视为政治思维的内在含义,以生态公平正义为生态文明的政治价值目标.要实现这一目标,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只有这样,才能够在利益多元化的现实社会中,不断推进符合我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政治化进程.

(三)马克思生态政治思想提高了人们的环保意识

生态环境失衡的今天,让人类对自身文化发展的价值开始进行反思,对发展的战略也开始了新的选择,对生产行为也进行了调整.从表面上来看,环境问题是有与某些技术的应用导致的,但是从更深层次上来看,人们所追求的生活目标和社会倡导的价值取向以及人类对自然界的不断扩张的、对征服自然和驾驭能力的盲目推崇等等,这些才是造成环境问题的社会文化的根源.因此,环境问题从本质上来说就是我们人自身的问题.生态危机实质上就是制度危机和文化文集.“想要摆脱危机,不但在技术革新上要加大努力,还需要加大人的环境保护上面的思想意识,提高人的环境保护的责任感,让人们对自己的价值观反省.对生活方式和生产方式进行改变,这也是保护环境的根本任务.”[2]在马克思生态政治思想的指导之下,人类必须要更进一步的了解、亲近和尊重大自然,去深刻的理解和体会马克思生态政治观的教导: 人和自然关系的本质就是人的生存本质.马克思的生态政治观为我们今天的环保教育工作开展作了最好的理论注解. 三、合理运用马克思生态政治思想解决当前生态危机

(一)生态政治的目的是实现生态安全

马克思和恩格斯所说的“感性世界的一切部分的和谐,特别是人与自然的和谐”[3]的思想深刻表达了生态安全的安全概念.生态安全或称为环境安全,是把环境问题和人类的生存和发展紧密结合的一种新的生态观念,同时,它也是一种关注人类和人们的生存问题的心的政治观念.原本的生态安全指的是人类生产和生活方面不受到环境破坏和污染等影响的保障程度,其中包括了水的引用和食物的引用安全、空气质量与绿色环境等要素对人类生存和发展的保障程度.在生态危机已经全球化的大背景下,生态安全问题已经成为人类生存安全的问题,是每一个国家和地球每一个人都不能逃避的现实问题,已经威胁到我们生活的各个方面.美国人诺曼·迈尔斯在《最终的安全——政治稳定的环境基础》一书中指出: “四十多年来,笼罩在世界人民头上的核战争威胁似乎有所消退,取而代之的是,全球生态环境的恶化正在威胁着世界各国人民的最终安全.世界著名环境专家迈尔斯重点论述了生环境与人民生活幸福和国家的政治安定之的重大关系.”[4]

(二)科学发展观是马克思主义生态政治观的新发展

对无产阶级生活状况的关切、对资本主义制度的批判是马克思恩格斯生态政治思想的基本动机;劳动的作用、人类史与自然史相互制约是马克思恩格斯生态政治思想的理论基础.由于在全球化的推动之下,经济与环境“可持续发展”的思想和“循环经济”发展的思想已经被广泛地应用到了世界各国经济发展的政策当中,而且即将发展成为一种共识的战略.中国在继承了马克思生态政治观的基础上吸取和总结出了生态环境发展下的经验和教训,并以此提出了科学发展观的概念.在这样的框架下,国家以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概念,并强调了以人为本的构建和谐社会和协调人与自然发展的思想战略,并将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提升到了一个新的高度.

科学发展观重视“以人为本”的观点,摆脱了“人类中心主义”和“自然中心主义”的局限,以此来把人类自身发展作为社会发展的中心.科学发展观同事蕴含了全面发展、协调发展、均衡发展、可持续发展以及人的全面发展等概念.它为我国生态环境整治发展指清了方向,是马克思主义生态政治观在当代中国的新发展.

(三)提高科学技术,减少环境污染

马克思说:“机器的改良,使那些在原有形式上本来不能利用的物质,获得一种在新的生产中可以利用的形式;科学的进步;特别是化学的进步;发现了那些废物的有用性质.”[5]所以,我们就必须加快科学技术改造,提高科学技术水平.走“绿色经济”发展新路线,发展新型“软能源”或者可再生能源,防止或减少生态的破坏和环境的进一步破坏.加快废旧物回收再利用,使更多的生活垃圾能够得到更好的回收再利用,减少资源的消耗,保护资源环境,提高人们的环境保护意识,只有在这样的社会环境中“每个人才都有高尚的道德和社会责任感,才能从整个社会的立场判断行为对错.这样社会才能从‘为全人类谋福利’的高度出发保护环境.”[6]为我们的子孙后代留住一个美丽的地球,而不是以牺牲我们子孙后代的环境和资源为我们现今的幸福生活做贡献.

四、结束语

对于当今世界面临的生态危机,我们要实现人与自然可持续发展,要依靠科学技术的进步,改变人们的错误的发展观念.对于现如今在特别是像中国这样一个人口众多,资源消耗大,科学技术落后的国家来说,我们不应该像西方发达国家一样走“先污染,后治理”道路,因为地球是我们赖以生存的家园,地球的污染与每一个人都脱不了干系,全球所有国家都应该团结起来,发达国家提供技术和资金,以及环境治理的成功经验,发展中国家提供人力,走“绿色经济”发展路线,发展新型“软能源”或者可再生能源,共同努力维护我们赖以生存的生态环境.要充分运用马克思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思考环境治理问题,应该走出一条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新道路.(作者单位:贵州师范大学历史与政治学院)

相关论文范文